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北省潛江市十校九年級(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13 15:0:8

          一、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完成下面小題。(10分)

          • 1.守護好鄉愁才能留住根??①近十五年來,中國傳統村落銳減近92萬個,并正以每天1.6個的速度持續遞減。2017年,我國首部《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列出了傳統村落保護的五大挑戰,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過度商業開發、“空心村”現象等。2022年,我國第一部鄉村文化藍皮書《中國鄉村文化發展報告(2018—2021)》從歷史哲學的敘事尺度,衡量審視了我國鄉村文明經歷的“數千年未有之百年巨變”。
            ??②有人說,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多數來自農村,來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經常會遐想“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恬淡意境。然而現實中,為了保護古村落,卻往往不得不與時間賽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畫;有的全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兒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當“搖錢樹”,隨意搭建、破壞古貌……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感嘆的那樣:“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不能沒等我們去認真翻閱,就讓這些古村落在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見。”
            ??③對于發源于農耕文化的中華文明,村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漢書》所言“或久無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會學家林耀華在《金翼》里所言“別忘了把種子埋進土里”的樸素信仰,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文化屬性。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寫道:“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在這里,“鄉土”并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而是千百年來農業社會發展特點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鎮化成為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高樓大廈伸向天際之時,也離不開從歷史文脈中吸納地氣。因而,保護村落、振興鄉村,就成了追索“從哪里來”的方式,也成為標記“向何處去”的注腳。
            ??④城鄉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構,需要順勢而為、水到渠成。這就意味著保護古村落,不僅要關注建筑風貌上的歲月留痕,更要聚焦村莊中人們的生活質量。貴州黎平銅關侗寨被稱為“時光邊緣的古村落”,當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欄式民居有著700多年歷史。然而,在納入國家保護試點后,有的村民卻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這啟示我們,保護要見物,更要見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護的第一責任人,但同時也要讓他們成為村落保護的受益者。只有傳統村落更加宜居,人們在這里生活質量更好,對村落的保護才有更堅實的基礎。
            ??⑤“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對許多一輩子種田勞作的村民來說,村子就是他們的家;對擁擠在鋼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們而言,鄉村又何嘗不是精神的歸宿?村落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只是,這樣的變化不應是衰敗,而應是成長。唯其如此,才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
            (原文有刪改)
            (1)下列對中國傳統村落衰敗“現狀和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年來傳統村落數量持續銳減,這與過度商業開發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相關。
            B.古村落的保護因年久失修、翻新不當、隨意破壞等原因跟不上村落破敗的速度。
            C.城鎮化成為通往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高樓大廈的建立需要以暫時犧牲村落為代價。
            D.有的村落的村民大量外出務工,有的村落房屋不宜居住,導致村莊的保護受阻。
            (2)下列對“保護村落的重要意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
             

            A.多數中國人的根在鄉村,他們即便生活在城市,也經常遐想鄉村的恬淡意境。
            B.村民是村落保護的受益者,先保護好村落,村落才更宜居,人們生活質量才更好。
            C.村落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物質基礎以及文化屬性,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
            D.對許多村民來說,鄉村是他們的家;對城里人來說,鄉村是他們的精神歸宿。
            (3)作者認為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村落”“守護好我們的鄉愁,留住我們的根”?請你簡要概括。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下面的文學類文本,完成下面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學類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城市里的“荒野”??①嚴格說來那并不算是什么荒野,但我在內心一直這么呼喚它。它蟄伏在我散步的必經之路上,毗鄰公交站臺,與那座幽深的公園只以高聳的紅葉石楠樹籬相隔,后者本是我的日常閑逛之地。
            ??②那個午后,我正沿著慣常的路線閑逛,忽然被一個隱蔽、微敞的豁口吸引,一股陌生的野地的氣息從那里洶涌而出。我扒開樹籬,猶疑地探身而入,內心的驚詫感無以復加,坑洼不平的碎石路面,東一片西一片隨意生長的樹,樹叢所圍的空地上還一片荒蕪,尚沒有像后來那樣遍植玲瓏蔥翠的菜蔬。
            ??③在那個憂如隔世的空間里,不安與慌亂紛至沓來,好像隨時可能冒出什么意外之物來將我擄至另一世界。繞過軟泥和荒草的羈絆,跌跌撞撞地來到那片最大空地的中心,視野所及皆是長長短短的樹枝,有些倒伏在地,有些枝葉纏繞,以混亂、粗糲、毫無秩序為最大美德。公交車的報站聲遠去,馬路對面的普魯斯特烘焙房早已延綿成另一世界的景觀,耳邊只有鳥鳴和風吹樹葉的聲響,當低頭凝視,涌現在眼前的是落葉、軟泥、枯枝、瓦礫、蒲公英、黑色樹籽它們隨意生長,好似泥地里什么都能長出,又隨時可能隱去。
            ??④城市里很難找到這樣“原始”的地方,到處都是被硬化、被改造的路,路就像人一樣,被要求著做一條“文明”的路,晴天和雨天都能供人行走的路,被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共同青睞的路。
            ??⑤從那以后,我經常闖入其中,讓雙腳踩在那樣“野生”的路面上,我的鞋子因此沾上青草的氣息、泥土的氣息,林林總總的四季荒野的氣息,以至給人行過千山萬水的錯覺。我總是在黃昏日落時分前往,于夜幕低垂之際離去(如此小心翼翼好似為了避人耳目),看橙黃色光斑落在草叢里、水面上——那里恰有一條起分割作用的河,讓它看著更像半個孤島。
            ??⑥一年四季,每當涌現散步的念頭,那一片野地便率先占據腦海,好像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去的地方。其實,我在那里也待不了多久。沒有一條固定的路,不是被蔓延的雜草占據,就是被拓荒者更改了方向。我會找個角落做一些在別處顯得不合時宜之事,或大聲朗讀手機里的某段文字,或對著草木做出光怪陸離的動作,反正又沒有人在暗處看著這一切,即使看見又如何。
            ??⑦在我逗留期間,偶爾也會有人進入,或者先我在里面待著了。但誰也不會多看對方一眼。在那里,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外賣小哥丟下工具箱在河邊垂釣。一對母子站在菜地前用異鄉人的語調高聲談論著什么。還有流浪的貓與狗也會跑來這里,它們總是比人更警覺,更容易發現這種荒僻之地。
            ??⑧它只是城市建設者大刀闊斧后留下的邊角料,一邊是河一邊是道路,它夾在其中,動彈不得。即使如此,它仍要接受城市規則的束縛,比如不允許有人在那里種菜。有一天,當我再次進入時發現那里赫然立著一塊塊白色牌子,上面寫“非私用地,禁止種植”——但終究沒有將長出的菜蔬徑直拔去,好像他們要做的僅僅是豎立牌子,宣告規則,如此而已。
            ??⑨在“警示牌”到來之前,那片野地的開闊部分已被菜地占據,幾乎所有菜場里時興的菜蔬那里都有,甘藍、豌豆、芝麻、土豆、萵苣、香菜、蔥……不知道種植者長著何等模樣,是同一個人,還是無數不同的面孔匯聚而來,他們應該有過共同的鄉間生活經歷,不短的栽種歷史,對土地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情感,見不得其被閑置,認為那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⑩變化正在悄悄發生,我卻一無所察。直到某個百無聊賴的日子,當我走到那條街上,習慣性地望向那里,野地里的一切忽然一覽無余。他們已將那圈高聳的樹籬拔去,重新種上半人高的金邊黃楊,神秘和幽深感陡然消失了,我的視野順利延展到野地的中心,無需踏足其中,便看見了一切。哪怕是相似的風景,卻與我在那種境遇下看見的全然不同。
            ???低矮樹籬的出現是個信號,它意味著完全敞開,接受任何目光的注視,沒有了遮蔽的神秘感,也便喪失了未知和驚喜。人類改造荒野的本能一直都在,包括私人種植者和公共綠地的推廣者,但他們能做的不過是讓這世上多一塊菜地或多一個公園。但“荒野”正在消失,自然的完整性正面臨破壞,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
            ???那些隱藏在城市一角的“荒野”總能被毫無懸念地發現,以各種方式變身為“綠道”“公園”,打上人類活動的烙印,讓事物變得單一、乏味,問題在于人的心靈永遠無法從整齊劃一的事物中獲得任何慰藉。
            (1)結合文章第①段到第④段內容,概括這片城市里的“荒野”有什么樣的特點。
            (2)結合⑧⑨兩段內容,說說作者對“野地”被菜地占據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
            (3)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這片荒地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4)結合全文內容,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

            組卷:6引用:2難度:0.5

          六、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5分)

          • 7.??山村春天的花事熱鬧不減,粉白的杏花牽手羞答答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也緊隨桃花的影子……繼而遍野金燦燦油菜花開始惹得蜜蜂流連忘返,火紅的杜鵑與米白的十里香使崇山峻嶺成了天然大花園,緊跟時令的群芳怒放,紫嫣紅了整個春天。“此花開盡更無花”,雖此花謝幕,但也落紅紛紛,所以彼花又華麗登場。【甲】當然不曾傷春惆悵,沒有然沮喪。
            ??野玫瑰____了羞紅與熱烈,如雪的槐花便悄然_____了滿腹心事的晚春初夏。如果徜徉村莊里,你會一身槐香,清心潤肺自不必說,發隙間,衣袖里,都是槐花的甜香,_____了你的行蹤,_____了你的浮躁。
            ??槐花朵型似蠶豆花,一串串,豐滿高潔,擠滿枝椏。【乙】槐樹平凡不嬌,沒人刻意修枝剪型,這樣卻獲得了自由生長,所以基本樹干直沖云霄,枝椏旁逸斜出,花開花落宛若雪飄雨飛。槐樹滿身是刺,不易攀爬,要想將那些晶瑩馥郁據為己有,或一親芳澤,除非搭梯登高,所以對滿樹槐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
            ??喜歡在薄暮時分漫步槐林里,氣深吸,甜香絲絲入心入肺。【丙】習習晚風里,槐花婆娑起舞,是婀娜多姿的民族舞,是古風古韻……沒有激情澎湃,動感狂野,但有你挑燈夜讀我紅袖添香的靜默靈動與繾綣綿長……風掀動我的裙裾,我也在舞蹈吧?至少心在律動。【丁】這可是無與倫比的槐花沐浴啊!我會通體槐香吧?“旋落幽香徐可聞”,我刻骨銘心。
            ??喜槐花的古今人士甚多【A】要不怎么詩壇開滿了槐花【B】“誰用花期留晚春,誰將白雪化精神”無不感動其惜春素潔【C】“暮春花氣晚悠悠”應該是詩人如我一樣踏“雪”尋香吧【D】而“花前獨坐酒微酣,心事年來思二三”,讓我覺得,不只玫瑰浪漫寄情,不只瑤琴赴心事,槐花香里一壺酒,一樣可寄風月旖旎心情。
            (1)下列劃線字的字音和字形,有錯誤的一項是
             

            A.chà紫嫣紅
            B.àn然
            C.píng氣
            D.婀娜ē nuó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野玫瑰_____了羞紅與熱烈,如雪的槐花便悄然_____了滿腹心事的晚春初夏。如果徜徉村莊里,你會一身槐香,清心潤肺自不必說,發隙間,衣袖里,都是槐花的甜香,_____了你的行蹤,_____了你的浮躁。
            A.素顏 褪凈 恬淡 芬芳
            B.褪凈 素顏 芬芳 恬淡
            C.素顏 恬淡 芬芳 褪凈
            D.芬芳 素顏 恬淡 褪凈
            (3)下列方括號中填入的標點符號,不正確的一項是
             

            ??喜槐花的古今人士甚多【A】要不怎么詩壇開滿了槐花【B】“誰用花期留晚春,誰將白雪化精神”無不感動其惜春素潔【C】“暮春花氣晚悠悠”應該是詩人如我一樣踏“雪”尋香吧【D】
            A.,
            B.!
            C.;
            D.?
            (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此花開盡更無花”,雖此花謝幕,但也落紅紛紛,所以彼花又華麗登場。
            A.“此花開盡更無花”,雖彼花又華麗登場,但也落紅紛紛,所以此花謝幕。
            B.“此花開盡更無花”,雖此花謝幕,但彼花又華麗登場,所以也落紅紛紛。
            C.雖彼花又華麗登場,但此花謝幕,也落紅紛紛,所以不會“此花開盡更無花”。
            D.雖也落紅紛紛,但此花謝幕,彼花又華麗登場,所以不會“此花開盡更無花”。
            (5)將“槐花開的正旺,風搖曳陣陣槐花雨,我的發髻,我的肩上,片片瓣瓣,好有福氣!”一句還原到文中,最恰當的一處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七、作文(50分)

          • 8.給材料作文。
                  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里,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呼救聲,一個孩子落水了。他不加思索,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后,貴族一家帶著厚禮登門致謝,農民拒絕了厚禮。老貴族敬佩農民的善良,感念他的恩德,于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心愿。農民很快樂,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為他們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多年后,農民的兒子被英國皇家授勛封爵,并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青霉素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那名貴族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他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只是出于簡單的、幫助別人的目的才去做一件事,但最終這件事卻會令自己受益。
                  請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寫文章主旨必須從所給材料中提煉,但不要對材料擴寫、續寫和改寫,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組卷:6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