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八年級(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布:2024/12/16 14:30:2

          一、選擇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 1.如圖為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位置圖。讀圖,完成1~2題。

            有一首歌唱到:“當北國的鋼花映紅了飛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嬈。”這反映我國領土的特點是(  )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2.如圖為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位置圖。讀圖,完成1~2題。

            我國的地理位置與俄羅斯、巴西、蒙古和日本相比,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60
          • 3.“胡煥庸線”是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根據中國人口密度圖,提出的黑龍江省瑜環縣(今黑河市)-云南省騰沖縣人口地理界線。如圖為中國人口的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下列關于“胡煥庸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4.“胡煥庸線”是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根據中國人口密度圖,提出的黑龍江省瑜環縣(今黑河市)-云南省騰沖縣人口地理界線。如圖為中國人口的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下列選項中能反映圖中①省級行政區主要少數民族的是( ?。?/h2>

            組卷:1引用:0難度:0.60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

          • 23.資料一:繼長江保護法之后的又一部流域法律——黃河保護法的草案,12月20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資料二:昔日,黃河源頭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一度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良好的生態環境在永續利用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地啟動重點保護黃河源頭湖泊、濕地生態景觀工作,在高原上實施人工種草、黑土灘治理、草原鼠害防治等生態工程,來維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態系統健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如今黃河源頭草青、天藍、水碧的景象再度歸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上面為黃河流域示意圖。
            思考: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結合資料,可知這“天上”(A山脈)是
             
            ;奔流注入的“?!保˙海)是
             

            (2)據資料二判斷,黃河屬于
             
            (內流河/外流河),下游主要流經
             
            (濕潤區/半濕潤區)。黃河位于
             
            一線以北、冬季有結冰現象,在
             
            (①/②)河段,受緯度位置影響,初春時節易出現凌汛。
            (3)根據資料二,說出黃河源頭針對“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并簡要分析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
            (4)根據所學知識,說出圖中黃河①河段存在的憂患和相應的治理措施。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4.資料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別稱“中國光谷”。它緊鄰中心城區,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區內湖泊密布,山巒起伏,綠化和水面多達200平方千米。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直線距離天河國際機場41公里,區內形成了“兩橫三縱”的城市道路骨架系統,交通便利。“光谷”集聚了武漢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擁有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中國智力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近些年,政府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務水平,積極扶持大學生創業,吸引跨國公司建立研發機構。
            資料二:高新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凹{米技術“面料,不沾水、不沾油、不沾墨,為服裝免洗功能實現了飛躍的一步。自動殺菌去污新材料的出現,使房屋內所有表面永遠保持清潔。
            思考:
            (1)根據資料一,分析“中國光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利條件。
            (2)近些年,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帶領我國工業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請聯系所學知識,簡述我們應如何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
            (3)讀資料二,再舉兩個例子說明高新技術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組卷:14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