202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模擬試卷(3月份)
發布:2024/12/28 9:30:2
一、選擇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6分)
-
1.哺乳動物肝細胞的代謝活動十分旺盛,下列細胞結構與對應功能表述有誤的是( )
A.線粒體:丙酮酸氧化與ATP合成 B.溶酶體:降解失去功能的細胞組分 C.細胞核:遺傳物質儲存與基因轉錄 D.高爾基體: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加工 組卷:52引用:34難度:0.8 -
2.研究發現,細胞內脂肪的合成與有氧呼吸過程有關,相關代謝通路如圖所示。科研人員分別用13C標記的葡萄糖飼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變的小鼠,發現突變體小鼠體內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檸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 )
A.鈣離子從內質網向線粒體的轉移是主動運輸 B.檸檬酸不可作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組分)的直接原料 C.鈣離子是進行檸檬酸循環必要的第二信使 D.敲除蛋白S基因突變小鼠的蛋白N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復到一定水平 組卷:55引用:2難度:0.6 -
3.如圖表示科研人員研究溫度對番茄莖生長速率的影響,據圖分析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晝夜溫差越大,對番茄莖的生長越有利 B.在晝夜溫差為6℃時,番茄莖的生長最快 C.晝夜溫差存在可減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 D.在晝夜溫度相同條件下,一定溫度范圍內,番茄莖生長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組卷:85引用:7難度:0.6 -
4.PI是一種核酸染料,能夠對壞死或凋亡細胞染色,Annexin V能夠高親和力結合磷脂酰絲氨酸(PS),研究人員利用兩種試劑對三組細胞進行檢測,結果如下:
以下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B4象限內出現細胞的原因是細胞正處于凋亡早期 B.Annexin V能夠檢測細胞凋亡的原因是PS在細胞膜上分布的不對稱性 C.實驗結果顯示,b組細胞的凋亡率最高 D.需要對實驗中B2象限內細胞進行鏡檢,出現炎癥反應則確認為細胞凋亡 組卷:42引用:1難度:0.6 -
5.機體能響應外界溫度的變化,調整代謝的強度,如圖所示。寒冷刺激和注射去甲腎上激素(NE)都能引起機體能量消耗提升,其中產生的熱量一部分來源于骨骼肌不自主戰栗,另一部分來源于棕色脂肪組織代謝產熱。
注:解偶聯蛋白(Uncoupling protein)是一種線粒體內膜蛋白,這種蛋白質能消除線粒體內膜兩側的跨膜質子濃度差,令利用質子濃度差驅動的氧化磷酸化過程減慢,阻礙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產生。以下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注射NE導致的產熱增加有明顯的“記憶”效應 B.棕色脂肪組織由豐富的交感神經控制,其節后神經元釋放的是NE C.骨骼肌不自主戰栗產生的熱量來自于代謝反應放熱和肌肉摩擦等 D.棕色脂肪細胞中存在解偶聯蛋白,抑制呼吸鏈,使葡萄糖直接分解散熱 組卷:45引用:1難度:0.7 -
6.如圖表示某動物細胞進行分裂的部分過程。請根據相關信息,判斷以下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該細胞來自雌性動物的卵巢 B.圖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組 C.有“偏向”的染色體分離不利于遺傳多樣性 D.染色體分離的極性依賴于微管蛋白的排列 組卷:70引用:3難度:0.7
二、解答題(共5小題,滿分70分)
-
19.研究發現,正在生長的植物細胞具有“酸生長”特性,即pH4~5的溶液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為了研究這一現象的內在原因,研究者用黃瓜幼苗快速生長的下胚軸切段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及結果如圖。
請回答問題:
(1)多細胞植物體的伸長生長是細胞數量和
(2)如圖1所示,研究者通過冰凍融化去除下胚軸切段中的原生質體,僅剩
(3)由圖可知,對Y進行的實驗處理為:
(4)圖2結果表明,Y的特性是①
(5)研究者發現生長素可通過誘導細胞膜外環境的pH值降低,促進細胞生長。已知植物細胞膜上有H+泵、水通道、生長素受體、鉀通道、蔗糖運載體等。在上述實驗結果的基礎上,請選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長素促進細胞生長的一種可能機制。組卷:39引用:7難度:0.7 -
20.樹線是指直立樹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圖1所示。生態學者研究了全球變暖環境下樹線之上植被厚度對樹線上升幅度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1)生態學者可以采用
(2)樹線上升過程中,群落發生了
(3)圖2說明,
(4)該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使樹線位置上升,但樹線上升幅度受到種間
(5)十九大報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首都北京,請提出一個北京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建議。組卷:47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