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2020年單元測試卷(23)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
1.伯里克利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這說明了( )
A.民主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B.民主應該掌握在所有人手中 C.一般來說,真正的民主要求大多數人當家作主 D.一個國家選擇走什么樣的民主道路,取決于全體公民 組卷:1引用:4難度:0.7 -
2.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民主政治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基層民主活力增強,法治建設更加健全,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之路。關于百年中國追求民主價值的歷史進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近代中國人民的嘗試沒有實現“還權于民” B.新中國的成立首次實現了人民民主的勝利 C.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民主在中國真正確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 組卷:30引用:19難度:0.8 -
3.一個國家和社會民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與公民的民主意識密切相關。增強公民民主意識( )
①要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
②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③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④應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4.“誰能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說話和辦事,我們就選誰。”外出務工人員王某在拿到村委會選民資格證后決定請假回家投票。這一件事說明(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 B.村民的民主權利不斷擴大 C.參政、議政是村民大會的職能 D.村民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 組卷:52引用:11難度:0.9 -
5.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民法總則以法律形式為見義勇為人員免除后顧之憂,對培育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
A.法治包括道德,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對道德建設具有促進作用 C.道德對法治建設具有支撐作用 D.道德滋養法治,促進法治發展 組卷:15引用:16難度:0.7 -
6.依法治國,意味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得遵守法律。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因為( )
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
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背道而馳
④法律與道德相得益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18引用:2難度:0.6 -
7.近些年來,清新之風激蕩中國政壇,各級政府紛紛采取政務公開、開門立法、價格聽證、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問責制度等做法。其中,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這主要是因為( )
A.能化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B.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 C.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現 D.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努力建設法治政府 組卷:44引用:18難度:0.7 -
8.介于國法和家規之間的鄉規民約鼓勵人們崇禮向善、守望相助。2019年3月20日,綿陽安州區石嶺村的村規民約入選四川省100條最佳鄉規民約。下列對鄉規民約認識正確的有( )
①對完善鄉村治理有重要作用
②有助于實現革陋習樹新風
③需要得到全體村民的同意
④對村民具有法律的約束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137引用:5難度:0.8 -
9.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工具,走進了普通民眾的生活,個人的言論自由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但是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責任與法律底線。這說明( )
A.言論自由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 B.法律是對權利的限制和約束 C.濫用言論自由要受到刑罰處罰 D.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 組卷:295引用:81難度:0.9
二、非選擇題:(50分)
-
27.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稱《征求意見稿》),指出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該規則。該《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通過相應的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教育部為什么就《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你認為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會不會影響和諧師生關系?請說明理由。組卷:22引用:2難度:0.4 -
28.法者,治之端也。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法治的力量匯聚成“洪荒之力”,標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新高度。
某校九年級(1)班開展“增強法治意識,提升法治素養”主題實踐活動,請你加入其中。
【賞析法治名言】第一小組通過上網搜索、查閱報刊等途徑,搜集法治名言俗語。序號 名言俗語 基本要求 ①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俗語 ②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唐?王勃 ③ 公民犯罪,是污染河流;司法機關違法,是在污染水源。--俗語 ④ 守法者安--俗語
【感受法治力量】第二小組組織觀看了微視頻《法治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足音回響耳邊: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
--習近平(2)總書記這句話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和根本目的分別是什么?
【堅持與法同行】
(3)2016年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這是1949年以來,“法治”首次出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程名稱之中。我國將教材名稱統一改為“道德與法治”的原因小馬不太清楚,請你告訴他。(寫出三點即可)
【參與民主生活】小卡在網上看到下面三幅漫畫:
(4)圖1中的公民通過哪種途徑行使民主權利?有什么積極作用?
(5)上圖做法中哪些是不正確的?為什么?組卷:9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