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0/3 11:0:1

          一、單項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下列有關(guān)核孔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下列有關(guān)真核細胞合成蛋白質(zhì)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3.甲狀腺濾泡細胞內(nèi)的I-濃度是血漿中I-濃度的30倍。血漿中I-進入濾泡上皮細胞是由鈉碘同向轉(zhuǎn)運體(NIS)介導(dǎo)的,如圖所示。已知哇巴因是鈉鉀泵抑制劑,硝酸根離子
            N
            O
            -
            3
            可以與I-競爭NIS。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4.植物細胞中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種存在于質(zhì)體(具有雙層生物膜的且含有色素的細胞器)中的含有銅離子的蛋白質(zhì)類酶,它能催化質(zhì)體外的多酚類物質(zhì)形成黑色素或其他色素,從而出現(xiàn)褐變,導(dǎo)致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zhì)下降。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5.人類對遺傳物質(zhì)的探索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相關(guān)科學(xué)探究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6.當興奮傳到軸突末梢時,膜上的Ca2+通道開放形成的Ca2+電流將膜內(nèi)的負電荷消除,才能使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神經(jīng)遞質(zhì)釋放到突觸間隙。如圖為某興奮傳遞過程中突觸前膜、突觸后膜的膜電位以及Ca2+電流隨時間的變化。下列相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7.哺乳動物受精卵第一次分裂過程中,來自精子和卵子的染色體分離時各用一套紡錘體,正常情況下兩個紡錘體會逐漸緊靠并平行、同步率較高,但異常情況雙紡錘體會朝不同方向牽引或牽引不同步,最后出現(xiàn)多核細胞??蒲腥藛T用藥物N處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觀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結(jié)果如圖所示。以下有關(guān)實驗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br />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

          • 22.豬源大腸桿菌會引起仔豬發(fā)生腸炎、腸毒血癥等疾病。LTB和ST1是豬源大腸桿菌腸毒素基因,融合基因LTB-ST1的表達產(chǎn)物LTB-ST1融合蛋白可有效預(yù)防仔豬黃痢。構(gòu)建融合基因的方法如圖1所示。請回答:
            ?
            (1)豬源大腸桿菌與豬細胞在結(jié)構(gòu)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
             
            ,豬源大腸桿菌與豬的種間關(guān)系為
             
            。
            (2)在對LTB基因與ST1基因進行PCR過程中,DNA解旋的方法是
             
            ,若引物中C或G的堿基數(shù)量越高,則復(fù)性的溫度會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圖1中限制酶1使得LTB基因中的
             
            鍵斷裂。為保證經(jīng)酶處理后的LTB基因與ST1基因能夠正常連接,限制酶1與限制酶2在選取時需滿足
             
            的特點,可見這種融合基因的方法具有局限性。
            (4)為突破限制酶選取的局限性,研究人員通過重組PCR技術(shù)構(gòu)建了LTB-ST1融合基因,如圖2所示,請回答:
            ①重組PCR技術(shù)依據(jù)的生物學(xué)原理是
             
            。PCR1和PCR2需要在兩個不同反應(yīng)體系中進行的原因是
             
            ,兩個反應(yīng)體系中加入的物質(zhì)中不同的是
             
            。下列序列中符合引物P2與引物P3的5′末端堿基序列要求的是:
             

            A.5'ATCGGACTTG?3'
            B.5'ATCGGAGAAC?3'
            C.5′TAGCCTGAAC?3'
            D.5′CAAGTCCGAT?3'
            ②重組PCR技術(shù)不僅可用于構(gòu)建融合基因,還可用于研究基因定點突變。若要在兩個基因連接處實現(xiàn)基因定點突變,可對
             
            進行設(shè)計,后通過重組PCR,使新合成的DNA中含有突變位點,從而實現(xiàn)基因的定點突變。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3.家蠶(2n=56)的皮膚正常(正常蠶)和皮膚透明(油蠶)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其蟻蠶階段的體色有黑蟻與赤蟻兩種表現(xiàn),體色基因用D、d表示。相關(guān)雜交實驗如表(不考慮突變與ZW同源區(qū)段的情況),請回答:
            實驗 P雜交組合 F1子代性狀及比例
            實驗一 黑蟻正常蠶♂×赤蟻正常蠶♀ 黑蟻油蠶♀:赤蟻正常蠶♀:黑蟻正常蠶♂:赤蟻正常蠶♂=1:1:1:1
            實驗二 黑蟻正常蠶♂×黑蟻油蠶♀ 黑蟻油蠶♀:赤蟻正常蠶♀:黑蟻正常蠶♂:黑蟻油蠶♂=1:1:1:1
            (1)家蠶體色的黑蟻相對于赤蟻為
             
            (顯/隱)性,控制正常蠶與油蠶的A、a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這兩對相對性狀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
             
            。
            (2)實驗一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
             
            ,其F1中D的基因頻率為
             
            。
            (3)實驗二中P黑蟻油蠶的初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
             
            ,現(xiàn)讓實驗二F1自由交配,后代F2雄蠶中黑蟻油蠶的概率為
             
            ,雌蠶中純合子的概率為
             
            。
            (4)研究發(fā)現(xiàn)控制赤蟻的基因存在,會降低家蠶的全繭量和繭層量。為獲得更多的全繭量和繭層量,應(yīng)選擇表格中的
             
             
            雜交培育后代。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