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天津市楊村一中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發布:2024/11/19 14:0:1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 1.美國科考團在南極湖泊下方深水無光區發現了生活在此的不明類型細菌,并獲得了該未知細菌的DNA,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67引用:11難度:0.7
          • 2.用含有不同濃度的Cu2+培養液培養某植物幼苗,測得該植物葉綠素含量的變化如表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Cu2+濃度(μmol/L) 0 1 10 100 1000
            葉綠素含量
            (mg/g FW)
            葉綠素a 2.0 2.3 2.2 2.0 1.4
            葉綠素b 0.4 0.5 0.5 0.5 0.4

            組卷:42引用:7難度:0.7
          • 3.如圖所示,某一化學反應進行到t1時,加入一定量的酶,該反應在最適條件下進行直到終止。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87引用:11難度:0.7
          • 4.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的睪丸中,有些細胞進行有絲分裂,也有些細胞進行減數分裂。下列關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74引用:11難度:0.7
          • 5.某種著色性干皮癥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關染色體DNA發生損傷后,未能完成如圖所示的修復過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6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

          • 16.鋁在土壤中常以鋁酸鹽的形式存在,可造成土壤酸化而影響植物生長。鋁能抑制植物根尖細胞的分裂,破壞根組織。某植物甲的根毛細胞的細胞膜上存在蘋果酸通道蛋白(ALMT),該通道蛋白能將蘋果酸轉運到細胞外來緩解鋁毒。可將控制ALMT的基因導入不耐鋁的植物中,最終獲得耐鋁植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表是運載體上出現的幾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用表中的限制酶切割 DNA后能形成相同黏性末端的是
             
            。(識別序列中的1表示酶切位點)
            限制酶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EcoRⅠ GAATTC
            BamHⅠ GGATCC
            HindⅢ AAGCTT
            XhoⅠ CTCGAG
            NdeⅠ CATATG
            SalⅠ GTCGAC
            (2)欲獲得ALMT基因的cDNA,科研人員從
             
            細胞中獲取總mRNA,在相應酶作用下獲得多種cDNA,再利用ALMT基因制作出特異性
             
            ,通過PCR方法得到ALMT基因的cDNA。
            (3)啟動子是
             
            識別并結合的位點,能調控目的基因的表達。ALMT基因的啟動子有兩種類型,其中α啟動子能使ALMT基因在酸性土壤的誘導下表達,β啟動子能使ALMT基因高效表達而無需酸性誘導。在獲得轉ALMT基因耐鋁植物時應使用
             
            啟動子,不使用另外一種啟動子的原因是
             
            ,導致正常土壤酸化,并影響植物生長。
            (4)科研人員采用農桿菌轉化法,首先將ALM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并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再通過
             
            技術成功獲得了耐鋁植株。
            (5)若將一株耐鋁植株與普通植株雜交,得到的后代中耐鋁植株:普通植株約為3:1,則可判斷這株耐鋁植株細胞至少轉入了
             
            個ALMT基因,轉入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是:
             
            ;若使這株耐鋁植株自交,后代中耐鋁植株:普通植株約為
             

            組卷:10引用:1難度:0.6
          • 17.水稻葉片寬窄受細胞數目和細胞寬度的影響,為探究水稻窄葉突變體的遺傳機理,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
            (1)科研人員利用化學誘變劑處理野生型寬葉水稻,可誘發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
             
            ,導致基因突變,獲得水稻窄葉突變體。
            (2)測定窄葉突變體和野生型寬葉水稻的葉片細胞數目和單個細胞寬度,結果如右圖所示。該結果說明窄葉是由于
             
            所致。
            (3)將窄葉突變體與野生型水稻雜交,F1均為野生型,F1自交,測定F2水稻的
             
            ,統計得到野生型122株,窄葉突變體39株。據此推測窄葉性狀是由
             
            控制。
            (4)研究發現,窄葉突變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科研人員推測2號染色體上已知的三個突變基因可能與窄葉性狀出現有關。這三個突變基因中堿基發生的變化如表所示。
            突變基因
            堿基變化C→CGC→TCTT→C
            蛋白質與野生型分子結構無差異與野生型有一個氨基酸不同長度比野生型明顯變短
            由上表推測,基因Ⅰ的突變沒有發生在
             
            序列,該基因突變
             
            (填“會”或“不會”)導致窄葉性狀。基因Ⅲ突變使蛋白質長度明顯變短,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變導致
             

            (5)隨機選擇若干株F2窄葉突變體進行測序,發現基因Ⅱ的36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的堿基35次為T,基因Ⅲ的21次測序結果中該位點均為堿基TT缺失。綜合上述實驗結果判斷,窄葉突變體是由于基因
             
            發生了突變。
            (6)F2群體野生型122株,窄葉突變體39株,仍符合3:1的性狀分離比,其原因可能是
             

            組卷:178引用:6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