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鑰匙”競賽初賽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小題包括20小題,1~15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6~20每小題2分,共15分,每小題有1個或2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有兩個答案的錯選1個不得分,漏選1個扣2分.請將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內(nèi))
-
1.2019年,化學元素周期表將迎來它的150周歲生日。為了給它“慶生”,聯(lián)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對研制元素周期表貢獻最大的科學家是( )
A.拉瓦錫 B.道爾頓 C.門捷列夫 D.阿伏加德羅 組卷:267引用:14難度:0.7 -
2.據(jù)報道,塑料吸管及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經(jīng)對西班牙海洋生態(tài)造成嚴重影響。40%至60%的海龜會吞食塑料廢物、一些鳥類的塑料廢物吞食率高達93%.塑料制品之所以成為海洋生物的殺手,主要是因為( )
A.塑料制品中含有有毒物質 B.大部分塑料制品的降解需要幾十甚至幾百年 C.塑料制品會漂浮在海洋表面 D.海洋生物會誤食塑料制品,且無法消化 組卷:33引用:1難度:0.9 -
3.將密封良好的餅干從平原帶到高原,包裝袋會鼓起,這是因為( )
A.餅干的質量變大 B.袋內(nèi)氣體分子個數(shù)增多 C.高原地區(qū)大氣壓強較大 D.袋內(nèi)氣體分子間的間隙變大 組卷:87引用:6難度:0.7 -
4.化學知識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理智選擇、科學生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合理使用農(nóng)藥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又利于人體健康 B.垃圾分類放置,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環(huán)境 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纖維、合金、玻璃都是有機合成材料 D.農(nóng)作物一般適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組卷:18引用:1難度:0.8 -
5.不能通過氣壓的變化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的裝置是( )
A. B. C. D. 組卷:333引用:9難度:0.7 -
6.運用圖示法可以幫助我們巧學化學.下列化學知識用相應圖示表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126引用:11難度:0.7 -
7.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蔣爭凡教授研究組發(fā)現(xiàn),錳離子是細胞內(nèi)天然免疫激活劑和警報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錳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shù)為25 B.屬于金屬元素 C.原子核內(nèi)質子數(shù)為25 D.相對原子質量為54.94g 組卷:509引用:34難度:0.7 -
8.化學反應前后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如圖所示各區(qū)所列錯誤的一項是( )
A.③:Ba(OH)2+H2SO4═BaSO4↓+2H2O B.②2H2O 2H2↑+O2↑通電C.①:S+O2 SO2點燃D.④:Fe+H2SO4═FeSO4+H2↑ 組卷:171引用:9難度:0.9
三、綜合題(本題共2小題,共32分)
-
24.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填寫有關空格:
(1)裝置A中儀器①的名稱為
(2)用稀硫酸和鋅粒制氫氣的發(fā)生裝置可選用上述
(3)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是
(4)用氯化鈉固體和水配制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用到上圖裝置中的組卷:57引用:4難度:0.5 -
25.同學們對課本上“活動性較強的金屬一般可以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以及“支持燃燒的氣體一般是氧氣”這兩句話產(chǎn)生了質疑。在老師的幫助下,用金屬鈉來探究下列問題
【提出問題】
1、金屬鈉能否置換出硫酸銅溶液中的銅?
2、金屬鈉能否在其他氣體(如:CO2)中燃燒?
【查閱資料】金屬鈉性質活潑,常溫下,它極易與氧氣反應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鈉,氧化鈉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鈉。金屬鈉還可以與水劇烈反應放出氫氣。
【實驗探究】
實驗一:①找到標簽為“Na”的試劑瓶,金屬鈉是保存在煤油中的;②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溶液中出現(xiàn)藍色沉淀,但沒有紅色的物質析出;③按照步驟②將金屬鈉投入水中,待反應結束后滴加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變紅。
實驗二:將燃燒的鈉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氣瓶中,觀察到鈉在CO2中繼續(xù)燃燒,反應后冷卻瓶內(nèi)附著黑色顆粒,并粘附著白色物質。
【問題討論】
(1)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據(jù)上述資料寫出鈉塊投入水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二中生成的黑色顆粒是
①同學們圍繞白色物質可能是什么產(chǎn)生如下猜想:甲認為白色物質是氧化鈉;乙認為是碳酸鈉;丙認為是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丁認為是氫氧化鈉。但丁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
②對白色物質是什么進行實驗再探究,方案設計如下:
方案1:取該樣品少量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振蕩,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結論:白色物質中一定有氧化鈉。
方案2:取該樣品少量于試管中,滴加足量鹽酸,溶液中有氣泡冒出。
結論:白色物質中一定有
方案3:取該樣品少量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水,振蕩,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過量的
③評價與反思:小娟同學認為實驗方案1得出的結論不正確,其理由是
【拓展應用】測定實驗中使用的標有質量分數(shù)為16%的鹽酸(圖1)的實際質量分數(shù)。
(1)為了測定,需配制20%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配制時,需稱取氫氧化鈉
(2)小明同學在燒杯中加入配得的氫氧化鈉溶液20g,再逐滴加入該鹽酸,用pH計測定滴加過程中溶液的pH.圖2為滴加鹽酸的質量與溶液pH的關系圖。
①a點對應的溶液呈
②請以此次測定的數(shù)據(jù),列式計算該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shù)。
(3)該鹽酸的實際質量分數(shù)與標簽上標出的質量分數(shù)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組卷:12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