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4課 愚公移山》2021年同步練習卷(2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愚公移山》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寓言故事相當完整,有背景、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也寫出了一些生動的細節。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動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C.本文結尾寫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把山背走了,這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不應以此結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人與自然關系這一問題上兩種對立的觀點。 組卷:374引用:3難度:0.7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始一反焉 C.懲山北之塞 D.無隴斷焉 組卷:219引用:4難度:0.8 -
3.下列各句中朗讀停頓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組卷:166引用:3難度:0.8 -
4.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仞(rèn) 冀州(jì) 豫南(yù)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垣曲(yuán) 叩石(kòu) 孀妻弱子(shuāng) C.窮匱(kuì) 始齔(chǐ) 箕畚(běn) 一厝朔東(cuò) D.隴斷(lǒng) 智叟(sǒu) 荷擔(hè) 出入之迂(yū) 組卷:240引用:2難度:0.8 -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誠 D.懼其不已也 組卷:463引用:4難度:0.8 -
6.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B.荷擔(hè) 叩(kòu) 箕畚(jīběn) C.始齔(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 D.匱(kuì) 雍南(yōng) 朔東(shuò) 組卷:391引用:4難度:0.9
二、翻譯
-
7.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釋。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組卷:35引用:2難度:0.8
三、填空題
-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雜然相許
(2)懲山北之塞
(3)畢力平險
(4)何苦而不平
(5)寒暑易節
(6)懼其不已也
(7)固不可徹
(8)雖我之死組卷:71引用:3難度:0.8 -
9.文學知識填空。
《愚公移山》選自《
作者組卷:124引用:3難度:0.8
四、課內閱讀
-
10.閱讀《愚公移山》一文,回答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與汝畢力平險 汝:你,你們 B.達于漢陰 陰: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與“陽”相對 C.始齔 齔:換牙 D.寒暑易節 易:更替
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始一反焉
C.汝之不惠
D.無隴斷焉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與后文“寒暑易節,始一反焉”相呼應,襯托了移山的艱難。
B.結尾寫到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天神背走了兩座大山,這是對愚公精神的肯定與贊揚。
C.愚公和智叟兩個人物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從名字可以看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贊愚公智慧,笑智叟愚蠢。
D.文中京城氏小孩子參與移山,從側面反映愚公移山不得人心,只有孩子一起玩笑。組卷:83引用:3難度:0.6 -
1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姚氏二子負二山,一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①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汝之不惠
③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2)翻譯句子。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3)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的行為得到支持的兩條根據。
(4)文章采用神話色彩的結尾有何作用?組卷:19引用:2難度:0.6
五、對比閱讀
-
3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愚公移山》)【乙】項籍①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②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
后劉、項相爭,劉邦智取,項籍以力斗,然終為劉所敗,乃智窮也。
(選自司馬遷《項羽本紀》,有改動)【注】①項籍:項羽,名籍,字羽。②項梁;項羽叔父。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懼其不已也
④不足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而山不加增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B.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輟耕之壟上 C.以殘年余力 何以戰 D.其如土石何 屠自后斷其股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5)簡析愚公成功和項羽失敗的原因,并談談啟示。組卷:251引用:5難度:0.5 -
35.文言文比較閱讀,完成下列各題。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選自《列子?湯問》)
(乙)高陽應將為室。家匠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將撓③.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④。”高陽應曰:“緣⑤子之言,則室不敗也,木益枯則勁,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益輕,則不敗。”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敗。
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選自《呂氏春秋?別類》)
[注釋]①生:濕。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東西。③撓:彎曲。④敗:坍塌。⑤緣:根據。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何苦而不平
②室之始成也善
(2)文中劃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B.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C.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D.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
(3)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②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4)對于甲乙兩文寓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告訴我們要用發展的、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訴我們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響,應堅持不懈。
C.乙文告訴我們要依據實際經驗從長遠整體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訴我們考慮問題不應太過于全面,否則太浪費時間。組卷:221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