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九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8 8:51:19
一、積累與運用。
-
1.根據課文默寫。
①塞下秋來風景異,
②學而不思則罔,
③
④親賢臣,遠小人,
⑤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兩句詩是:
⑥蘇軾在《定風波》中寫歸途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組卷:34引用:4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
我們希望,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真正能夠治愈你的,從來不是他人的評判,而是你內心的釋懷和格局。只有你內心保持平和鎮靜,才能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被喧xiāo ( )的世界影響。人生說到底,活的是一種心態。生活的刁難,并不是要你變得戰戰兢兢 ( )、無精打cǎi ( ),而是要你變得更加從容。未來還長,不必 。
(1)給加點字注音。
戰戰兢兢
(2)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喧xiāo
②無精打cǎi
(3)下列詞語填入語段橫線上最恰當的一項是
A.如坐針氈
B.望眼欲穿
C.異想天開
D.隨聲附和組卷:33引用:3難度:0.7 -
3.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 )
①如今我們進入了一個智能時代。
②而人工智能也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③與此同時,有關人工智能的各種話題也日益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一個領域。
④從之前引發關注的AI作畫到最近爆火的ChatGPT,這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種應用形式。
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的各種應用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⑥雖然有時候我們并未察覺。A.①⑥⑤②③④ B.①②⑥⑤③④ C.④①②⑥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組卷:341引用:11難度:0.5 -
4.下列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出師表》是諸葛亮呈給劉備的表。 B.史書都有自己的編寫體例,《史記》《左傳》《戰國策》的體例分別是:紀傳體、編年體和國別體。 C.《變色龍》的作者是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 D.晚生,后進的人在前輩面前謙稱自己。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 組卷:99引用:5難度:0.9
二、閱讀與理解。
-
13.閱讀。
沉默是金張天南??①歷史的天空風云變幻,歲月的江河奔流浩蕩。唯一不變的是,總有丹心赤子甘為國家鞠躬盡瘁,總有殷殷志士愿為民族負重前行。
??②那個愛皺眉頭、喜歡思考的著名核物理學家走了。今年1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歲。
【甲】??③于敏生前的臥室里,一本《三國演義》擺放在案頭。和煦的陽光從窗口透進來,照著泛黃起皺的封皮。可想而知,那位溫文爾雅的主人,曾經多少次倚在窗前的靠椅上,翻閱著心愛的書籍。
??④其實,于敏自己也沒想到這輩子會與氫彈結緣,更沒想過個人與國家的命運會緊緊聯系在一起。當時,正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他,原本以為會在鐘愛的原子核理論研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⑤然而,一次與時任二機部副部長、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的談話,讓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變。1961年1月的一天,雪花飄舞,于敏應邀來到錢三強的辦公室。一見到于敏,錢三強就直言不諱地說:“經所里研究,報請上級批準,決定讓你參加熱核武器原理的預先研究,你看怎樣?”
??⑥從錢三強堅毅的眼神中,于敏立刻明白,國家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也要盡快進行。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還有幾分不解。一向沉默的他,喜歡做基礎理論研究。不過,于敏沒有猶豫,因為他忘不了童年“亡國奴的屈辱生活”帶給他的慘痛記憶。
??⑦“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核武器是一種保障手段,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于敏后來這樣說。
??⑧“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地獨立。面對這樣龐大又嚴肅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這是于敏當時的想法。
??⑨這個決定,改變了于敏的一生。自此開始了隱姓埋名的生活,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我國的核武器科技事業。
【乙】“土專家”的“真把式”??⑩未曾出國留學的于敏,自謙是“地道的國產”。但他對自己的學生說,“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開闊視野。因此,他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但有一個條件——“開過眼界后就回國作貢獻”。
???氫彈理論的探究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當時被核大國列為涉及國家安全的最高機密。因此,要在短期內實現氫彈研制理論上的突破,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為了盡快研制出我國自己的氫彈,于敏和同事們知難而進、晝夜奮戰。然而,有好長一段時間,他們始終找不到氫彈原理的突破口。
???重大轉折點發生在那一年秋天,于敏帶領一批年輕人前往外地用計算機進行優化計算。在“百日會戰”里,他和同事們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氫彈原理一經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揚,恨不得立馬造出氫彈。但是原理還需經過核試驗的檢驗。
???試驗場遠在西北大漠,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吃的是夾雜沙子的饅頭,喝的是苦堿水;茫茫戈壁上飛沙走石,大風如刀削一般,冬天氣溫達-30℃,道路凍得像搓衣板……而于敏都甘之若飴。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進行全威力氫彈的空投爆炸試驗。
???試驗成功的那一刻,于敏很平靜,“回去就睡覺了,睡得很踏實”。
???直到于敏的工作逐步解密后,他的妻子孫玉芹才恍然大悟:“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
【丙】???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于敏沒有停止追尋的腳步。為了研發第二代核武器,于敏隱身大山,繼續加班加點搞科研,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此身長報國,拿命換科研,這是何等的奉獻!在那些日子,于敏常常會想起諸葛亮,矢志不渝,六出祁山。
???1984年冬天,格外的冷。于敏在西北核試驗場進行核武器試驗,他早已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站在這嚴寒的戈壁上。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在試驗前的討論會上,于敏和陳能寬感慨地朗誦起了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不同于蜀漢丞相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以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于敏的事業是“可為”“有為”的。就像他沉默的事業一樣,于敏是個喜歡安靜的人。他曾對身邊人說,別計較有名無名,要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無名英雄”。
???這種“安靜”,在于敏子女的記憶中卻有點模糊。兒子于辛小時候對父親的記憶就是一個字:忙。“整天待在房間里想東西,很多人來找他。”女兒于元亦很難覓尋兒時對父親的記憶,因為父女倆不曾有太多交流。
???于敏對“安靜”有著自己的解釋,“所謂安靜,對于一個科學家,就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害所移,始終保持嚴謹的科學精神。”他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以及“丹心照汗青”,這丹心于他就是堅持科學,就是獻身宏謀。
???正如他73歲那年在一首題為《抒懷》的七言律詩中表達的那樣,即使“身為一葉無輕重”,也要“愿將一生獻宏謀”。
???“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種共性,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家國情懷。這種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這種精神能夠不斷傳承下去。”與他一起工作了50多年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說。
???一棵大樹俯身而臥的地方,正在長出一片森林。
(選自《解放軍報》2019,有刪改)(1)請概括文章甲、乙、丙三部分的主要事件,摘錄于敏的話語作為小標題,完成下面的表格。主要事件 小標題 甲 ① ② 乙 ③ “土專家”的“真把式” 丙 研發第二代核武器 ④
(3)于敏的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請你結合文章內容概括。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沉默是金”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于敏隱姓埋名的形象。
B.于敏雖然自己沒有留過洋,但他認為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開闊視野,他無條件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學以致用。
C.文章中寫到于敏的妻子、子女對他的評價,體現出他工作的隱秘和繁忙,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D.結尾描寫“一棵大樹俯身而臥的地方,正在長出一片森林”的情景,運用象征,意蘊深遠。組卷:21引用:3難度:0.5
三、作文。
-
14.現代人講究“快”,“快報”“快遞”“快車”“快照”“快跑”“快快長大”……“快”讓我們一路狂奔。但是,“慢慢走,欣賞啊”,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放慢腳步,你會品味到別樣的“快樂”。
??請以“放慢腳步”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體驗寫作;(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組卷:15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