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北京市101中學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關于下列四種小分子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核苷酸   ③氨基酸   ④ATP

            組卷:59引用:6難度:0.8
          • 2.下列關于RNA和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41引用:3難度:0.7
          • 3.基于生物學科學習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

            組卷:32引用:7難度:0.6
          • 4.圖中①~⑤表示某細胞的部分細胞結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3引用:9難度:0.6
          • 5.研究者將大蒜的根分別浸入不同濃度的磷酸鹽溶液中,4h后測定得到如圖所示的磷吸收速率曲線。對本實驗現象作出的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組卷:55引用:4難度:0.6
          • 6.下列過程中不會發生“ATP
            ADP+Pi+能量”這一化學反應的是(  )

            組卷:299引用:2難度:0.8
          • 7.下列有關酶的探究實驗的敘述,合理的是(  )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20.閱讀以下材料,回答(1)~(4)題。
            創建D1合成新途徑,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植物細胞中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高溫或強光常抑制光合作用過程,導致作物嚴重減產。光合復合體PSII是光反應中吸收、傳遞并轉化光能的一個重要場所,D1是PSII的核心蛋白。高溫或強光會造成葉綠體內活性氧(ROS)的大量累積。相對于組成PSII的其他蛋白,D1對ROS尤為敏感,極易受到破壞。損傷的D1可不斷被新合成的D1取代,使PSII得以修復。因此,D1在葉綠體中的合成效率直接影響PSII的修復,進而影響光合效率。
            葉綠體為半自主性的細胞器,具有自身的基因組和遺傳信息表達系統。葉綠體中的蛋白一部分由葉綠體基因編碼,一部分由核基因編碼。核基因編碼的葉綠體蛋白在N端的轉運肽引導下進入葉綠體。編碼D1的基因psbA 位于葉綠體基因組,葉綠體中積累的ROS也會顯著抑制psbA mRNA的翻譯過程,導致PSII修復效率降低。如何提高高溫或強光下PSII的修復效率,進而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產量,是長期困擾這一領域科學家的問題。
            近期我國科學家克隆了擬南芥葉綠體中的基因psbA,并將psbA與編碼轉運肽的DNA片段連接,構建融合基因,再與高溫響應的啟動子連接,導入擬南芥和水稻細胞的核基因組中。檢測表明,與野生型相比,轉基因植物中D1的mRNA和蛋白在常溫下有所增加,高溫下大幅增加;在高溫下,PSII的光能利用能力也顯著提高。在南方育種基地進行的田間實驗結果表明,與野生型相比,轉基因水稻的二氧化碳同化速率、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均有大幅提高,增產幅度在8.1%~21.0%之間。
            該研究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在擬南芥和水稻中補充了一條由高溫響應啟動子驅動的D1合成途徑,從而建立了植物細胞D1合成的“雙途徑”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高溫脅迫日益成為許多地區糧食生產的嚴重威脅,該研究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1)光合作用的
             
            反應在葉綠體類囊體膜上進行,類囊體膜上的蛋白與
             
            形成的復合體吸收、傳遞并轉化光能。
            (2)運用文中信息解釋高溫導致D1不足的原因
             

            (3)若從物質和能量的角度分析,選用高溫響應的啟動子驅動psbA基因表達的優點是:
             

            (4)對文中轉基因植物細胞D1合成“雙途徑”的理解,正確的敘述包括
             

            A.細胞原有的和補充的psbA基因位于細胞不同的部位
            B.細胞原有的和補充的D1的mRNA轉錄場所不同
            C.細胞原有的和補充的D1在不同部位的核糖體上翻譯
            D.細胞原有的和補充的D1發揮作用的場所不同
            E.細胞原有的和補充的D1發揮的作用不同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21.我國有近一億公頃的鹽堿地,大部分植物無法在此生存,而耐鹽植物藜麥卻能生長。
            通過研究藜麥葉片結構后發現,其表皮有許多鹽泡細胞,該細胞體積是普通表皮細胞的100倍以內,里面沒有葉綠體,Na+和Cl-在鹽泡細胞的轉運如圖所示。請回答問題。

            (1)據圖推測,藜麥的耐鹽作用機制是通過
             
            的方式,將Na+和Cl-運送到表皮鹽泡細胞的
             
            (細胞器)中儲存起來,從而避免高鹽對其他細胞的影響。
            (2)下表為藜麥鹽泡細胞和其他幾種普通植物的葉肉細胞膜中部分蛋白的相對表達量。其中
             
            (填下列選項字母)更可能是藜麥,理由是
             

            A B C D
            Na+載體蛋白 8 12 5 11
            Cl-載體蛋白 2 6 4 6
            葡萄糖轉運蛋白 38 28 66 68
            (3)藜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鹽分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有同學設計實驗進行了探究。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育基本相同的藜麥幼苗植株,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Na+、Cl-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細胞呼吸條件,乙組加入
             

            c.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Na+、Cl-的吸收速率。
            ②預測實驗結果及結論:若乙組
             
            ,說明藜麥從土壤中吸收鹽分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4)研究人員嘗試將藜麥中的耐鹽基因轉移到其他植物體內,從而培育新型耐鹽植物。若要從分子水平上檢測耐鹽基因是否成功轉入受體細胞,請寫出兩種常用的檢測方法、
             
            。從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角度考慮,培育耐鹽植物的主要意義是
             
            (寫出兩條)。

            組卷:61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