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雷州市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要求。

          • 1.進入初中,我們開始學習生物學。生物學的研究對象簡單的說就是(  )

            組卷:11引用:3難度:0.8
          • 2.2021年6月1日清華大學迎來了中國首個機器人學生——華智冰,不僅顏值出眾,歌聲甜美,還會創作音樂,詩詞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2引用:5難度:0.6
          • 3.珠海的公園中有很多花卉,三角梅、一串紅、向日葵、龍船花等,這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

            組卷:17引用:5難度:0.6
          • 4.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狗急跳墻”所反映的生物特征是(  )

            組卷:40引用:4難度:0.9
          • 5.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中,屬于生物因素的是(  )

            組卷:42引用:6難度:0.7
          • 6.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探究鼠婦生活的影響因素”實驗方案,分析可知,該同學探究的是哪一因素對鼠婦的影響?(  )

            組卷:56引用:5難度:0.8
          • 7.發現“DNA分子雙螺旋結構”和被譽為“分類學之父”的科學家是(  )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8.通過“探究不同植被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實驗結論,推斷下列環境中,相對濕度最大的是(  )

            組卷:35引用:6難度:0.6
          • 9.小瑜同學發現久置在空氣中的烤面包片難以生出霉菌,他想要探究原因。根據已有知識他提出了看法:烤面包片中水分少,不利于霉菌的生長。這屬于實驗研究過程中的(  )

            組卷:2引用:3難度:0.6
          • 10.臨近秋季開學,新冠疫情席卷了我們濟寧市。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要了解疫情對市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

            組卷:9引用:3難度:0.6
          • 11.有關下列各生物的結構層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含4小題,每小題10分,每空1分,共40分。

          • 33.如圖所示是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根據實驗操作回答問題。
            (1)取顯微鏡時,正確的操作是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
            (2)對光時,應先轉動[
             
            ]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最后左眼注視目鏡,同時用兩手轉動
             
            ,將光線反射到鏡筒里,使視野均勻白亮。
            (3)調整焦距時,眼睛應看著[④]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至接近裝片為止。觀察時。用左眼向[
             
            ]
             
            內觀察,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為止。若物像比較模糊,可以略微轉動[
             
            ]
             
            使物像更清晰。
            (4)若觀察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你認為小明應該把玻片向
             
            方向移動。
            (5)小明制作洋蔥外表皮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寫字母選項)。

            組卷:37引用:2難度:0.5
          • 34.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它橫跨8個國家,覆蓋南美40%的面積,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它貢獻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對緩解全球變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9年8月,持續不斷的大火,正以創記錄的速度吞噬著巴西亞馬遜雨林的一切。據報道,大火中雨林新添了9250平方公里的疤痕,煙霧彌漫到了3000公里以外的城市。熱帶植被和其間棲息的動物、真菌正化為灰燼。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警告說,破壞亞馬遜雨林的結果就是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會更加頻繁地出現極端氣溫。
            (1)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這是因為植物的
             
            作用可以吸收
             
            ,釋放
             
            ,能調節全球碳—氧平衡。
            (2)雨林中的植物通過根尖的
             
            區吸收水和無機鹽,通過根、莖中的
             
            運輸到葉片,大部分水通過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促進全球的水循環。
            (3)由于雨林中的植物種子大火后就開始萌發,火災后的亞馬遜雨林數十年后又可以恢復綠化,那么植物種子屬于
             
            器官,植物細胞中控制發育和遺傳的細胞結構是
             

            (4)保護森林資源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務,我國為保護植物資源,走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全國“
             
            ”,我國的“
             
            ”防護林工程是我國一項大型生態工程。

            組卷:1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