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養正中學八年級(上)第二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在答題卡的規定位置上填涂所選答案的字母。每一小題2分,共24小題,共52分)
-
1.從古代的“同硯”“同窗”到今天的同學、校友,這些社會關系的確立都是基于( )
A.法律關系 B.血緣關系 C.地緣關系 D.業緣關系 組卷:14引用:8難度:0.8 -
2.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我們不都是社會的一員 C.人的生存和發展都不與社會發生聯系 D.個人的成長可以離開社會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3.如圖是初中生小佳對武漢市民交通出行變化的調查。這一變化反映出( )
A.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在社會生活中不斷成長 B.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認識社會、融入社會 C.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社會生活越來越絢麗多彩 D.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組卷:7引用:9難度:0.7 -
4.2018年2月2日,國家網信辦公布《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微博客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辟謠機制,發現微博客服務使用者發布、傳播謠言或不實信息,應當主動采取辟謠措施。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網絡是自由天地,沒必要多此一舉 B.網絡謠言猛于虎,遠離網絡促成長 C.健全辟謠新機制,網絡文明定無憂 D.網絡世界有邊界,自覺守法不違規 組卷:123引用:6難度:0.5 -
5.針對“霸座”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鐵路公安局制定出臺了《旅客列車常見警情處置指引》。據此,各地鐵路公安機關果斷出手,一批“座霸”被拘留,有的還被列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黑名單”并被限制乘坐火車。懲治“霸座”等不文明行為( )
①有利于維護良好的乘車秩序
②保障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
③能有效規范乘客的乘車行為
④可以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發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31引用:35難度:0.7 -
6.網約車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如圖漫畫中關于網約車管理規定的出臺告訴我們( )
A.規則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變的 B.任何規則都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 C.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修改 D.隨著社會的變遷,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 組卷:32引用:18難度:0.7 -
7.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已滲透到我們的民族心理和思維方式之中。下列語句體現這一美德的有(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③仁者必敬人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組卷:5引用:3難度:0.8 -
8.2017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市民張某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讓人不舒服的一幕:一名男子將小轎車內的垃圾隨手拋灑在路上。該男子的行為( )
①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不自尊、不自重的表現
②說明了他缺乏環保意識
③是不文明行為,應受到民法的制裁
④雖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扔垃圾是他的權利和自由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組卷:37引用:21難度:0.9 -
9.“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吉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禮貌( )
①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
②是融入社會的“通行證”
③使我們的人生道路暢通無阻
④能使人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10.為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信用懲戒力度,督促其盡快履行法律義務,東昌府區人民法院近期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協調溝通,推出了一項新的執行舉措--為失信被執行人定制“失信彩鈴”。下列對此認識錯誤的是( )
①這有利于創建社會誠信體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②失信必將寸步難行,我們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業,就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
③法院這樣做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應立即停止此類行為
④不講誠信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組卷:20引用:17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48分)
-
31.勇擔責任
(1)向吳京學習!我們青少年能承擔哪些角色與責任?
(2)聯系鏈接一,請問:承擔責任會有什么回報?
(3)鏈接二中精彩鏡頭的誕生,啟示我們青少年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組卷:6引用:3難度:0.3 -
32.奉獻之道??我踐行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種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眾尤其是網民的追捧。“微公益”作為公民社會責任感新的體現方式,越來越引發大家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到這支隊伍,集點滴之愛,捐綿薄之力,在新媒體技術搭建的現代化平臺上,匯成溫情脈脈的愛心洪流。每個人都在關愛著他人,也被他人關愛著,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1)結合材料談談為什么要關愛他人?
(2)青少年積極參與“微公益”行動是一種奉獻和服務社會的行為。那么,我們該如何奉獻和服務社會呢?組卷:0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