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日照市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隆冬之際,西伯利亞的寒流(籠罩/席卷)歐亞大陸,狂風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溫暖、雨水、綠葉、鮮花,都集結在位于熱帶的海南島。海南島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島上,滿載寒冬大陸的夢幻和想象。每年,從廣州向漠河,春天晝夜兼程,都要進行一次生命版圖的(擴展/擴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聲音輕輕呼喚,于是萬物蘇醒,盛裝應和,可謂“東風好作陽和使,_____。迢迢旅途中,氣候的巨大差異,導致眾多物種只能有限地參與這一盛會。木棉花花朵碩大,是南國花中豪杰,“一聲銅鼓催開,千樹珊瑚齊列“,但她終究無法走出嶺南。當春天行經長江、黃河流域時,出場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籬笑,_____”,然而她們卻無法追隨春天深入雪國,陸續報憾退出,隨后登場的便是白楊、連翹等北國耐寒植物。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A.肆虐 凋凌 滿載(zài) B.集結 晝夜兼程 應和(hé) C.版圖 稚嫩 迢迢(tiáo) D.嫣然 報憾退出 連翹(qiáo) A.席卷 系 擴展 B.籠罩 停 擴展 C.席卷 停 擴充 D.籠罩 系 擴充 A.逢草逢花報發生 只恨春歸我未歸 B.萬柄蓮香一枕山 只恨春歸我未歸 C.逢草逢花報發生 似開未開最有情 D.萬柄蓮香一枕山 似開未開最有情 組卷:17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史記》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通史“,主要是因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歷史、自然科學、經濟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B.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情寄語當代青年,明確提出了新時代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 C.國家建立健全毒品監測和禁毒信息系統,開展毒品監測和禁毒信息的使用、分析、收集工作。 D.今日中國以啟迪人心的理念和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斷為世界發展注入動力,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組卷:69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各句的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郁達夫在《懷魯迅》一文中寫道:“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B.墻上掛著一幅畫,畫的題目取自宋朝臨川詩人謝無逸(今屬江西)《千秋歲?詠夏景》中“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C.在本次非職業組表演中,人們驚喜地看到,民間還保留著一些稀有的樂器、樂種,如:“軟弓京胡”、“挫琴”、“鑼鼓柜”、“金鉤掛”等。 D.面對越來越多的惡性傷醫案例,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切實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呵護這個社會最起碼的醫療秩序呢?警察能保護醫生安全嗎? 組卷:81引用:1難度:0.9 -
4.下列文學和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紀年的方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如《曹劌論戰》中的“十年春”,即魯莊公十年;年號紀年法,如《岳陽樓記》中的“慶歷四年春”,“慶歷”為北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干支紀年法,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戊戌變法”。 B.《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 C.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考中的稱貢士,會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 D.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新聞體裁,其最大特點是時效性強和真實客觀。消息既要有一個恰當的標題,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結構。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導語、背景和結語三部分。 組卷:28引用:1難度:0.7
四、現代文閱讀。(21分)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土地的身影
閻連科 ①到今年,父親已經離開我們25年了。
②25個春春秋秋,是那么漫長的一河歲月。在這一河歲月的漂流中,過去許多老舊的事情,總是讓我不能忘卻,特別是父親勞作的模樣兒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
③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一—
④我家的自留地土質不好,全是褐黃的疆土,每一鍬、每一鎬插進土里,都要遇到無角無棱、不方不圓、無形無狀的料疆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鏵是常有的事。
⑤為了改造這土地,父親連續幾年冬閑都領著家人,頂著寒風飛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綴頭挖上一尺深淺,把那些料疆石從土里翻揀出來,以備回家時擔回家里,堆到房下,積少成多,到有一日翻蓋房子時,壘地基或砌山墻使用。
⑥那時的父親有一米七多的個頭兒,這在鄉村是少有的高個兒。我看著他把纓頭舉過頭頂,鑼刺兒對著天空。晴天時,那刺兒就似乎差一點鉤著了半空中的日頭;陰天時,那刺兒就實實在在鉤著了半空的游云。
⑦這一面山只有我們一家在翻地勞作,四處靜得出奇,我聽見父親的鴛頭鉤斷云絲那咯咯叭叭的聲響。追著那種聲音,我看見纓頭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間,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堅硬的田地里。父親就這樣一鐲一鐲地刨著,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在他的纓下流去和消失。一個冬日又一個冬日,被他刨碎又重新組合。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時,父親瘦高的身影顯得挺拔而有力,像一顆挺直的樹。待吃過帶去的午飯,那樹也就卸了吊著的物件,又重新努力著撐直起來,然而到了日將落山,那棵樹也徹底彎下,如掛了兩三袋更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會直了一般。盡管這樣,父親還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緩頭舉在半空,用力地讓纓頭落在那塊料碰地里,直到日頭最終沉將下去。
⑧我說:“爹,日頭落了。“
⑨父親把頭舉將起來,看著西邊,問我道:“落了嗎?“
⑩我說:“你看一一落了呢。“
?每次我這樣說完,父親都似乎不相信日頭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著西邊看上許久,待認定日頭確實落了,黃昏確實來了,把纓頭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塊硬土之后,才最終把纓頭丟下,將雙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讓彎久的累腰響出幾下特別舒服的嘎巴嘎巴的聲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塊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讓那坷垃正頂著他的腰骨。他一邊均勻地呼吸,一邊用手抓著那濕漉漉的碎土,將它們在手里捏成團兒,再揉成碎末兒,這樣反復幾下,再起身看看他翻過的土地,邁著勻稱的腳步,東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親那滿是紅土的臉上,有了粲然的笑容。
?我問:“有多少地?“
?父親說:“種豆子夠咱們一家吃半年豆面,種紅薯得再挖一個窯洞。“
?然后,父親就挑起一擔我撿出來的料疆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疆石雖然不似鵝卵石那么沉重,可畢竟也是石頭,挑起時父親是拄著纓柄才站起來的。路上我能看見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塵土砸出豆莢窩似的小坑。
?到了家里,父親把那一擔料疆石放在山墻下邊,似乎是徹底用完了自己的氣力。隨著那兩筐落地的料僵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疆石堆上。如果黃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氣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兒不再起來,讓我姐姐們把飯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飯,才會起身回屋。這個時候,我就懷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親,明天是否還能起得床來。然而,來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樣,領著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
?這樣過了三年,我們家的那塊土地徹底地被翻揀完了。家里山墻下堆的黃色的料疆石,足夠砌三間房的兩面山墻,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塊地里會有這么多的料疆石,我也終于知道那塊比原來大了許多的自留地,其實都是從料疆石的縫中翻揀出來的。
?總之,那塊田地對幾歲的我來說,猶如一片廣場,平整、松軟,散發著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滾兒,也不會有一點堅硬劃破我的一絲皮兒。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勞作的意義,懂得了父親在這個世上生存的意義。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講述了父親帶領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對父親的敬佩和懷念。
B.文章塑造了一個高大偉岸的父親形象,并借此表達了對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親的贊美。
C.文章的對話富有形象的表現力和情感的沖擊力。兩組對話雖簡單日常,讀來卻令人淚目。
D.文章開篇倒敘,引出對父親的回憶;中間敘述有詳有略;結尾收束全文,將文意引向深刻。
(2)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
(3)請賞析文中第⑥段劃線句子。
晴天時,那刺兒就似乎差一點鉤著了半空中的日頭;陰天時,那刺兒就實實在在鉤著了半空的游云。
(4)品讀文章結尾畫線的語句,結合全文,探究文中“勞作“和“父親在這個世上生存“有著怎樣的意義。組卷:26引用:2難度:0.5
五、寫作。(50分)
-
14.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國蔓延開來,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舉國上下開始一場疫情戰。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正能量,我們能看到,面對如此挑戰,有一群斗士心懷大愛,慷慨請戰,放棄和家人的團聚,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沖鋒陷陣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一些人感動著我們,有時候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他們無價的愛心給予我們永存的光明。
禪宗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有愛所以世界更加美好。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少于600字。組卷:10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