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3 11:30:1
一、單選題
-
1.下列有關變異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基因重組是生物體遺傳變異的主要方式之一,可產生新的基因 B.染色體某一片段的增添和缺失屬于基因突變 C.一個染色體組就是生物體細胞一半的染色體 D.基因重組可發生在四分體時期的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2.如圖為某哺乳動物X、Y染色體的聯會示意圖,以下對此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時期過程發生在有絲分裂 B.該時期細胞的X和Y染色體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 C.該時期細胞的X和Y染色體可能會發生DNA鏈的斷裂和重新連接 D.若該細胞X和Y相同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不同,說明其發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近期一種可抗絕大多數抗生素的耐藥性“超級細菌”在英美印度等國家小規模爆發。醫學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濫用是“超級細菌”產生的罪魁禍首,超級細菌因含有一種叫NDM-1的基因,使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下列有關“超級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NDM-1基因的產生是該細菌發生染色體變異的結果 B.濫用抗生素誘導細菌發生基因突變產生NDM-1基因 C.細菌耐藥性增強的過程說明突變的方向和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D.NDM-1基因的產生不是標志著新的細菌(物種)已經產生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4.農業生產中經常需要育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雜交育種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B.單倍體育種通常需要給幼苗使用秋水仙素處理 C.誘變育種能產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 D.多倍體育種得到的果實通常較小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5.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達爾文的進化論能解釋生物的多樣性 B.人工選擇能使微小變異累積成顯著變異 C.可遺傳的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料 D.生物都是通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后才產生生殖隔離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6.蕹菜(二倍體)披針葉基因與心形葉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研究發現披針葉基因比心形葉基因多了一種轉座子,轉座子是可以從染色體所在位置轉移到染色體其他位置的DNA片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披針葉基因變異頻率比心型葉基因的變異頻率高 B.蕹菜葉型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發生基因突變 C.蕹菜的細胞內至少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D.轉座子的存在有利于蕹菜種群的進化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7.野生大豆花的結構、傳粉方式與豌豆相同,果實成熟后,豆莢受到微小外力就會“炸裂”,將大豆種子彈射出去。豆莢是否易“炸裂”受A/a基因控制,含a基因的豆莢經輕微碰觸就會“炸裂”。因城鎮開發建設,野生大豆種群被分隔在多個互不相連的地塊中(碎片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地塊碎片化前,不同基因組成的野生大豆植株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 B.自然選擇對不同地塊野生大豆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所起作用可能有差別 C.調控豆莢易“炸裂”的a基因在不同野生大豆種群中的頻率都非常高 D.在野生大豆種群中選育高產抗病品種時,A基因的頻率也會隨之升高 組卷:74引用:6難度:0.7 -
8.如圖是某極大的生物種群內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種群沒有進化 B.a基因在幾代內被淘汰 C.M點時,顯性個體和隱性個體各占一半 D.當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產生新基因,即不存在復等位基因時,無論何時,A和a的基因頻率的和恒為1 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9.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機體的多種生理、生化反應是在內環境中進行的。下列變化發生在內環境中的是( )
A.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 B.吞噬細胞在組織間隙中吞噬細菌 C.淚水中的溶菌酶分解細菌的細胞壁 D.腸道中的蛋白質被胰蛋白酶降解 組卷:3引用:6難度:0.7 -
10.如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細胞外液和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淋巴細胞生活的環境有①② B.當蛋白質長期供應不足時,①③等處的滲透壓會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漿蛋白、抗體、神經遞質、水、無機鹽等 D.無氧呼吸產生并釋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緩沖物質中和,以維持內環境pH和對穩定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11.下列關于內環境及其穩態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處于寒冷環境,體溫不變的直接原因是產熱量增加,散熱量減少 B.內環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該環境中一般不存在血紅蛋白 C.內環境穩態指的是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保持穩定不變 D.人體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是導致人體患各種病的根本原因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12.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氨基酸、性激素、抗體、溶菌酶、淀粉酶等都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成分 B.人體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的含量會升高;血液流經胰島后血糖的含量會減少 C.血漿蛋白可參與內環境滲透壓的調節,而與免疫無關 D.完成膝跳反射活動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突觸的傳遞是單向的 組卷:34引用:3難度:0.6 -
13.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肌細胞無氧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并釋放到血漿中,血漿的pH無明顯變化 B.人體大量失水時,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減少 C.人遇寒冷環境時,機體的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體被病毒感染時,體內產生的抗體,能通過裂解靶細胞將病原體清除掉 組卷:15引用:7難度:0.7 -
14.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B.動物激素發現歷程中沃泰默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胃酸促進胰腺分泌胰液是十分頑固的神經反射 C.大腦皮層沒有參與“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動 D.神經遞質、葡萄糖、抗體、氧氣、HPO42-均屬于細胞外液的組成成分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15.腎上腺素是常用的急救藥物,是人體腎上腺髓質分泌的一種胺類激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相關信號通過神經作用于神經中樞 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B.腎上腺素是一種激素,也可以作為神經遞質 C.腎上腺素通過體液運輸發揮調節作用,與神經調節相比,具有作用時間長、反應速度緩慢等特點 D.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人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速 組卷:32引用:3難度:0.8 -
16.人體皮膚瘙癢的感覺與一種神經遞質——5-羥色胺有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①癢覺和痛覺的形成都屬于人體的條件反射
②當神經遞質進入受體細胞后,會引起后者興奮或抑制
③突觸小體可以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等相接觸,共同形成突觸
④神經遞質、激素、抗體等細胞間信息分子發揮完作用后會被滅活
⑤若細胞外鈉離子濃度降低,動作電位的峰值將會減小或者不出現A.①②③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組卷:9引用:6難度:0.6 -
17.下列關于神經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神經細胞軸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著更多的神經遞質受體蛋白 B.神經細胞可完成遺傳信息的復制和表達 C.神經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有水的產生和消耗 D.參與神經細胞間信息傳遞的物質都是生物大分子 組卷:97引用:7難度:0.9 -
18.延髓位于腦干與脊髓之間,心血管中樞位于延髓。當血壓升高時,動脈血管壁上的壓力感受器興奮,引起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交感神經活動減弱,導致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反之,則心率加快,血壓回升。如圖為動脈壓力反射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動脈壓力反射的反射弧由五部分組成,該反射不受意識控制 B.血壓升高引起的心率減慢與作用于副交感神經的抑制性神經遞質有關 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同一器官產生不同效應的結構基礎是神經遞質不同 D.刺激交感神經纖維中間的某點,會引起副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下降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題
-
53.如圖1表示人體血糖濃度發生變化和人體受寒冷刺激后部分調節過程示意圖(A、B、C、D表示激素),圖2表示神經系統對內分泌功能調節的幾種模式(甲、乙、丙表示模式)。
(1)人體體溫調節的神經中樞是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引起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過圖2中
(4)人在劇烈運動時,交感神經的作用加強,使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以適應人體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在此過程中,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與胰島A細胞膜上的組卷:2引用:2難度:0.7 -
54.在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主要有兩種途徑:細胞裂解性殺傷(圖1)和誘導細胞凋亡(圖2).前者指效應T細胞分泌諸如穿孔素一類的介質損傷靶細胞膜;后者指效應T細胞通過表面FasL與靶細胞表面的Fas結合,誘導靶細胞凋亡.
(1)人體內的效應T細胞可以來自
(2)圖1中的穿孔素又稱“成孔蛋白”,由效應T細胞產生并以
(3)圖2中的FasL又稱死亡因子,Fas又稱死亡因子受體,它們都是由細胞合成并定位于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一般來說,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種細胞內表達,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應T細胞和某些腫瘤細胞內表達.
①Fas和FasL的結合體現了細胞膜的
②研究發現,某些腫瘤細胞能夠調節Fas和FasL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使自己逃脫免疫系統的清除.此時,腫瘤細胞內Fas基因的表達水平變化情況是組卷:9引用:1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