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大教育聯盟學校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31 21:3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散文以“五四”前后為軸心,堅持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理念,開啟了現代性追求,其評價標準也與傳統大為不同。
            “五四”時期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郁達夫,他公然承認散文的“個性”,認為這是現代散文的標志,每個散文作家的每一篇作品都要追求“個性”。在這樣的觀念下,所有的規則束縛都被“個性”這匹野馬沖破,于是自由、自我、解放、放逸變得信馬由韁,并形成這樣的看法;認為簡單以道德律令進行規約,只能是軟弱無力甚至是螳臂當車。基于此,許多創新性的放逸散文呼之欲出,像魯迅的《野草》、林語堂的幽默小品等。最突出的是周作人,他倡導“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將“個人”和“小我”突顯出來,以此來批判和否定封建專制思想,這對于個性自主、科學、民主、平等都有推波助瀾作用。還有當代巴金的《隨想錄》,也是以真誠、自由、平等為底色的思想解放文本。它是巴金連接“五四”之個性解放思想與民主自由精神的一條紐帶,也是打破長期以來封閉窗戶和進入改革開放的一道強光。
            “五四”開啟的個性解放和自由也有局限,概言之,就是過于強調個性、自我、自由,以及由欲望帶來的情感,人性的溫暖與道德的規約常被無視和消解,使小我、個體、自由遮蔽甚至異化了大我、集體、自律。如周作人的個人主義、人的文學就飽含了巨大隱憂,即過于強調自我,忽略甚至反感于集體、國家、民族大義,從而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的傾向。這也是周作人由五四文學和文化啟蒙者最后變成一個附逆者的內在軌跡。可見,個性啟蒙本身沒錯,關鍵是如何掌握一個“度”,即自由是有限度的,自我是要受約束的,個體不能離開和無視集體,活力不能成為病態的狂妄無知。
                  改革開放是“五四”個性啟蒙的復興與發展,在解放思想和個性人性的大膽張揚中,將西方式現代化推向一個新高度。最突出的表征是個體得到更大尊重,人道主義和人性尊嚴得到大力張揚。可是,散文這一文體因較少受到西方現代和后現代理論方法的影響而備受攻擊,認為它跟不上社會發展,有失于時代的責任擔當。在這樣的個性啟蒙下,那些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的,如楊朔、劉白羽、秦牧式的散文就受到批判,認為那是沒有自我與個性的虛假存在。如果站在西方現代性的個性啟蒙角度看,這樣的散文觀文學觀不無道理,但沒有集體的個體、缺乏國家民族站位的小我、不顧中國國情而簡單追隨西方的理念方法,勢必導致價值選擇的偏向。
                  因此,對于散文的價值體認,既要看到西方式個性啟蒙的合理性意義,也要看到它與中國式現代化追求存在的距離及背反,不能陷入盲目地崇拜。
            (摘編自《個性啟蒙與散文價值得失》,作者:王兆勝))材料二:
                  現代文論界關于散文的個性意涵眾說紛紜,形成了人性論、言志論、社會論三種不同的“個性說”。
                  首先是那種基于散文本體特性的個性觀念,即在文類對話中,指出散文擅長擇寫個人日常感興,自我表現相對詩歌、小說和戲劇更為素樸、自然。這一個性觀念是對五四以來個性解放,寫實求真、“為人生的文學”等觀念的回應,突出強調的是散文寫作要表現作家的真情實感和個性氣質,是對傳統散文束縛個性自我、虛偽寫情的反駁。這一散文個性觀念是以胡適在五四時期“健全的個人主義”為思想基礎的,肯定的是文學中人的價值和人性的合理存在,可稱為人性論的“個性說”。
                  其次,現代散文個性表現觀念的建構,既是以其他三種文類的個性表現意涵為參照系,也因著社會景深和意識形態的牽攣,因此散文理論批評圍繞個性與自我,形成言志論的“個性說”和社會論的“個性說”兩種針鋒相對的理論形態。作為言志論的首倡者,周作人對儒家刪《詩》定禮的詩教觀念進行了批判,認為它背離了“詩言志”的傳統,助推了載道散文的生成。后來他提出“言志散文”這一觀念,力圖從中國古代詩學傳統中尋找激活現代散文個性精神的因子,不使其重走“折情就理”的老路。另一方面,周作人、林語堂等人的言志論“個性說”提倡“閑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散文觀念,蘊含著個人抒情、藝術獨立、反道統等復雜內涵,超離了五四以來散文對激變的現實的關注和批判,具有鮮明的隱遁色彩和超然意趣。
                  最后,社會論的“個性說”雖然認為散文須有個性表現精神,但此間的個性不再原生于作家個人而是通向現實社會。如周木齋認為小品文的“自我不是憑空存在的,它必然有社會的聯系,離開社會,單管自我,勢必至于標新立異,否則便不自我。”由于社會論“個性說”的提倡者多為革命文學作家或左翼作家,因此學界認為這一理論形態的背后是社會學詩語模式的操縱:但如果從文類對話的角度來看的話,社會論“個性說”的生成共享了小說、戲劇的文類品性。
            (摘編自《文類對話與現代散文理論“個性”話語》,作者:王炳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民主、自由與平等的理念開啟了中國散文的現代性追求,并且形成了中國現代散文有關“個性”的主要內涵。
            B.魯迅、林語堂等人的散文作品突破了規則的束縛,而周作人甚至把“個性”與“個人”或“小我”的概念等同起來。
            C.中國散文追求個性的局限,消解了人性的溫暖與道德的規約,從而導致了極端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傾向的產生。
            D.人性論的“個性說”是通過與其他文類進行比較的結果,其強調散文要表現真情,與五四時期文學理念有相同之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巴金的《隨想錄》主要是突顯了“小我”這一個性,才使其成為連接“五四”精神的紐帶。
            B.周作人提倡“人間本位主義”,顯示出由五四文學和文化啟蒙者褪變成附逆者的內在軌跡。
            C.言志論的“個性說”反對“文以載道”的思想,力圖圍繞個性與自我進行散文觀念建構。
            D.社會論的“個性說”借鑒了西方式個性啟蒙的合理性意義,能夠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追求。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散文要以人性、社會性與大自然的調和為特征。——郁達夫
            B.散文的藝術,人人作風不同,各極其致。——梁實秋
            C.我的任何散文都有我自己。——巴金
            D.散文家無所依憑,只有憑自己的本色。——余光中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兩則材料都以散文的“個性”為中心話題,但角度、主要內容和目的均有所不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英】毛姆
                  一幢老式的石頭房子和遮蔽它的樹木一樣,成了風景的一部分。屋前是座精致的花園,林蔭道旁兩排榆樹長得如此華美。住在這個農場里的人和他們的房子一樣,穩重、剛毅、樸實。他們父傳子,子傳孫,世世代代生與死都在這里。喬治?梅多斯今年五十,比妻子長一兩歲,正值壯年,他們都是高貴、正直之人。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也都外形俊美,體格健壯。
                  不過這家的一家之主卻不是喬治?梅多斯,而是他的母親。老太太七十歲了,身材高挑,腰板也還直挺,氣質高貴。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喬治太太喊住我,一臉慌張的樣子(我們把她婆婆稱作梅多斯夫人,以示區別)“你知道今天誰要來嗎?”她問我,“喬治?梅多斯叔叔。就是那個去了中國的喬治。”
            “咦,不是說他已經死了嗎?”“我們都以為他已經死了。”
                  喬治?梅多斯叔叔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十幾回。大概五十多年前,當梅多斯夫人還是埃米莉?格林的時候,喬治?梅多斯叔叔和他的哥哥湯姆?梅多斯都曾追求她,后來她選擇嫁給湯姆,喬治就遠赴他鄉了。
                  他們聽說他到了中國。有二十年的時間,他時不時寄禮物回來,然后就斷了消息。湯姆?梅多斯去世的時候,遺孀寫信通知小叔,也石沉大海。最后他們只能推斷喬治已經死了。但兩三天前,他們收到了樸茨茅斯一個“海員之家”女主管的信,看后都大為驚詫。照信上說,過去十年喬治?梅多斯因為風濕病,行動不便,一直由“海員之家”照顧,現在他覺得來日無多,想再見一見自己出生的房子。他的侄孫阿爾伯特已經開著福特車去樸茨茅斯接他,下午就會回來。
            “你想啊,”喬治太太說,“他已經有五十年沒回來過了。他甚至還沒見過我的那位喬治,等生日一到他就五十一了。”
            “梅多斯夫人怎么說?”我問道。
            “她就坐在那里,自顧自笑了笑。她只說;'他走的時候可是個英俊的小伙子,只是沒有他兄長那么沉穩。'那也是她選擇湯姆的原因。她還說:‘不過現在他也應該平和些了吧。’”
                  喬治太太邀請我去見見那位叔叔。我以為既然我們都去過中國,肯定有一些相通之處。于是就答應了。一進門,我就發現他們全家人都聚齊了,有意思的是老太太穿上了自己那身最好的絲綢長裙。壁爐另一邊坐著一個老頭,蜷縮在椅子里。他很瘦,皮膚掛在骨架上,好似一件過于寬大的西服;蠟黃的臉上都是皺紋,牙齒基本就沒剩下幾顆。
                  我和他握了握手。
            “真高興您能順利回來,梅多斯先生。”我說。“叫我梅多斯船長。”他糾正道。
            “他是走過來的,”他的侄孫阿爾伯特告訴我,“車到大門口的時候,他要我停車,說他想走走。”“你要知道,我已經兩年沒下床了,是他們把我從床上抱到車里的。我以為我永遠都不能走路了,可當我看到那些榆樹,就想起我父親當年那么在意這些樹,忽然覺得我又能走了。五十二年前我離開的時候,走的就是這條道,現在我又沿著它回來了。”
            “要我說呀,你又在犯傻了。”梅多斯夫人說。
            “我有十年沒覺得自己這么強健了。埃米莉,我肯定得把你先送走了。”“你凈會吹牛。”她回答道。
                  我猜有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大家沒聽過梅多斯夫人的小名了,我微微驚了一下,感覺好像這個老頭剛剛是對夫人無禮了。老夫人看著小叔的時候眼里帶著伶俐的笑意,而老頭一邊和嫂子說話,一邊笑得露出空空的牙床。
            “您結婚了嗎,梅多斯船長?”我問。
            “我可不結婚,”他笑著說,聲音有些抖,“我太了解女人了,哪里還會想娶?”
            “你說是這樣說,”梅多斯夫人嗆道,“要是有人跟我說,你這些年養很多黑人妻子,我也不會吃驚的。”
            “埃米莉,中國女人是黃種人啊,這糊涂話可不像你說的。”
            “可能你自己也就是這么黃起來的吧,剛才見你,我心里想:怕是得了黃疸病吧?”“埃米莉,我說過非你不娶的,所以我就沒有結婚。”
                  他說這話時聽不出有悲情和怨恨,仿佛只是陳述一件事實。語氣中有一絲得意。“要是你真娶了我,恐怕早后悔死了。”她回道。
                  我和老頭聊起了中國。他說他對中國的熟悉程度,讓我坐在這兒六個月,都未必能聽他講完一半。“要我說,有一件事情你始終沒干成,喬治,”梅多斯夫人說,眼神中的笑意依然像是在嘲弄他,但也很溫暖,“就是你從來沒掙著大錢。”
            “我不是會存錢的人啊。掙了就得花,這才是我的座右銘。但我要替自己說一句;要是讓我選的話,我這輩子還是愿意照這樣再活一遍。世上又有幾個人能說這句話。”
            “的確不多。”我說。
            第二天一早,我琢磨著可以再和老頭聊聊。我沿著那條美不勝收的林蔭道走到花園中,梅多斯夫人正在摘花。
            “梅多斯船長好嗎?”我問道。
            “早上莉齊給他送茶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死了。”梅多斯夫人聞了聞臂彎中的白花,說,“好了,最起碼他能回來,我很高興。其實吧,自從我嫁給湯姆,喬治又離家之后,我一直不太確定自己是否嫁對了人。”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梅多斯夫人給自己的兒子也取名叫喬治?梅多斯,暗示她內心隱藏著對喬治?梅多斯叔叔的一種深情。
            B.喬治?梅多斯叔叔向“我”強調船長身份,也是說給梅多斯夫人聽的,他想證明自己的人生沒有失敗。
            C.喬治?梅多斯叔叔喊梅多斯夫人的小名,又吹噓自己在中國的見聞,所以引得她當眾奚落他沒掙到錢。
            D.喬治?梅多斯叔叔與梅多斯夫人的對話,相互使用諷刺挖苦語氣,其實是愛與關懷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從多個角度渲染喬治?梅多斯一家寧靜和諧的生活,與下文喬治?梅多斯叔叔的單身生活形成對比,又與結尾梅多斯夫人的疑惑形成照應。
            B.文中對喬治?梅多斯叔叔和梅多斯夫人的肖像描寫形成反差,突出了喬治?梅多斯叔叔為愛而忍受的漂泊之苦,也能襯托梅多斯夫人的愛之真。
            C.“我”和喬治?梅多斯叔叔的對話聚焦于對婚姻狀況的詢問,這個情節來自于作者的有意安排,看似漫不經心,卻是引導讀者理解主旨的關鍵。
            D.小說主要以有限視角敘事,用“我”的好奇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對喬治?梅多斯叔叔形象的刻畫,則是由他本人和親屬們的敘述來完成。
            (3)文中細節很好地表現了喬治?梅多斯叔叔和梅多斯夫人二人之間的深情,請各舉例說明。
            (4)“反高潮”即經過層層鋪墊,臨近高潮時,作者沒有如讀者期望的那樣敘寫故事高潮,而是克制地宕開一筆,轉移讀者的視線。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組卷:12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我國的綠孔雀羽毛上有藍綠色的錢斑,生活在云南南部,通常結成小群,在林間,灌木叢中活動。它們白天尋找各種漿果、種子、草籽、昆蟲、蛙類及蜥蜴吃,①          ,就飛到大樹上睡覺。(  ),所以,這類毒蛇在孔雀出沒的地方很快就會絕跡。孔雀的叫聲特別洪亮,而且很準時,②          ,所以當地的人們常把孔雀的叫聲當作早起和入睡的“鐘聲”。
                  孔雀有個近親,連名兒都差不多,叫孔雀雉。 ③          ,但色彩和尾的長度比綠孔雀要遜色一疇,個子也小些。它住在離綠孔雀不遠的云南南部,廣東和海南島也有它們的親戚。不同的是,綠孔雀喜歡全家在一起,而孔雀雉卻常常是單獨活動的。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非常幼小的眼鏡蛇也常被孔雀當做食物
            B.非常幼小的眼鏡蛇也是孔雀喜歡吃的
            C.孔雀還喜歡把非常幼小的眼鏡蛇當做食物
            D.孔雀還喜歡吃非常幼小的眼鏡蛇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新年第一天,正在天宮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約500名青年學生,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又富有意義的“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
            “有國才有家。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愛國主義將永遠是激勵我們飛天的動力源泉。”航天員翟志剛表示,大家只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無前。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作為中國首位太空行走女性,王亞平希望這樣一個點燃夢想的平臺能夠引導更多青少年抬起頭仰望星空,在心里種下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種子。“在太空中我們身體雖然失重,但是我們的心里卻非常踏實。”航天員葉光富說,有千軍萬馬的支持保障和有千錘百煉的艱苦訓練,以及來自前輩們在航天實踐中積累和分享的寶貴經驗,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把航天事業做得更好!
                  讀了上面的材料,對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啟發?請選取三位宇航員中的一位寫一封信,實現你和他們之間的對話。要求;結合材料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統一以“小宇”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