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中考化學模擬試卷(5月份)
發布:2024/6/19 8:0:9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7小題為生物,每小題2分,計14分:8-15小題為化學,每小題2分,計16分:16-25小題為物理,每小題2分,計30分)
-
1.下列物質性質的表述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氮氣無色無味 B.碳酸易分解 C.銅呈紫紅色 D.蔗糖易溶于水 組卷:41引用:2難度:0.9 -
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點燃酒精燈B.
向試管加入塊狀固體C.
測定溶液的pHD.
過濾含有泥沙的水組卷:4引用:3難度:0.7 -
3.下列知識內容的總結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都與空氣污染有關:推廣新能源公交車,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 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不可再生資源:氫能源已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使用 C.炒菜時油鍋著火,可以潑水澆滅:用鑲有金剛石的玻璃刀切割玻璃 D.夜間發現液化氣泄漏立即開燈尋找泄漏源:鍋爐用水硬度過高,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4.連花清瘟膠囊源自傳統中醫名方,可用于治療流感,現代儀器測得其成分之一是沒食子酸(化學式為C7H6O5)。下列有關沒食子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沒食子酸屬于有機物 B.沒食子酸中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C.沒食子酸是由7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的 D.沒食子酸在充足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5.模型認知是建立宏觀與微觀聯系的思維方法。工業上制硝酸的主要反應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 B.反應前后有兩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17:40 D.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分子的總數都保持不變 組卷:1引用:2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4分。)
-
14.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出現的合金,與純銅相比,其強度高、熔點低、鑄造性好、耐磨且耐腐蝕。《周禮?考工記》中對制作鐘鼎、斧斤、戈戟等青銅器物中銅錫的比例作了詳細的規定。在地下埋藏的青銅器表面會出現綠色的銅銹,其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金屬的冶煉和使用在不斷發展,人們在冶煉青銅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鐵器是甘肅省出土的兩塊鐵條,經碳14檢測,其冶煉年代約3510~3310年前,兩塊鐵條銹蝕嚴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鋁、鈦等金屬逐漸被冶煉并使用,但金屬礦物的儲量是有限的。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每年因腐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相當于年產量的20%~40%。金屬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十分重要。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青銅與純銅相比,優點有
(2)制作鐘鼎、斧斤、戈戟這些器具的材料屬于
(3)依據銅銹的主要成分Cu2(OH)2CO3,可推斷銅生銹的過程是銅與空氣中的O2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出現的合金
B.人類大規模使用金屬的先后順序與金屬活動性有關
C.將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可節約金屬資源
(5)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一定量硫酸銅的溶液(溶液為藍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與濾液,觀察到濾液為藍綠色。取適量的濾渣,滴入足量的稀鹽酸,是否有氣泡生成?答:組卷:109引用:2難度:0.5 -
15.化學變化中不但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這種能量的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同學們在學習“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時,老師進行了如圖演示實驗。
(1)實驗中,同學們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有熱的感覺,說明燒杯A和燒杯B中的反應均為放熱反應。燒杯A中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后,小明同學幫老師處理廢液。他發現燒杯A中是無色透明的溶液。他對該無色溶液的溶質成分展開討論。
【查閱資料】MgCl2溶液都顯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MgCl2;猜想2:
【實驗設計】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觀察到 說明猜想1錯誤 方案二:取少量該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銀溶液 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 說明猜想2正確
(3)方案二錯誤,理由是
(4)反應后濾液的溶質成分中不僅有生成物,還可能有過量的反應物。
【應用交流】下列兩種情況下,反應或應用的化學原理是否相同?
答:
①化學實驗室一瓶裝滿生石灰的塑料瓶試劑瓶已經膨脹破裂(如圖1);
②發熱包(也稱食品發熱包)是由自熱材料(主要成分有氧化鈣、碳酸氫鈉等)經無紡布密封包裝,最后再經OPP膜包裝組成的整體(如圖2)。需要使用時,先撕開OPP膜后,將發熱包放置在耐高溫盒中,加入一定量的常溫水(禁止使用熱水)即可產生熱量來加熱食物。組卷: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