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浙江省浙北G2聯考高一(上)期中地理試卷

          發布:2024/12/13 17:0: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英仙座的M34星團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屬于亮星團,易于觀測。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2021年8月12日,該流星雨達到極大期。完成1~2題。
            英仙座M34星團所處的天體系統是(  )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2.英仙座的M34星團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屬于亮星團,易于觀測。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2021年8月12日,該流星雨達到極大期。完成1~2題。
            關于英仙座流星雨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 3.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壤采樣返回任務。小明為同學們講解該任務時,繪制了從北極上空俯視的太陽系局部示意圖。完成3~4題。
            小明同學繪制的示意圖中,共有幾處錯誤(  )

            組卷:0引用:0難度:0.50
          • 4.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壤采樣返回任務。小明為同學們講解該任務時,繪制了從北極上空俯視的太陽系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探測器返回地面過程中,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的氣溫變化是(  )

            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5.2022年4月30日,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等國欣賞到了美麗的日環食。此次日環食太陽的整個圓面超過95%的面積被月球遮住,接近日全食(如圖)。據此完成6~7題。
            本次日環食發生時,人們能觀測到的“金邊”是(  )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30分)

          • 31.讀我國某區域圖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如圖為我國局部地區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圖。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向東方向移動。
            材料二:2021年1月11日,受霧霾天氣影響,成都宛如“塵都”,成都市緊急啟動2021年首個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果斷采取了車輛限行,部分工廠和工地停工等有力的措施,取得 良好的成效。

            (1)科學家們采用地理信息技術中的
             
            技術對地殼運動進行長期監測,從而發現了青藏高原的移動。
            (2)甲附近區域高大山峰林立,這些山峰頂部尖銳的主要原因是
             
            ,當地泥石流災害多發,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3)拉薩年平均日照時數多達3005小時,約為成都的三倍,與成都相比,拉薩成為“日光城”的原因主要有
             
             
             

            (4)瀾滄江上游河谷地區,流水
             
            地表,往往形成峽谷地貌,其景觀特征主要有
             
             
             

            (5)分析近些年1月份成都易變為“塵都”的原因。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三地的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圖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

            材料二:圖2是蒙古高原某流動沙丘的等高線地形圖。
            材料三: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提出過多種假設,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圖3為黃土高原三大黃土帶分布圖。黃土高原地表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材料四:太行山是我國重要地形單元的分界線,太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華北平原,太行山東麓有一條“盛產”古都(北京、燕下都、靈壽故城、邯鄲、邢都、鄴城、安陽等) 的大走廊。
            (1)材料一中 a、b、c、d表示的主導外力作用分別是a
             
            、b
             
            、c
             
            、d
             

            (2)以下現象,屬于圖1所示的流水搬運過程的是
             

            ①沙塵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沙漠化
            ⑤河水帶走泥沙
            ⑥山體滑坡、崩塌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導致圖2所示沙丘形成和發展的盛行風向是
             
            ;為了減少沙丘的流動性,圖2中四地中最適合植樹種草的地點是
             

            (4)黃土高原地區,按黃土顆粒大小可劃分為三個黃土帶,圖3中甲是
             
            帶,乙是
             
            帶,丙為黏黃土帶,從甲到丙顆粒物逐漸變。針對水土流失的狀況,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植樹種草、
             
             
            等。
            (5)從地形、地貌、土壤角度分析太行山東麓“盛產”古都的原因。

            組卷:10引用:1難度:0.2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