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六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

          • 1.白蟻主要以木纖維為食,但它本身沒有消化纖維素的能力,在其腸道中生活的鞭毛蟲能分泌消化纖維素的酶,把木纖維分解為葡萄糖,同時鞭毛蟲也能從白蟻腸道中獲得所需的養料。可見,白蟻與鞭毛蟲之間的關系是(  )

            組卷:145引用:4難度:0.2
          • 2.俗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下列現象與此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相似的是( ?。?/h2>

            組卷:286引用:5難度:0.2
          • 3.北極狐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駱駝刺的根扎得很深。下列現象與此相似的是( ?。?/h2>

            組卷:140引用:3難度:0.3
          • 4.如圖表示可可西里的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33難度:0.3
          • 5.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是( ?。?/h2>

            組卷:18引用:2難度:0.5
          • 6.生物繪圖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組卷:174引用:8難度:0.3
          • 7.一位同學在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在視野內看到一小黑點,分別移動載玻片和目鏡,小黑點都不動,則黑點可能在( ?。?/h2>

            組卷:355引用:73難度:0.5
          • 8.如圖是某同學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其中④是對光操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 />

            組卷:259引用:2難度:0.3
          • 9.下面是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294引用:6難度:0.3
          • 10.顯微鏡是一種重要的光學儀器,如圖為某同學在目鏡10×,物鏡4×下的視野,若將物鏡切換為16×,則視野應為( ?。?/h2>

            組卷:221引用:5難度:0.3
          • 11.將植物細胞放到清水中,細胞不會吸水漲破,這是因為細胞壁具有( ?。?/h2>

            組卷:197引用:5難度:0.3

          二、簡答題

          • 33.同學們在自然水體中采集水樣帶回實驗室開展了探究活動。
            (1)分離草履蟲,并進行純培養。
            采集到的水樣含有草履蟲和其它小型生物及雜質。查閱資料發現草履蟲在微弱電流刺激下會由正極游向負極,于是設計了水槽電極法分離草履蟲裝置(如圖1所示)。

            ①草履蟲遇到電刺激作出反應,體現了其對環境的
             

            ②取水樣滴入圖1裝置的
             
            (填“正極”或“負極”)一側。草履蟲依靠圖2中
             
            的擺動,幾分鐘后到達水箱另一側。用吸管吸取無雜質的草履蟲,注入培養液中培養備用。
            (2)為了研究草履蟲是否可以凈化水質,同學們收集生活污水,搖勻后分別放入兩個燒杯,處理步驟如下表所示。
            步驟組別 燒杯A 燒杯B
            加入生活污水 300mL 300mL
            加入液體 15mL草履蟲純培養液 ____
            靜置一段時間 將兩燒杯敞口放置在窗臺同一位置
            觀察燒杯中懸浮物的變化 明顯減少 無明顯變化
            注:懸浮物指懸浮在水中的固體物質,是監測水質的指標之一。
            ①該實驗的研究目的是
             
            。
            ②燒杯B中應加入
             
            ,起到
             
            作用。
            ③步驟Ⅲ中“將燒杯放置在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④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⑤在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實驗中,先取兩塊載玻片,在每塊載玻片的兩端各滴一滴草履蟲培養液,然后使兩滴培養液連通起來。在兩塊載玻片右側的培養液邊緣,分別放一小粒食鹽和一滴肉汁,用放大鏡觀察草履蟲的移動方向。實驗中每個裝置中都不止一只草履蟲,目的是
             
            ;通過分析出現不同現象的原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組卷:53引用:3難度:0.4
          • 34.19世紀30年代,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其主要觀點是: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能夠產生新細胞。中科院院士鄒承魯也說:“我發現許多生命科學的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答案?!笨茖W家們對于生命科學研究從未停止,對于細胞的認識也在逐漸深入。圖一為動物組織形成過程,圖二為人體不同時期的結構層次,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①②③表示細胞
             
            的過程。在此過程中,
             
            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④過程使細胞在
             
            上發生了差異性的變化,結果是形成了不同的
             
            。
            (2)人的大腦皮層主要由圖一中的
             
            組織構成,人體口腔內側壁所屬的組織與植物的
             
            組織功能相似。
            (3)整個人體都是由A細胞發育而成的,A細胞是
             
            。寫出人體的結構層次
             

            (4)圖二中的D所示的結構層次是
             
            ,E所示的結構層次是
             
            。

            組卷:4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