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學校高二(下)月考生物試卷(4月份)
發布:2024/11/27 7: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內環境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有利于機體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B.內環境穩態有利于新陳代謝過程中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 C.巨噬細胞吞噬、處理病原體的過程,屬于內環境穩態維持的過程 D.內環境中發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給細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動的進行 組卷:8引用:1難度:0.6 -
2.如圖為神經纖維的局部結構示意圖,被髓鞘包裹區域(b、d)鈉、鉀離子不能進出細胞,裸露區域(a、c、e)鈉、鉀離子進出不受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b、d區域不能產生動作電位 B.c區域處于興奮狀態,膜內鈉離子比膜外多 C.a區域處于靜息狀態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較大 D.局部電流在軸突上的傳導方向為a→c和e→c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3.睪酮(Ts,一種雄性激素)能夠影響雄性動物的生長,生長激素(GH)可以促進動物的生長。某研究小組選擇生長狀況相同、體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家兔若干,將其均分為甲、乙兩組,對甲組家兔進行手術,切除性腺,作為實驗組,乙組為對照組,通過測定和記錄每只家兔血液中Ts和GH的濃度,探究家兔體內睪酮含量對生長激素含量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測定時間 Ts濃度/(μg/mL) GH濃度/(μg/mL) 甲組 乙組 甲組 乙組 實驗前 m1 m1 n1 n1 實驗后 <m2 m2 >n2 n2 A.上述實驗表明,Ts和GH影響雄性動物生長的效應相抗衡 B.乙組家兔作為對照組,不應做任何處理以使實驗更嚴謹 C.上述對照實驗中,自變量的控制采用了減法原則和加法原則 D.由該實驗可推知,對幼年雄性動物閹割可以促進其生長 組卷:8引用:2難度:0.6 -
4.過敏原可激發機體產生IgE抗體,IgE抗體可吸附在肥大細胞的表面,當過敏原再次入侵機體時,肥大細胞可產生組織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過敏癥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過敏原誘發人體產生抗體的過程不屬于體液免疫 B.機體產生IgE抗體時過敏原和細胞因子均可參與B細胞活化的過程 C.肥大細胞的細胞膜上有特異性結合IgE抗體的受體 D.臨床上可通過抑制組織胺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來治療過敏性哮喘 組卷:6引用:3難度:0.6 -
5.水稻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一段時間的干熱后又遇到大雨,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芽。對此現象的相關分析和推測,錯誤的是( )
A.成熟水稻植株脫落酸的含量增加,從而抑制種子的萌發 B.高溫干熱可能會促進脫落酸的降解,從而解除水稻種子的休眠 C.水稻種子的萌發不僅受基因調控,還受到激素和環境因素的調節 D.及時噴灑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有助于抑制該現象的發生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6.白頭葉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世紀末一度僅余300多只,采取保護措施(禁止捕獵、恢復棲息地植被、減少棲息地人類活動)后恢復到約1000只。在采取保護措施期間,白頭葉猴種群的某些數量特征可能發生了改變,其中一定發生改變的有( )
A.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 B.種群密度、遷入率、死亡率 C.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例 D.出生率、遷入率、性別比例 組卷:8引用:1難度:0.6 -
7.近年,我國科研人員采用海拔高度線路法和DNA指紋法,對岷山山系的一個大熊貓(我國特有珍惜動物)種群進行了調查,獲得了大熊貓種群的信息,如青幼年、成年與老年的個體數量是15、60、11,平均每1082hm2有一只大熊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調查大熊貓種群數量只能采用標志重捕法 B.該大熊貓種群成年個體多,屬于增長型種群 C.該大熊貓種群數量比較少,增長曲線為“J”型 D.食物是限制大熊貓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之一 組卷:35引用:7難度:0.7 -
8.研究發現,某些動物種群有一個最適的種群密度,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都可能對種群增長產生抑制性影響,這一現象被稱為阿利氏規律。下列分析不符合阿利氏規律的是( )
A.種群密度過大時,種內斗爭加劇會導致死亡率上升 B.種群密度過小時,難以找到配偶會導致出生率下降 C.最適種群密度時,種群的增長率大于種群密度過大或過小時 D.種群密度過小時,t年后種群數量為“Nt=N0λt(λ>1)”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9.長白山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岳樺林和高山凍原。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喬木層有紅松、紅皮云杉、白樺等多種植物,在林冠層生活著小杜鵑、大杜鵑、黑枕黃鸝等鳥類。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的不同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 B.針闊葉混交林中的紅松和紅皮云杉間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C.針闊葉混交林物種豐富度大,植物分層更復雜,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森林中鳥類的垂直分層取決于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10.群落的形成是多種生物長期適應環境和彼此相互適應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熱帶雨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艷麗的花朵,以吸引動物傳播花粉 B.荒漠群落中,仙人掌在白天關閉氣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將草原中善于奔跑的動物遷入到森林,對這些動物的生活沒有影響 D.同種生物在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中適應群落生活的特點完全不同 組卷:11引用:6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0分。
-
29.如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結構示意圖,A、B、C、D代表了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為某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則箭頭
(2)牧民在放牧時,發現鼠害現象有逐漸擴大趨勢。為保護牧草,牧民開展了鼠群密度調查,采取措施、控制鼠類大量繁殖的目的是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0.生態學家對某池塘能量流動進行調查,下表是此生態系統第一、第二、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分析表(能量單位:J?hm-2?a-1)。回答下列問題:
食物鏈 植物 植食動物 肉食動物 GP 463 63 12.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分解者分解 12.6 2.1 微量
(1)某個季節由于光照減弱,導致某種魚類向上層水體轉移,此現象表明環境因素的改變可使生物群落的
(2)從表中可知,植食動物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所需的能量為
(3)某地區為解決食物短缺問題,將某種生長迅速的外來魚大量引進某池塘生態系統,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這種魚與本地原有物種可能存在著的種間關系有
(4)該湖泊曾受到輕微污染后但生態平衡并未遭到破壞,說明該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組卷:2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