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一中七年級(上)段考道德與法治試卷(12月份)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下列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來并填在答題卡上。每小題1分,共22分)
-
1.2019年3月,“夸夸群”流行起來。在群里,不管你說什么,都會受到群內其他成員夸獎,“沒有規則,各種夸,直接夸,隨意夸”。對此,我們( )
A.可依賴這種他人評價的方法 B.須作為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 C.不能在這種夸贊中迷失自己 D.渴望被夸獎但絕不接受批評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2.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關于夢想,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A.努力就會有改變 B.夢想總是遙不可及 C.有夢想就有希望 D.夢想不應止于心動 組卷:3引用:4難度:0.7 -
3.比爾?蓋茨曾說過: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對方是一條坐在電腦面前會敲擊鍵盤的狗。這說明網上交往具有( )
A.虛擬性 B.平等性 C.自主性 D.廣泛性 組卷:252引用:19難度:0.5 -
4.“友誼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志同道合的結果”,2019年3月20日,習近平在意大利《晚郵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的這一句話告訴我們( )
①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②友誼是平等的和雙向的
③呵護友誼需要持續行動
④志同道合的友誼永不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29引用:6難度:0.7 -
5.中學生小明原先與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爺爺奶奶接來一起住了。那么,小明的家庭結構發生的變化是( )
A.主干家庭到小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 C.核心家庭到小家庭 D.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 組卷:20引用:9難度:0.7 -
6.如今已進入“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是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就要( )
A.無拘無束,廣交朋友 B.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 C.擺脫約束,任意言論 D.依賴網絡并約見網友 組卷:25引用:25難度:0.7 -
7.初中生活把我們帶進一個新天地,在這個新天地里,我們站在一個新起點上。這里的“新起點”主要是指( )
A.新學校和新班級 B.新同學和新老師 C.新教材和新課程 D.人生成長新階段 組卷:33引用:12難度:0.8 -
8.如圖漫畫《變了味的幫助》給我們的啟示是( )
A.朋友是人生永恒的話題 B.交友是平等互惠的過程 C.建立友誼不能沒有原則 D.朋友能解決所有的困難 組卷:26引用:5難度:0.7
二、簡要回答(本大題共兩小題,其中第23題6分,第24題9分,共15分)
-
24.他,2002年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癥、腿部患有嚴重的脆骨癥,①不能站立、行走,只能靠父親輪椅推行。從出生四個月起就不斷地進行手術,②但他從未消沉,不怨天由命,只求父母送他去上學。有時因身體原因住院,③他總是通過自學,把落下的課程補上,即使躺在病床上也要完成作業,期末成績年級依舊名列前茅。他連續14次榮獲校級“三好學生”、并榮獲七里河區“美德少年”、蘭州市“三好學生”、“新時代蘭州好少年”等榮譽稱號。
他就是蘭州市第八十九中學8年級學生趙昱翔。
看完趙昱翔事跡報道,某校七年級(1)班決定召開一次“珍視生命、怒放生命”主題班會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知書明理]結合有關知識,談談面對先天性疾病和多次手術,趙昱翔為什么還要請求父母送他上學?
(2)[演繹生命]上述材料中劃線部分內容是如何體現趙昱翔增強生命韌性的?組卷:0引用:1難度:0.2
三、分析說明題(本題共1大題3小題,共13分)
-
25.材料一:關于生命的拷問,亙古至今。古有云:“水火無生,草木無知,禽獸無義,唯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責”;也有人認為,不同人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生命無法替代;“生命如白駒之過隙”;生命沒有“回程票”……
(1)緊扣材料一,我們該怎樣認知生命?
材料二:“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從上至下積極迅速展開防御部署:醫務工作者挺身而出,成為“最美逆行者”;不少市民自愿擔任口罩生產的志愿者;全體市民提高健康意識……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我們點贊。
(2)這次疫情讓大家進行了一次“生命的思考”,有同學認為“敬畏生命要做到生命至上,守護生命首先要養護精神”,請你對此作出評析。
材料三:疫情期間,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同學對網課學習很不適應,學習時總忍不住玩游戲;老師催交作業時,謊稱身體不適;長時間和父母宅在家中,偶爾與父母發生碰撞;對于家務勞動,以學習為由不愿意參加……
(3)針對材料三中這些同學的行為,請對這些同學進行勸說。(列出要點即可)組卷:1引用:1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