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樂山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1/7 15: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當代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點上,民族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地位與作用如此重要,呼喚著文化自信。
                  中國有句古語叫“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構成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標識。中華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在歷史上,歷代都有杰出的思想家從不同方面對中華文化積累做出自己的貢獻。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發展從未中斷,全賴這種源源不斷的文化創造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集成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美麗和時代風采。這為文化自信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指明了根本途徑和方法。
                  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價值追求。文化自信反映了一個成熟的政黨和充滿生機的國家在理論和信仰上的忠誠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引以為豪因而自信的又一精神力量源泉。在風雨如磐、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在挫折中不斷奮起,浴火重生,靠的就是信仰堅定,就是敢為人先、不怕犧牲、大公無私、革命必勝的信念信心?!凹t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構成了紅色精神譜系。以紅色精神為靈魂的革命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時代永遠是文化創新發展的源泉和動力。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教育、科技、哲學、社會科學、體育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證明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成就和實力。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創新,從而為當代中國文化創新創造、為學術藝術繁榮提供了強大動力、廣泛課題和廣闊空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一定是需要思想而且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中國人民有足夠的底氣、資格、理由堅定文化自信,不負這個時代。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人類社會已經成為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國際力量對比在此消彼長中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個別國家的“背約”“退群”“筑墻”,并不能扭轉國際經濟社會文化聯系日益頻繁和密切的現實,割裂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只會削弱自身的“軟實力”。而文化自信的國家和人民,對自身的文化越是自信,越會積極地敞開胸懷,與其他文明平等開展交流對話,積極接納一切文明的優秀成果,并將把自己在文化創新創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獻給世界。
            (摘編自邵長軍《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重大,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B.歷代杰出的思想家對中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C.革命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中國人民從中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
            D.在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文化的地位已經非常突出,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和密切。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論證兼顧歷史與現實,既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溯,也有對當下世界格局的分析。
            B.文章第四段論證了社會大變革促進了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增添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C.文章列舉了革命必勝的信念信心和紅色精神譜系的構成,使得文章的論證更有說服力。
            D.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當代中國要堅定文化自信可從四個維度做出努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增添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B.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中華民族重新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民族生命力和文化自信心。
            C.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實踐源泉和現實基礎。中國在建國后取得的巨大進步,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D.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民族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更加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組卷:0引用:1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美國的一紙芯片封鎖令讓國內不少科技巨頭舉步維艱,半導體技術的先天不足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道坎。為了突破這一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到,加快智能制造、高端芯片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從這種層面上來說,半導體不僅僅只是一門生意,同時也是科技強國戰略指導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
                  回歸到半導體核心技術問題上,二級市場的火熱與一級市場上半年業績快報取得的好成績都不足以佐證我國半導體核心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實際上,中國企業在高端邏輯芯片、先進模擬芯片和存儲芯片市場上明顯缺席,在半導體供應鏈、先進邏輯芯片生產、EDA工具、芯片設計IP、半導體材料等方面較為落后。
                  當下,在半導體投資熱的背后,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個人都應該意識到——半導體技術的突破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企業營收的上漲還有綜合國力的增強。正如云岫資本管理合伙人兼CEO高超所說——我們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時代大變局中,只有把個人的事業追求融入到科技強國的時代洪流中,才能不負歷史使命,成就我們的價值。圍繞半導體產業進行的創業和投資正是這樣偉大的事業。
            (摘編自《半導體行業的“瘋狂”與“追逐”》)材料二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統計分析,集成電路從業人數逐年增多,2019年就業人數在51.2萬人左右,同比增長了11%,半導體全行業平均薪酬同比提升了4.75%,發展環境逐趨改善。但從當前產業發展態勢來看,集成電路人才在供給總量上仍顯不足,也存在結構性失衡和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據華南師范大學李京波教授預估,到2022年國內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缺口將高達25萬,把所有領域加起來,我國芯片人才缺口目前將近60萬左右。一方面是人才稀缺,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嚴重,中芯國際人員流失率大約是臺積電的3-5倍。這些問題亟待通過集成電路一級學科以及產教融合育人平臺的建設來解決產教脫節、供需失配、人才流失等問題。
            (摘編自《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材料三
                  榮芯半導體,一家2021年4月成立,橫空出世的全新民營半導體制造企業。榮芯半導體的誕生是這一波“缺芯潮”發展至極致的“特殊產物”
                  榮芯半導體的成立之所以吸引業界討論,主要有三個鮮明的特色。首先是不同于過去地方政府主導的民營色彩,過去資本偏愛投資IC設計這些輕資產業企業,因為投資門檻低、投報率高、回收投資也快,而榮芯算是少見由民營資本集結所成立的晶圓制造企業。其次是客戶在手,榮芯半導體的橫空出世,背后是國內高度芯片需求的產物,預計手上已經有不少現成客戶。另外股東有濃厚清華幫色彩,有四位參與者都是清華校友。
                  榮芯成立的定位若是鎖定成熟工藝技術,與頭部半導體大廠形成互補,還是要面臨一些挑戰。放眼三年后,終端需求真的能支撐各方人馬所開出的產能嗎?這一波缺芯熱潮達到十年來的頂峰,起因是疫情驅動的數位轉型加快腳步,還有許多過去完全沒有的新應用都離不開大量芯片等。過去晶圓廠擴產保守,面對這一波數位化轉型的沖擊,自然是陷入巨大的產能不足,但現在一窩蜂擴產,也非??简炍磥砣旰笮枨筱暯拥墓澴嗯c速度。芯片業界認為,榮芯的成立在國內半導體產業或許會是新的篇章,長線角度來看,多一些良善供應商加入,有助于國內IC設計公司的蓬勃發展,加上民營企業有靈活的優勢,或許可以殺出一條血路,更可以適時發揮鯰魚效應,刺激產業更賣力地朝良性循環努力。
            (摘編自《榮芯半導體橫空出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芯片二級市場的火熱與一級市場取得的好成績并不能說明我國半導體核心技術有了進展。
            B.半導體技術的突破既是半導體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科技強國的時代需求和歷史使命。
            C.集成電路人才總量不足且流失嚴重、結構失衡、行業薪酬低是制約芯片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D.芯片業界認為,榮芯的成立將會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翻開新的篇章,刺激產業的良性循環。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應用的國策,體現了“科技強國”的理念。
            B.解決芯片行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不僅僅需要行業本身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其它行業的配合。
            C.榮芯半導體鎖定了成熟工藝技術,并與頭部半導體大廠形成互補,但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
            D.榮芯半導體企業在“缺芯潮”的背景下成立,憑借著鮮明的企業特色獲得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3)我國的“芯片”產業面臨哪些困境?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0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韶山的炊煙
            肖克寒
                  ①緩步韶山上屋場,我又在尋找那縷炊煙。
                  ②那縷炊煙,我已尋覓很久。而今見到的,依舊只是一方柴坪,磚墻青瓦,蓊郁竹樹,仄仄土路依舊,塘岸邊的紅楓、柳枝依舊,池塘中張張削瘦卻碩大的荷葉依舊……
                  ③上屋場,最初是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封皮上看到的,那“一擔柴”式的農家構筑,紅紅的,很鮮艷,很樸實,讓人覺得親切而又有幾分神秘:這屋子極平淡,湘中地區常見,為什么會印到書上呢?屋子到底是誰家的呢?
                  ④諳事后,當然知道了那是誰家的屋子。在無數的黑白或彩色相片上,在畫冊中,在電影里,上屋場都像是一段定格的歲月。然而它卻好像被歲月遺忘,始終沒有我想象中的炊煙。倒是更多的時候,看到“一擔柴”后面的山上,升起半輪太陽,光芒四射。這又讓我癡想:太陽的故鄉果真就在山腳下的林子里?那林子里也有潺潺泉水嗎,也有鮮嫩的“三月苞”嗎,也有彩色的野蘑菇和碧綠的蟈蟈嗎?
                  ⑤不管有什么,我覺得那里都應該有一縷飄動的炊煙。炊煙是一種風景和溫度,是上屋場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老屋最動人的內涵。炊煙雖然古老,但它永遠那么溫馨,那么堅韌,那么悠遠而深沉。每當走近韶山上屋場,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起一幕遠去的鄉村圖景:夕陽西墜,晚霞滿天。一位頭戴青色瓜皮小帽、模樣淳樸、目光精明并透露出幾分嚴厲的農家漢子,掮著犁耙,踏著蛙聲,從田間小路歸來了;一個健實而勤勞的農家少年,負著沉甸甸的柴禾,趕著牛羊,和伙伴們從山路上蹀躞而來;一位衣著整潔、面容慈祥的農婦站在上屋場的柴坪邊,朝著暮色蒼茫的村野眺望。老屋上空,是一縷恬靜的炊煙……
                  ⑥普通農家艱辛而溫情的日子,演繹著數千年傳統的沉重。只是后來,那個背過柴禾、喜歡思索的少年告別炊煙走出了山村。這一走就義無反顧。在這位胸懷大志的農家子弟心中,炊煙始終在飄著,像母親裊裊悠悠的牽掛,但他毅然決然地越走越遠。炊煙勾勒出一種信念的力量,漸漸地彌漫成山河大地,萬家燈火。“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背烈鏖g,飽含著幾多悲壯和眷戀。
                  ⑦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上屋場的炊煙消逝了,并且再也沒有升起過,讓人生出無限慨嘆,老屋不再是老屋,而是一座神圣殿堂。在這座失去炊煙的殿堂里,當一切喧擾過去,我們從老屋里那個古式的神龕和那盞桐油燈上,從那個灶臺、那副石碓和那一壁農具上,依舊感覺到了遠去的炊煙。當摩肩接踵的人群穿過時光隧道而來,有多少人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這里的柴房、牛欄、曬谷坪上,停留在老屋上空,他們是在尋找那縷炊煙的柔情,還是在探求一個尋常而永恒的真諦?
                  ⑧人們不敢相信,他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嗎?
                  ⑨是的,他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
                  ⑩炊煙的芬芳撲面而來。“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在韶山,在比韶山更寬廣的地方,每一寸被重新塑造的土地,每一朵帶著露珠、洋溢著蓬勃朝氣的花兒,構成了美麗而珍貴的人間煙火。
            ?徜徉青山綠水間,從上屋場到銅像廣場,到秀拔的韶峰,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炊煙下的游子歸來圖。偉大的游子披一身風塵,越過重重關山,回到了故鄉,鄉親們蜂擁而上。游子見到了挽著褲腳的作田漢子,見到了剪著短發、穿著格子花衣、摟著孩子的農家女人,見到了銀髯飄拂、搖著蒲扇的老教書先生,見到了他兒時洗過澡的那口池塘,見到了曾經爬滿牽?;ǖ闹窕h笆……可就是沒有見到從自家老屋飄出的炊煙。他也許有幾分惆悵,但在那慈藹的眸光里,分明漾動著無盡的春暉!
            ?我追尋著那縷炊煙,耳畔響起熟稔而又渾厚的呼喚:“伢仔,回屋了喲——”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段描寫韶山上屋場的景色,展現了偉人故居的寧靜優美、自然祥和,并引出下文小時候看到書本封皮的疑惑。
            B.第七段作者感慨“老屋不再是老屋,而是一座神圣殿堂”,表明了作者對偉人故居現狀的不滿,對神化偉人的人群的批判。
            C.本文寫作角度新穎、情感細膩真摯,運用聯想和想象,以穿越時空的目光,分析偉人誕生的土壤,引發讀者的思考。
            D.文章開頭寫“我又在尋找那縷炊煙”,結尾寫“我追尋著那縷炊煙”,首尾呼應,形成了一個回環式的結構。
            (2)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的含義。
            (3)文章以“韶山的炊煙”為題,請結合作品分析其內涵和作用。

            組卷:12引用:1難度:0.1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把下面一段話的主要意思壓縮成一段話,不超過50個字。
                  濕地是介于水域和陸地之間的生態系統類型。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其儲水如同海綿一樣,在汛期吸收和儲存多余的水分,在干旱季節將水釋放出來,可以有效減少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造成的洪水或干旱。濱海濕地,如鹽沼和紅樹林,能有效抵御海浪、風暴潮和海嘯的破壞,保護生物棲息地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蘆葦、香蒲、狐尾藻等濕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并對水體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質進行富集、降解,從而去除各類污染物。濕地植物蘆葦是造紙工業的重要原料。濕地中的藥用植物有200余種,其中含有各種葡萄糖、生物堿、乙酰油和其他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

            組卷:2引用:3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朱自清在無邊的荷香月色中物我兩忘,是對現實世界憂愁的突圍;郁達夫在故都的秋景中融入自己深切的愛國之情,是對時代陰影、個人悲劇的突圍;陸蠡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是對自我迷茫心靈的突圍……
                  請以“突圍”為話題寫一篇散文。
                  要求:標題補充完整,選準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