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3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2017年單元測試卷(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培正中學)
發布:2025/1/5 2:30:2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5分。)
-
1.下列關于分子與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不可再分 B.分子的質量大,原子的質量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干冰升華時分子間的間距不變 組卷:12引用:1難度:0.6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里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B.空氣是由空氣分子構成的 C.空氣中氮氣、氧氣經混合,它們的化學性質都已改變 D.經過液化、蒸發從空氣中得到氧氣、氮氣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組卷:25引用:2難度:0.8 -
3.下列各圖中“〇”和“●”分別表示兩種質子數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純凈物的圖是( )
A. B. C. D. 組卷:208引用:44難度:0.9 -
4.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若用“●”表示氫原子,“〇”表示氧原子,下列四種微觀圖示中,能表示水蒸發過程的是( )
A. B. C. D.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5.已知銫-137的質子數為55,中子數為82,下列有關銫-137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銫-137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82 B.銫-137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7g C.銫-137原子的核電荷數為55 D.銫-137的原子序數為82 組卷:21引用:2難度:0.6 -
6.如圖是元素X的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是非金屬元素 B.X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 C.該粒子最外層電子層已達到相對穩定結構 D.該粒子可表示為X- 組卷:415引用:21難度:0.7 -
7.已知某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某鎂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若該碳原子的質量為m,則該鎂原子的質量為( )
A.32m B.12m C.2m D.m 組卷:389引用:10難度:0.9
二、填空題(共55分)
-
20.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某同學在觀察過氧化氫溶液時不小心混入少量氧化銅(CuO)粉末,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為了探究氣泡的成分,該同學重復上述操作并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發現木條復燃了,證明產生了
(1)該反應中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是
(2)請用原子、分子的觀點來解釋上述變化過程。
(3)上述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1.圖Ⅰ是小明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
【實驗操作】
a.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
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
【分析討論】
(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
(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點是組卷:152引用:4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