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山東省濱州市高考地理三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9分,共45分.在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1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青田縣,是由中酸性火山巖在漫長地質時期,經部分或全部脫珪、去雜、物質成分重新組合等過程而形成,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種。明朝國子監博士文彭發現并使用青田石刻印,使藏在深山的石頭成為印材主角,在此之前印材多為金、銅、玉、象牙等。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如圖)收藏價值較高,其售價始終保持高位。近幾年,青田縣積極推廣“互聯網+”模式,吸引許多石雕藝人到青田創業,逐漸形成集礦山開采、原石交易、作品雕刻和鑒賞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據此完成1~3題。
            青田石屬于(  )

            組卷:2引用:0難度:0.60
          • 2.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青田縣,是由中酸性火山巖在漫長地質時期,經部分或全部脫珪、去雜、物質成分重新組合等過程而形成,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種。明朝國子監博士文彭發現并使用青田石刻印,使藏在深山的石頭成為印材主角,在此之前印材多為金、銅、玉、象牙等。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如圖)收藏價值較高,其售價始終保持高位。近幾年,青田縣積極推廣“互聯網+”模式,吸引許多石雕藝人到青田創業,逐漸形成集礦山開采、原石交易、作品雕刻和鑒賞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據此完成1~3題。
            青田石能成為印材主角,關鍵是因為該石材(  )

            組卷:2引用:0難度:0.60
          • 3.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青田縣,是由中酸性火山巖在漫長地質時期,經部分或全部脫珪、去雜、物質成分重新組合等過程而形成,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種。明朝國子監博士文彭發現并使用青田石刻印,使藏在深山的石頭成為印材主角,在此之前印材多為金、銅、玉、象牙等。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如圖)收藏價值較高,其售價始終保持高位。近幾年,青田縣積極推廣“互聯網+”模式,吸引許多石雕藝人到青田創業,逐漸形成集礦山開采、原石交易、作品雕刻和鑒賞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據此完成1~3題。
            能讓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價格始終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2引用:0難度:0.80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

          • 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上游,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后形成。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2012年大壩加固加高后,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為減少南水北調工程對漢江下游地區的影響,又建設了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下游河段的“引江濟漢”大型輸水工程。
            輸沙用水量是指同一時間段內河流某一斷面通過每噸泥沙所用的清水體積。漢江仙桃水文站所在河段落差較小,但受河道的影響,該河段輸沙用水量明顯低于其它河段。丹江口水庫建成后,漢江中下游河道的來水來沙過程有了很大的改變。如圖示意漢江中下游河道及主要水文站建庫前后年平均含沙量變化。

            (1)從河道的角度分析仙桃水文站所在河段輸沙用水量明顯較低的原因。
            (2)與黃家港水文站相比,丹江口水庫建成后仙桃水文站河流含沙量減少幅度較小,試推斷其原因。
            (3)說明“引江濟漢”工程通水后對漢江下游生態環境產生的積極作用。

            組卷:8引用:2難度:0.5
          • 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東北地區黑土廣布,土質松軟,有機質含量高。這里春季大風天氣較多,夏季降雨充沛,草甸植物茂盛,冬季寒冷。近些年來,東北地區黑土流失、肥力衰退問題日益嚴重。中國農業大學在吉林省梨樹縣建有試驗田,以秸稈還田為基礎推行免耕法,對土壤進行修復和保護,效果明顯。如圖是該試驗基地制作的“傳統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對土壤的影響對比圖”。
            該校大四畢業生小亮同學畢業論文以黑土流失與整治為研究主題,小亮了解到免耕法的具體做法是:秋季玉米收獲時,運用收割機一邊收獲作物一邊將秸稈切斷,均勻覆蓋在土壤表層,同時將秸稈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種時不需要挖開土地,通過機器將種子精準地埋進地里,避免對土壤的擾動。

            (1)小亮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東北天然黑土中的有機質含量與當地獨特氣候密切相關。說明當地氣候如何促進有機質的積累。
            (2)小亮在試驗田調研時,發現農民對這種將碎秸稈均勻覆蓋在土壤表層,同時將秸稈高茬留在田地的做法很認可。指出送兩種做法的主要目的。
            (3)試驗田研究員告訴小亮,在傳統的耕作方式下(圖1),頻繁翻耕的土壤在農具的擠壓和降水的影響下,會在下方形成一層緊實的“犁底層”,作物根系遇到這一層后難下扎,通氣透水不便。與傳統耕作方式對比,說出免耕法能讓土壤肥力得以改善的原因。

            組卷:33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