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2《5.2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024年同步練習卷(10)
發布:2024/8/4 8:0:9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 B.種群中的一個個體包含基因庫中所有的基因 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的魚不是一個種群 D.同一種生物因地理隔離會形成多個種群 組卷:28引用:3難度:0.8 -
2.自然選擇是指(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境的承受力 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爭 C.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 D.遺傳使微小有利的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 組卷:5引用:2難度:0.9 -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其他若干物種的進化 B.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是通過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也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組卷:0引用:2難度:0.8 -
4.經過連續數代的選擇,人類培育出了多個家雞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這種選育過程屬于人工選擇 B.選育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 C.選育的前提是存在可遺傳的變異 D.不同家雞品種間存在生殖隔離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5.經過世世代代的自然選擇,種群中的有些有利變異被保存并不斷積累,微小變異變成顯著變異,從而形成了新的生物類型、新的物種。由此,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和機制是( )
A.基因重組 B.基因突變 C.染色體畸變 D.自然選擇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6.蘭花螳螂的步足演化出現了類似花瓣的構造和顏色,還能隨花色的深淺調整身體的顏色,使它能在蘭花叢中等候以捕食獵物。蘭花螳螂的這種演化是( )
A.突變后經人工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后再突變的結果 C.突變后經自然選擇的結果 D.自然選擇后再突變的結果 組卷:4引用:3難度:0.8 -
7.在北極的一座山脈中,原始的狼已經分化成了在體格和生活習性上不同的兩個變種,其中一種狼的體重較輕,四肢發達而靈活,以獵鹿為主;另一種狼的體重較重,足短而力大,常常攻擊羊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 C.狼的性狀向不同的方向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由于食物來源不同,原始狼群進化成了不同的類型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
-
22.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英國重工業的發展,樺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來越高.為了研究環境改變對樺尺蛾種群變化的影響,1950年科學工作者在英國的兩個地區利用標志重捕法進行了調查,獲得如下結果:
項目
地區白色蛾 黑化蛾 釋放數 回收數 回收率 釋放數 回收數 回收率 污染區 64 16 25% 154 82 53.2% 非污染區 393 54 13.7% 406 19 4.7%
①表中兩組數據顯示在工業污染區黑色蛾的回收率大于白色蛾的回收率說明
②已知樺尺蠖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了進一步探究樺尺蠖的黑色與淺色的顯隱性關系,有人將一對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雜交,F1中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比為1:1.請利用F1中的黑色樺尺蠖,在此基礎上設計遺傳實驗完成探究.
實驗步驟:
結果與分析:若組卷:21引用:2難度:0.1 -
23.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請從個體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適者生存”的含義。
組卷: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