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考道德與法治一模試卷
發布:2024/11/25 18: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9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古代山西省柳林縣《楊氏家譜》中有這么一句話:“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
A.追求自由,體味美好人生 B.與人為善,學會換位思考 C.改進規則,維護社會秩序 D.認清角色,積極承擔責任 組卷:238引用:5難度:0.6 -
2.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某校開展了烘培、種植、手工等勞動課程。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世間美好夢想,只能通過創造性勞動實現
②參加勞動可以獲得知識,提升能力,錘煉品格
③此類課程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分散學生精力
④在實踐中所看、所聽、所嘗、所做都是學習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3.喬哈里窗模型理論(如圖所示)啟示我們應該( )
A.挖掘“潛能區”,挑戰所有的不可能 B.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縮小“盲點區” C.回避“公開區”,獨來獨往、避免傷害? D.保護“隱藏區”,嚴防死守、不容侵犯 組卷:51引用:3難度:0.6 -
4.號稱史上最強人工智能的ChatGPT給谷歌、微軟、百度、阿里等造成極大的壓力。據調查,ChatGPT項目中做出貢獻的人員共87人,自團隊成立以來,他們精誠合作,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這告訴我們( )
A.成員眾多是形成強大合力的關鍵因素 B.集體成員相互競爭是團隊發展的動力 C.個人榮譽感是激發成員共同奮斗的動力 D.協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力量 組卷:18引用:5難度:0.8 -
5.知名食品品牌“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女士,從擺攤賣水餃開始,用了短短20年,就把一碗普普通通的水餃做成了一個跨國品牌。曾經的她,流落香港街頭,但憑借頑強的意志和“把產品質量做到了極致”的堅持,最終取得成功。這告訴我們( )
A.唯有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B.新時代是每一個中國人通過奮斗都能實現夢想的時代 C.只要發揚實干精神就能夠成就精彩人生 D.人生當自強,自強能夠讓我們不斷超越自我 組卷:63引用:2難度:0.6 -
6.與如圖漫畫所反映的道理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C.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D.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組卷:9引用:1難度:0.8 -
7.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材料回答7~8題
材料表明公民(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住宅不受侵犯 C.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組卷:8引用:0難度:0.70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
-
22.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材料一:我國是人口大國,又是一個極度缺乏耕地的國家,要用只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隨著城市化進程擴張侵占農業用地,耕地急速縮減。土地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具有不可逆性。據統計,1957年以來,我國耕地就在逐年減少,只要稍不注意,就很難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為此,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嚴守“18億畝”這道不可逾越的紅線。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則進一步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
材料二: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省總耕地190.19萬公頃,但是不適宜種植農作物的污染土壤占比比較大。污染是現階段土地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工業污染是最大禍首,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也是主因。針對上述問題,廣東省政府積極回應:制定《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辦法》等法規政策,生態環境部門則致力研究土壤修復、防治等課題,為持續深入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
(1)結合材料一,運用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談談國家設定“18億畝耕地紅線”的迫切性。
(2)結合材料二,請你就如何保護土壤資源建言獻策。組卷:31引用:1難度:0.4 -
23.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十年,“祝融”探火、“嫦娥”奔月、“天和”遨游星辰……這十年,我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躍居2022年的第十一位。然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動能。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制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制造強國,人才為要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賈亮,曾是一名汽修技師。為了練就過硬本領,他曾手臂負重五公斤練穩定,用砂輪機打磨氣球練技巧,蒙眼噴漆練肢體感知力,憑借過硬技術獲得中國大能手競賽冠軍,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2019年他轉型成為智能汽修“新創客”,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多功能汽車清洗保養智能工位,同時致力于培養更多復合型技術人才……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人大代表,賈亮建議將弘揚工匠精神融入到普通教育的不同階段,真正讓“學技能”成為青年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途徑。組卷:35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