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河南省南陽一中高三(上)第六次周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一個核糖體只能結合兩個tRNA分子 B.在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都會出現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才會出現細胞板 C.HIV、SARS病毒都只含有RNA一類核酸 D.酵母菌的細胞核中可以合成tRNA和DNA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
2.經誘變、篩選得到幾種基因A與基因B突變的酵母菌突變體,它們的蛋白質分泌過程異常,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出現不同突變體說明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 B.可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蛋白質的分泌過程 C.A、B基因雙突變體蛋白質沉積在高爾基體 D.A、B基因的突變會影響細胞膜蛋白的更新 組卷:64引用:22難度:0.9 -
3.探究重力和單側光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程度,實驗操作:如圖所示(注:A盒下側有開口,可以進光)結果預測及結論如下:
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彎曲生長,只是B向上彎曲程度大,說明重力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大于單側光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
②若A中幼苗向下彎曲生長,B中幼苗向上彎曲生長,說明單側光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大于重力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
③若A中幼苗水平生長,B中幼苗向上彎曲生長,說明單側光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與重力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相等。
④若A、B中幼苗都向上彎曲生長,只是B向上彎曲程度大,說明重力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小于單側光對生長素分布的影響。
結果預測及結論錯誤有幾項( )A.1 B.2 C.3 D.4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4.新華網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包括蜈蚣在內的千足蟲。與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結構也發生變化:頭部較窄而長,便于進食千足蟲內臟;后腿較蜷曲,便于捕獵千足蟲。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
A.該蜣螂與普通蜣螂肯定已經產生了生殖隔離 B.與普通蜣螂相比,該蜣螂的某些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 C.該蜣螂在生態系統中僅作為捕食者而存在 D.該蜣螂頭部和后腿結構發生變化,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組卷:108引用:16難度:0.7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
11.人們希望能借助纖維素酶將地球上最豐富、最廉價的可再生資源纖維素轉化為能直接利用的能源和資源.纖維素酶可以從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培養液中提取.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分離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流程:土壤取樣→選擇培養→
(1)請補充題干“
(2)選擇培養的目的是
(3)為了鑒別纖維素分解菌和進一步純化菌種,可以培養基上加入剛果紅染液,將篩選獲得的菌液稀釋后用
(4)擴大培養過程中需要對微生物進行計數.取0.2mL樣品,用固體培養基對其培養,最后統計三個平板,菌落數分別是180、200、160.則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為組卷:14引用:3難度:0.5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
12.自1981年Evans和Kaufman首次成功分離小鼠胚胎干細胞(ES細胞),醫學界對其的研究雖頗有爭議但也如火如荼,下圖表示利用胚胎干細胞(ES細胞)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請據圖分析回答:
(1)過程Ⅰ將胚胎干細胞置于用γ射線滅活的鼠胎兒成纖維細胞的飼養層上,并加入動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質,維持細胞不分化的狀態.在此過程中,飼養層提供干細胞增殖所需的
(2)過程Ⅱ將帶有遺傳標記的ES細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過組織化學染色,用于研究動物器官形成的時間、發育過程以及影響的因素,這項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細胞具有
(3)過程Ⅲ中目的基因導入胚胎干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4)過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里面全是軟骨、神經管、橫紋肌和骨骼等人類組織和器官.實驗時,必須用X射線照射去除小鼠的胸腺,獲得免疫缺陷小鼠,其目的是組卷:28引用:3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