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九年級(上)第一次適應性語文試卷

          發布:2024/9/6 19:0:9

          一、借他山之石尋選題鑰匙

          • 1.題好一半文,選題是小論文寫作中重要的一環。同學們參考了以下獲獎小論文篇名,發現其中很多獲獎篇名可以與詩文相對應,請你幫助完善,獲取選題鑰匙。
            (1)根據拼音寫出①-④處的漢字。
            (2)根據提示補全①-⑦處的古詩文。
            獲獎篇名 對應詩文
            《周恩來精神內①hán
             
            探析:以<紅星照耀中國>為例》
             
            ,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岳陽樓記》
            《試論②nì
             
            境中保爾的“新生”》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簡論<三國演義>中諸葛六出祁山的精神風范》 ③欲為圣明除弊事,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昆蟲記>愛情觀探索:以大孔雀蝶為例》 ④曾經滄海難為水,
             
            。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孤舟漁者獨傲滄?!骄浚祭先伺c海>中圣地亞哥“硬漢”形象的意③yùn
             
             
            ,
             

            ——李白《行路難》
            《論<人類群星閃耀時>中斯科特抉擇的悲劇色彩》 ⑥君子成人之美,
             

            ——《論語》選讀
            《苦心孤詣嘔心④1ì
             
            血——從<傅雷家書>看中國式父愛的特點》
             
            ,
             

            ——李商隱《無題》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2.小文讀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詞,請你與他一同鑒賞。
            西江月?平山堂
            [宋]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注釋】①平山堂乃蘇軾恩師歐陽修生前所建。蘇軾曾三次游歷,皆處于政治處境艱難時。第三次是作此詞時,此時距蘇軾和歐陽修末次見面已達九年。②龍蛇飛動: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留題之墨跡。③此句改自白居易《自詠》:“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br />(1)古詩詞中的數詞往往暗含古人遣詞造句之匠心。請結合注釋①,品味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2)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提及,末句較白詩“追進一層,喚醒癡愚不少”。結合內容和注釋③,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50引用:3難度:0.6

          二、選題鑰匙:好的標題不僅要有深度,還應該和選擇的素材相呼應。

          • 3.小組同學選擇《<水滸傳>對“三國元素”的借鑒和傳承》為小論文標題,并擬寫以下提綱。請一起參與完善提綱內容。
            ◆外貌的嫁接
            關羽的外貌在《水滸傳》中嫁接給了兩個人,請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人名。

                  “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須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朗星,似關云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朱仝
            (《水滸傳》)      “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涂朱。”——
             
            (人名)
            (《水滸傳》)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四、素材研讀技巧:依文體特征,多角度探討,抵達文本深處。

          • 8.【搜集資料一】
            (甲)      律詩始于唐,盛于唐。然合一代數十家,而選其精純高渺,首尾無瑕者,殆不滿百首,何其難也!劉長卿、杜牧、許渾、劉滄實為巨擘,極工而全美者,亦自有數。入宋,則古文古詩,皆足方駕漢唐,惟律詩視唐益寡焉,必雄麗婉活,默合宮徵,始可言律;而又必以格律為主,乃。儻止以七字成句,兩句作對,便謂之詩,而重滯擁腫,不協格調,恐于律法未合也。
            (選自劉熏《隱居通議》卷八)(乙)      文章不得不對。上句若安重字、雙聲、疊韻,下句亦。若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名為離支;若上句用事,下句不用事,名為缺偶。 故梁朝湘東王《詩評》云:“作詩不對,本是吼文,不名為詩。”
            (選自王昌齡《詩格》,有刪減)【注釋】①方駕:兩車并行,指比肩、媲美。②宮徵:我國古時五聲音調的名稱。③重滯擁腫:重滯,指凝滯阻塞;擁腫,指重沓累贅。

            【搜集資料二】
            形式
            艾青
                  一定的形式包含著一定的內容。
                  由于不同的顏色與光澤,大小與形體,我們分辨著:米、麥、柿子、栗子、柚子、蘋果。
                  由于不同的聲音的高低、快慢、揚抑,我們分別著:百靈鳥的歌,夜鶯的歌,杜鵑的歌,鶇的歌……和人類的歌。
                  人類的歌,這是最豐富的歌,最多變化的歌,最魅惑我們的歌,最能支配我們的歌……人類是歌者之王。
                  詩人應該為了內容而變換形式,像我們為了氣候而變換服裝一樣。

                  應該把形式看作敵對的東西?!挥泻退械男问街苄^來的,才能支配所有的形式。
                  要把敵人看做難于對付的東西。——這樣才能使自己沉著射擊,而且才能命中。
                  不要把形式看做絕對的東西。——它是依照變動的生活內容而變動的。
                  假如是詩,無論用什么形式寫出來都是詩:
                  假如不是詩,無論用什么形式寫出來都不是詩。
                  難道能把一句最無聊的平直的話,由于重新排列而成為詩嗎?
                  真正的詩就是混在散文里也會被發現的。
                  詩是詩,不是歌,不是小說,不是報告文學。
                  不要把敘事詩寫成報告文學。現今有不少寫詩的常把敘事詩寫成分行排列的拖了腳韻的報告文學了。
            十一      有的只是一些素材,卻不是詩;
                  有的只是一節故事,卻不是詩;
                  有的根本只是一篇最粗拙的報告,分行排列了,在句腳上加上一些單調的聲音,卻自鳴得意以為那是“長詩”。而批評家也以為那是“長詩”,而讀者也以為那是“長詩”;于是我們臨到了一個充滿“長詩”的時代。
            十二
                  不只是感覺的斷片:
                  不是什么修辭學的例證;
                  不是一些合乎文法的句子;
                  不是報紙上的時論與通訊。
            十三      所有文學樣式,和詩最容易混淆的是歌;
                  應該把詩和歌分別出來,猶如應該把雞和鴨分別出來一樣。
            十四      歌是比詩更屬于聽覺的;
                  詩比歌容量更大,也見深沉。
            十五      不要把人家已經拋撇了的破鞋子,拖在自己的腳上走路;
                  不要使那在他看做垃圾而你卻視為至寶的人來憐恤你。
                  你要做一個勇于探求的——向荒僻些的地方走;
                  多多地耕耘,多多地采集。
            十六      不要迷信形式。
                  路是人的腳走成的:為了多辟幾條路,必須多向沒有人走的地方去走。
            十七      寧愿裸體,卻決不要讓不合身材的衣服來窒息你的呼吸。
            (選自艾青《詩論》)【資料分析】
            (1)以下是小瑞的閱讀札記,請你幫助他完善。
            發現一:巧妙的比喻
            將規范固定的詩歌形式比作
             

            已走成的路
             

            本文表達特色:③
             
            發現二:奇特的結構
            《形式》

            ……

            ……

            ……
            四……
            本文結構特點:
             
            發現三:精辟的論點
            文中有關“詩歌形式”的論點,可以提煉為:
             
            【議論文寫作】
            ◆論證結構
            (2)根據小瑞搜集的兩則資料所闡述的觀點,下列最適合本文寫作的論證結構是
             

            A.逐層推進式
            B.正反對照式
            C.總分式
            D.并列式
            ◆論據補充
            (3)寫作過程中,小瑞想選擇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作為補充論據。請你試分析這首詩能否印證艾青對“詩歌形式”的態度。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節選)
            艾青
            透過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嚙啃著的地域,
            無數的,土地的墾植者
            失去了他們所飼養的家畜
            失去了他們肥沃的田地
            擁擠在
            生活的絕望的污巷里:
            饑饉的大地
            朝向陰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顫抖著的兩臂。
            中國的苦痛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4)小瑞寫了以下文段作為議論文的結尾,表達對“詩歌形式”的理解和思考。請參考組員根據自擬的議論文結尾寫作評價量表給他的評分,重寫結尾。(120字左右)
            結尾:所以,我覺得詩歌是不是講究格律、形式應該是跟當時所處的時代有關系的。跟詩人選擇的內容可能也有關。每個人寫詩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議論尾寫作評價量表
            標準 評分指數
            內容 ①回扣材料,再次強調各分論點。 ☆☆☆☆☆
            ②緊扣中心,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 ★★☆☆☆
            ③引起讀者深思,令人回味。 ★☆☆☆☆
            表達 ④言簡意賅,明確有力。 ★☆☆☆☆

            組卷:8引用:1難度:0.5

          五、小論文寫作:圍繞寫作論題,梳理寫作程序,還原寫作現場。

          • 9.根據要求作文。
                  為迎接“愛閱讀?初中學生讀書小論文”評比,班級開展學寫小論文活動。
                  讀書不息,筆耕不輟。請結合閱讀經歷,從以下任務中任選其一,完成寫作。
                  任務一:寫一篇記敘性文章,與同學分享寫作小論文中的故事。
                  任務二:寫一篇議論性文章,向學弟學妹們介紹今天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經典。
                  任務三:寫一篇創意小說,對自己寫作小論文中閱讀的名著故事進行新編。
                  故事新編參考標題:《范進中獎》《“武松打虎”新編》《“智取生辰綱”新編》《當關羽遇見魯智深》《假如祥子有第四輛車……》《大話西游》……)
            【寫作要求】①自擬題目;
            ②符合文體特征;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