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江蘇省南京市九年級(下)第三單元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1/5 8:30:4

          一、知識積累(48分)

          • 1.用詩文原句填空
            (1)
             
            ,千騎卷平岡。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2)了卻君王天下事,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
             
            ,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
             
            ,燕然未勒歸無計。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5)莫聽穿林打葉聲,
             
            。     (蘇軾《定風波》)
            (6)杏花疏影里,
             
            。     (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8)既加冠,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9)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0)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用“
             
             
            ”的句子,描寫了戰馬飛奔,弓弦雷鳴,沖鋒陷陣的戰爭場面。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2.下列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有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組卷:18引用:1難度:0.8

          三、古文閱讀(46分)

          • 11.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乙】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識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識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注釋】①還(xuán):同“旋”,轉身。②炯戒:明顯的警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媵人持沃灌
             

            公卿之后
             

            ③君識之而不思之
             

            ④王生驚覺,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當余從師也 乃記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B.不知口體之奉不人也 其翼垂天之云(莊子《北冥有魚》)
            C.王生好學不得其法 濯清漣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D.昭炯戒 為師矣(《論語》十二章)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②凡師之所言,吾悉能識之,是不亦善學乎?
            (4)結合甲、乙兩段文字,談談你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組卷:136引用:4難度:0.6
          • 12.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辭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渾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節選自《史記?屈原列傳》)【注釋】①醨:薄酒。②察察:潔白的樣子。③汶汶:渾濁的樣子。④皓皓:瑩潔的樣子。⑤溫蠖(huò):塵滓重積的樣子。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
            ①故不為茍得
             

            發行吟澤畔
             

            ③所欲有甚生者
             

            自投汨羅以死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3)請簡要說說【甲】段是如何提出論點的。
            (4)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無數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樣都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請你另舉出一個事例,并說說你如何理解“舍生取義”。

            組卷:692引用:9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