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西城區北師大附中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布:2024/11/24 13:30:2

          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共60分)

          • 1.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紅色月亮”的重磅天象在當晚閃亮登場。如圖1所示,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便形成月全食。當天,來自我校天文社的高一年級同學也記錄了這一奇觀(如圖2)。據此,完成1~2題。

            包含圖1中三個天體的天體系統中,級別最低的是(  )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 2.2022年11月8日,“月全食+紅色月亮”的重磅天象在當晚閃亮登場。如圖1所示,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便形成月全食。當天,來自我校天文社的高一年級同學也記錄了這一奇觀(如圖2)。據此,完成46~47題。

            本次月全食時,同學所拍攝的“紅色月亮”是因為地球大氣層對太陽輻射具有(  )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3.1904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蒙德發現,如果以太陽表面緯度為縱坐標,年份為橫坐標,把幾個太陽黑子周期的圖案繪制在一起就組成一連串翩翩起舞的“蝴蝶”(讀圖)。讀圖完成3~4題。
            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0難度:0.80
          • 4.1904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華蒙德發現,如果以太陽表面緯度為縱坐標,年份為橫坐標,把幾個太陽黑子周期的圖案繪制在一起就組成一連串翩翩起舞的“蝴蝶”(讀圖)。讀圖完成3~4題。
            黑子多的年份(  )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5.2022年1月15日,湯加海域發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噴發,該次噴發的火山灰夾雜著有毒氣體直沖云霄,并引發局地海嘯。讀圖為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

            湯加火山噴發的巖漿物質來自于(  )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6.2022年1月15日,湯加海域發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噴發,該次噴發的火山灰夾雜著有毒氣體直沖云霄,并引發局地海嘯。如圖為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示意圖。據此,完成44~45題。

            火山頻發是巖石圈板塊運動活躍的表現。巖石圈指(  )

            組卷:3引用:0難度:0.80

          二、綜合題(共40分)

          • 33.亞洲鰻魚只能在天然環境中繁殖,其幼魚不善游泳,需借助洋流進入中國、日本、韓國等國沿海及江河生活。目前人工養殖鰻魚完全依靠在本國近海捕撈野生魚苗。圖1為四地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曲線圖,圖2為亞洲鰻魚苗漂流路線示意圖。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成年亞洲鰻魚需在400~500米深、水溫16~17℃的大洋中才能順利產卵。左圖中甲、乙、丙、丁四地適宜亞洲鰻魚產卵的是
             
            。說明理由:
             

            (2)黑潮屬于
             
            (單項選擇)。判斷依據
             

            A.波浪
            B.潮汐
            C.暖流
            D.寒流
            (3)2020年中、日、韓等國漁民捕獲鰻魚苗較往年大幅減少。由于當年
             
            (雙項選擇),鰻魚苗隨洋流向
             
            (方向)漂流,導致三個國家鰻魚苗歉收。
            A.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偏高
            B.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偏低
            C.鰻魚產卵的海域向高緯偏移
            D.鰻魚產卵的海域向低緯偏移
            (4)黑潮除了影響沿海漁業生產外,還會影響人類的哪些活動?試舉一例說明。
            (5)黑潮的位置及變化對人類活動有著重要影響。借助
             
            的支持,便于人類及時了解、分析和預測黑潮的情況。(單項選擇)
            A.衛星定位系統
            B.遙感技術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34.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廣、最厚的黃土分布區。地質學家劉東生通過對陜西洛川黃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現了該區域兩百多萬年以來自然環境的變遷。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距今兩億年前,黃土高原所在地區有個巨大的慶陽湖,那時生長的茂盛森林已變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漸阻擋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國西北地區逐漸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兩千萬年來,強勁的西北風吹來了沙塵;大約距今一百多萬年開始,黃河蜿蜒流經該區域,成就了中國早期的農業文明。
            資料二:“風成說”(黃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學術觀點)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來源于強勁的偏北風所攜帶的塵土堆積,再經過成土作用形成。
            資料三:如圖為洛川地區某黃土剖面及土質分析信息示意圖。

            (1)“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地區黃土的成土母質為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
            B.當地巖石碎解的沙石
            C.風源地區的沙粒和細塵
            D.黃河攜帶而來的泥沙
            (2)結合不同顏色土層的土質分析結果判斷:壤土層形成時期,該區域生長的植被應以
             
            為主,氣候較
             
            ;黃土層形成時期,該區域風力相對較
             
            ,生長的植被可能為
             

            (3)洛川地區黃土呈現深淺顏色土層交替的變化,說明兩百萬年以來,當地反復變化的自然環境要素主要是
             

            (4)綜上,黃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過程中,成土母質、氣候、
             
             
            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窯洞是黃土高原傳統的民居形式,建造過程中不立梁柱、不設磚瓦。當地人在修筑窯洞時,多選擇
             
            (紅色/黃色)土層作為窯洞的屋頂,原因是
             

            組卷:12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