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六校七年級(下)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22 16:0:2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

          • 1.進入青春期,我們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  )
            ①身體外形的變化
            ②獨立意識的增強
            ③內部器官的完善
            ④性機能的成熟

            組卷:21引用:8難度:0.7
          • 2.“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的話不想聽;有時候又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會,還得問爸媽。”小紅的話體現了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表現是(  )

            組卷:54引用:9難度:0.9
          • 3.有人說:“停滯的青春是死水,我們不要;單調的青春是萎靡,我們不要;偏激的青春是敵人,我們不要。”那么,我們想要的青春應該是(  )
            ①學會獨立思考
            ②培養批判精神
            ③挑戰各種風險
            ④開發創造潛力

            組卷:35引用:1難度:0.5
          • 4.一位老師在填報志愿的家長會上說:“‘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的說法可能會讓文科優秀的男生放棄了文科,讓理科優秀的女生放棄了理科。選擇什么關鍵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這告訴我們(  )

            組卷:110引用:9難度:0.8
          • 5.觀察如圖漫畫《校規》,對漫畫中的行為,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組卷:24引用:12難度:0.7
          • 6.“在信念的形成過程中,批判性思維者并不被動地接受他人的信念。相反,他們自己認真考慮所處的環境和情勢,在認識到合理的權威作用的同時,拒絕接受不合理的權威意見。”這說明,青春期的我們培養批判精神(  )
            ①要有質疑的勇氣
            ②要尊重權威,服從權威
            ③要固守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向一切權威挑戰
            ④要敢于表達不同的觀點,但不能只是一味否定

            組卷:127引用:54難度:0.9
          • 7.“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數十年來始終不離田間地頭,埋頭實驗,創造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水稻單產新紀錄。這說明,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  )

            組卷:1152引用:3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50分)

          •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廣州一確診者被刑拘
            2021年5月25日,家住番禺區的祝某前往荔灣區白鶴洞街探望父母,祝某后因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多次前往醫院就診,但祝某并未如實告知醫生行程。祝某隱瞞了曾前往高風險地區的事實,祝某和父母于5月30日確診,和父母密切接觸的事情也被祝某刻意隱瞞,隨即祝某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根據6月8日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的通報,祝某已經因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材料二:2021 年感動中國人物朱彥夫
            朱彥夫是一位抗美援朝特等傷殘軍人,他經歷過47次手術,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0.3的右眼。他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抱著戰而不廢的決心,回到家鄉。他拿出自己的撫恤金,辦起來了掃盲夜校,他用殘臂夾著粉筆,五年如一日的為村民上課;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柱著拐杖,拖著8.5公斤的假肢,爬山頭走鄉間,帶領鄉親們山坡造田,通水架電,把貧瘠的山地變成沃土,窮山村變成了先進村;年近六十,書寫《極限人生》,紀念一起戰斗、為國犧牲的戰友,將一部飽含熱血的生命之作,捧給了世人。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他都書寫得如此精彩。
            (1)結合“行己有恥”的相關知識評析材料一中祝某的行為。
            (2)運用“情感”和“止于至善”的相關知識,談談你怎樣向朱彥夫學習?

            組卷:33引用:3難度:0.4
          • 23.閱讀下面的材料,運用道德與法治的有關知識并結合你的理性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讀后感。字數200左右,要求不得泄露個人和所在區域、學校等信息。
            從劉長春到蘇炳添,百米賽道上的中國速度1932年,第十屆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短跑選手劉長春獨自一人扛著國旗,迎戰世界。
            在海上顛簸了整整22天的短跑選手劉長春站到男子100米賽道上,暈船嚴重、狀態大打折扣的劉長春但作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他用10秒7的成績為中國速度按下啟動鍵。比賽結束后,劉長春還是在當地華僑的幫助下,才籌得的路費,此一戰,劉長春雖敗猶榮,他成了中國奧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人。
            89年后,2021年8月1日,32歲的中國運動員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晉級決賽,同時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在兩個多小時后的決賽中,蘇炳添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創造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蘇炳添身高只有1米7多點,遠低于世界頂尖百米運動員1米85的普遍身高,因此在100米的途中他的步幅缺陷暴露無遺,就意味著更快的步頻要求以及更多的關節阻力和體能消耗。蘇炳添長年累月,不是在跑道上就是在健身房里刻苦訓練,十年磨一劍,他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永不懈怠的努力,贏得一個又一個的0.01秒的進步。蘇炳添說:“這不是運氣,是實力,我靠得就是后天的努力。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中國人還可以跑得更快。”
            蘇炳添是202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發表獲獎感言感慨:“我是農村孩子,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我可能沒有辦法走上體育道路。其實我們國家在體育方面引入了很多先進技術,醫療水平、康復水平、科技助力訓練已有了極大的提高,有了這些才能讓我蘇炳添一步步地走上東京奧運會決賽賽場,我這一路走來,我要感謝我的祖國!”
            從劉長春到蘇炳添,從10秒7到9秒83,89年0.87秒,中國田徑從孑然一身到驚艷世界,跨越了89年的歷史,這是中國驕傲,也是亞洲榮耀。奔跑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風采。致敬中國速度,致敬每位創造歷史的英雄!

            組卷:6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