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4 9:30:2
一、單選題
-
1.下列有關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群都具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數量特征 B.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標記物脫落則估算值偏大 C.直接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是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某種群年初個體數為100個年末時120個,則出生率為20% 組卷:74引用:8難度:0.7 -
2.種群數量增長曲線依據條件不同分為“J”型和“S”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J”型增長曲線,種群增長率始終不變 B.乙為“S”型增長曲線,C點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C.有人提出應在蝗蟲數量達到D點時進行蝗災防治 D.甲、乙增長曲線之間的數量差異是由環境阻力造成的 組卷:20引用:6難度:0.7 -
3.現調查環湖地帶的某種多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目測該種植物分布較為稀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該種植物可采用五點取樣法進行取樣調查 B.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和減少樣方數量來進行調查估算 C.應選用該種植物相對密集處進行取樣 D.統計某一時期該種植物的年齡結構,可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組卷:34引用:6難度:0.7 -
4.某種植食性林旅鼠是貓頭鷹的食物之一。在某個季節,某森林中林旅鼠因患一種病毒性傳染病而種群數量減少,從而對貓頭鷹種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新出生的貓頭鷹個體數有所減少,但成年貓頭鷹的數量保持穩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性傳染病的出現導致森林的物種豐富度下降 B.林旅鼠和貓頭鷹、林旅鼠和病毒之間的種間關系分別為捕食、寄生 C.貓頭鷹種群受到病毒影響后,其種群數量會逐漸減少 D.病毒是影響林旅鼠種群數量和貓頭鷹種群數量的非密度制約因素 組卷:2引用:3難度:0.7 -
5.群落的外貌和結構會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這種現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關群落季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陽光、溫度、水分等是影響群落季相更替的環境因素 B.與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沒有垂直結構 C.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會引起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發生改變 D.植物早春萌發、鳥類冬季南遷均屬于群落季相更替 組卷:5引用:4難度:0.7 -
6.我國典型的森林類型可以分為多種,熱帶雨林和落葉闊葉林同樣都是森林群落,但生物適應群落生活的特點不完全相同,下列相關認識不正確的是( )
A.熱帶雨林的物種豐富,群落的垂直結構明顯,落葉闊葉林的物種數相對較少 B.熱帶雨林的植物適應了全年高溫、濕潤的環境,落葉闊葉林的植物適應了夏季涼爽、冬季寒冷的環境 C.熱帶雨林和落葉闊葉林中的肉食性動物通過捕食植食性動物避免過多植物被采食 D.熱帶雨林內,由于林下缺少陽光,空氣流通不暢,因此,林下植物多具有很大的葉片,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陽光,落葉闊葉林亦是如此 組卷:28引用:5難度:0.7 -
7.科學家曾針對某地區做過一項實驗,將大量的鴨子引入稻田捕食蝗蟲,結果僅需2000只鴨子就能對266.8公頃田地里的蝗蟲進行有效控制。為研究蝗蟲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實驗中還建立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模型屬于數學模型,曲線變化反映了鴨和蝗蟲之間存在正反饋調節機制 B.乙圖A~B時間段,若蝗蟲每天增加3%,并呈“J”型曲線增長,最初有N0只,則t天后蝗蟲的種群數量為N0×0.03t只 C.利用昆蟲性引誘劑誘捕蝗蟲防治蝗災,目的是改變種群的年齡結構,從而使害蟲的種群密度降低 D.曲線乙變化反映了鴨和蝗蟲二者的種群數量是相互影響的,是循環因果的關系,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中也存在該關系 組卷:34引用:3難度:0.5 -
8.下表為某退耕農田40年間草本、灌木及喬木物種種類數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年份 1 4 15 25 40 喬木 0 0 0 14 23 灌木 0 3 4 12 19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總計 28 30 30 56 76 A.0-40年間該退耕農田區域群落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大 B.群落對光照的利用率增加,不同物種的生態位無重疊 C.40年后該區域內部物種還發生一些變化,說明演替是永恒延續的 D.15-40年間草本植物種類一直增加,因此草本一直是該群落的優勢種 組卷:15引用:5難度:0.7 -
9.如圖為某草場生態系統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圖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內固定的太陽能總量,Q1、Q2、Q3分別表示流入昆蟲、牲畜、鼠體內的能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Q為太陽能中的大部分能量 B.鷹既屬于第四營養級又屬于第五營養級 C.“太陽能→牧草→牲畜→人”構成一條食物鏈 D.保護鷹和食蟲鳥,利于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 組卷:52引用:3難度:0.6
三、綜合題
-
27.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齡樹死亡或偶然因素導致成熟階段的優勢物種死亡,從而在林冠層形 成空隙的現象。生態學家 Runkle 和 Barden 對林窗進行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環境因素影響林窗植物物種 豐富度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老齡樹死亡形成朽木,不久之后朽木上長出蘑菇、苔蘚、蕨類,螞蟻、老鼠等生物也來此定居,它們 共同構成了一個微型
(2)林窗形成后,首先是草本植物迅速生長,第二年長出灌木并逐漸成為優勢物種,影響草本和灌木等植 物生長的主要環境因子是
(3)調查林窗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方法常用
(4)草的“綠色”為食草昆蟲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這說明信息能夠調節組卷:5引用:1難度:0.6 -
28.如圖所示,圖是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示意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請據圖回答:
(1)在此生態系統中,A 表示
(2)寫出圖中含有 3 個營養級的食物鏈 (用字母表示):
(3)碳元素在大氣與生物群落之間是以
(4)若位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可增重 200kg,則生產者最少要
(5)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內在聯系是
(6)若該生態系統為濕地生態系統,蘆葦、菖蒲、堿茅等植物呈散亂、交錯分布狀態,從群落的結構角度 看,這屬于群落的
(7)表為食物鏈“草→鼠→鷹”中各種群一年間的能量流動情況 (單位:107kJ?a-1 )。種 群 同化的總能 量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 能量 呼吸消耗 傳遞給分解 者 傳遞給下一營 養級 未被利用的能 量 草 69.5 7.0 19.0 46.5 鼠 19.0 9.0 1.0 4.5 鷹 3.5 1.0 2.5 微量不計 無 組卷:4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