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8/29 3:0:8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
1.環節動物和線形動物外形相似,區分它們的主要依據是( )
A.是否有消化管 B.是否有肛門 C.是否自由生活 D.身體是否分節 組卷:60引用:8難度:0.5 -
2.生物體的形態結構一般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螅的觸手上有刺細胞,有利于捕食和御敵 B.昆蟲有足和翅,增加了其活動能力和分布范圍 C.水中生活的動物都有鰓,因此完全適應了水中環境 D.爬行動物的肺比兩棲動物的肺發達,不再依賴皮膚輔助呼吸 組卷:17引用:3難度:0.6 -
3.恒溫動物比變溫動物更具有生存優勢的原因是( )
A.恒溫動物氧氣消耗量少 B.恒溫動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溫動物體型更大 D.恒溫動物更適應環境的變化 組卷:6引用:4難度:0.5 -
4.下面哪一組是鳥特有的特征( )
①體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通過產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飛行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⑤ 組卷:407引用:137難度:0.7 -
5.下列關于生物體結構、功能、分類、生理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蚯蚓的運動是僅靠剛毛完成的 B.只要運動系統完好,就能產生運動 C.蜘蛛屬于節肢動物,也是昆蟲 D.蘑菇的菌蓋和菌柄合稱子實體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6.下列動物行為中,分別屬于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是( )
A.鸚鵡學舌和蜜蜂采蜜 B.蜘蛛結網和人吃東西分泌唾液 C.金雞報曉和小狗“算數” D.大山雀偷喝牛奶和黑猩猩釣取白蟻 組卷:14引用:3難度:0.5 -
7.關于動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描述不恰當的是( )
A.如果地球上的蜜蜂消失,人類的生活也必定會受到影響 B.在農林業生產過程中,引入天敵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 C.動物取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和生長和繁殖 D.沒有動物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就完全無法進行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8.圖示為三種類型細菌在顯微鏡下的形態,根據其形態判斷甲、乙、丙依次屬于( )
A.桿菌、球菌、螺旋菌 B.球菌、螺旋菌、桿菌 C.螺旋菌、桿菌、球菌 D.桿菌、酵母菌、螺旋菌 組卷:133引用:7難度:0.5 -
9.如圖為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該實驗的結論是( )
A.細菌繁殖需要漫長的時間 B.使肉湯腐敗的細菌來自空氣 C.細菌由肉湯原有的細菌產生 D.有豐富的營養就會產生細菌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三、分析說明題(共30分,每空2分)
-
28.人們一提到細菌、真菌和病毒,往往只想到它們的害處,其實它們中也有很多是對人類有益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利用它們。請結合如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甲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罪魁禍首—新冠病毒結構示意圖,它的繁殖過程靠其結構中的
(2)與丙比較,乙在細胞內無成形的
(3)不同霉菌形成的菌落往往呈現不同的顏色,霉菌菌落呈現出特定顏色的結構通常是圖丙的[
(4)圖丁說明,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能通過組卷:40引用:3難度:0.5
四、實驗探究題(共15分,除標注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
-
29.如圖胃的結構及幽門螺桿菌示意圖。人體的胃液中含有大量鹽酸,呈強酸性(pH約為1.5~3.5),具有強腐蝕性。然而,胃內表面黏膜層中的黏液細胞可以分泌出一種黏液,使胃表面始終保持弱酸性(pH約為6~7),保證胃不會被腐蝕。生存于胃及十二指腸中的幽門螺桿菌(微需氧菌,環境氧要求5%~8%)可以鉆透黏液,附著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層相對中性(pH約為6~7)的環境中。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后,可以依靠其
(2)某同學為研究幽門螺桿菌,設計了如下的體外培養方案,步驟如下:
A.配制培養基;
B.用鹽酸溶液將培養基的pH值調至2;
C.將培養基分裝到培養皿中,并滅菌;
D.待培養基完全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幽門螺桿菌移至培養皿中;
E.將培養皿放在充有混合氣體(其中氧氣5%)的密封罐內;
F.將密封罐放在37℃恒溫箱中培養。
①結合幽門螺桿菌的生存條件,上述實驗步驟中,
②步驟D中:在無菌條件下將幽門螺桿菌移至培養皿中,這一步驟稱為
③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遵從醫囑使用青霉素的殺滅效果可達到80%左右。青霉素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原理是破壞其細胞壁,那么青霉素能否殺死人體內的動物類寄生蟲(如血吸蟲)?
(3)其實在人體腸道中也有許多的正常菌群,他們不僅對我們無害,還會為我們制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它們和人類相互依賴,彼此有利,這種現象叫做
(4)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貯存食物,并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組卷:8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