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陜西省中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3 12:0:2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計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全球有半數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食,大米來自稻谷。在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中,貢獻最大、被國內外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 ?。?/h2>

            組卷:36引用:7難度:0.6
          • 2.研究發現,某生物具有系統這一結構層次。該生物屬于( ?。?/h2>

            組卷:96引用:8難度:0.5
          • 3.小秦同學在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視野中的物像如圖所示,其操作不當的步驟是( ?。?/h2>

            組卷:306引用:19難度:0.4
          • 4.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這說明植物的生長需要( ?。?/h2>

            組卷:325引用:17難度:0.6
          • 5.當前“小胖墩”越來越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下列生活方式中,最可能導致“小胖墩”數量增加的是( ?。?/h2>

            組卷:28引用:5難度:0.6
          • 6.人體能通過多種感覺器官感知外界信息。如圖所示的四種感覺中,分別通過眼和耳感知的是( ?。?br />

            組卷:76引用:2難度:0.7
          • 7.關于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205引用:23難度:0.6
          • 8.如圖是某類生物的細胞結構和功能概念圖,其中①②分別表示( ?。?br />

            組卷:569引用:24難度:0.5
          • 9.如圖表示馬鈴薯的無性生殖過程,與此生殖方式不同的是( ?。?/h2>

            組卷:183引用:4難度:0.4
          • 10.小秦同學對如圖所示的生物進行分類時,把②分為一類,把①③④⑤分為另一類,其分類的依據是(  )

            組卷:181引用:10難度:0.7
          • 11.當人體缺乏某種必需的物質時,往往會患上相應的疾病。下列疾病與其常見病因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h2>

            組卷:58引用:11難度:0.6
          • 12.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人的生理和心理會出現一系列變化。下列有關的認識或行為,正確的是(  )

            組卷:81引用:11難度:0.4

          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每空1分,計30分)

          • 35.閱讀下列資料,請回答問題。
            資料一:據調查,秦嶺地區分布的植物已超過4000種,還有1000多種動物及多種其它生物分布其間。其中朱鹮、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被譽為“秦嶺四寶”。
            資料二:1981年,在我省漢中地區發現了7只野生朱鹮。有關部門在朱鹮的棲息地建立了朱鹮自然保護區,經多方努力,目前朱鹮數量已達數千只。
            (1)資料一直觀地體現了秦嶺地區
             
            的多樣性。
            (2)“秦嶺四寶”中,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通過胎生繁育后代,屬于
             
            動物。
            (3)大力保護朱鹮,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一睹“東方寶石”的風采,更有利于維護秦嶺地區的
             
            平衡。如需更好地保護秦嶺地區金絲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4)科研工作者計劃研究羚牛的起源,最直接且可靠的途徑是尋找
             
            作為證據。

            組卷:205引用:5難度:0.5
          • 36.“使用公筷,筷筷有愛!”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減少細菌的傳播嗎?研究人員就此開展了相關實驗:
            步驟一研究人員在某餐廳點了六道菜,餐前對每道菜進行無菌采樣。
            步驟二每道菜平均分成兩份,測試人員進餐時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25克作為樣本再次無菌采樣。
            步驟三采集的樣本都通過冷鏈運輸(運輸全程保持低溫)到有關實驗室,經過48小時的培養,統計每克樣品中細菌的數量,結果如表:
            菜名 餐前(個/克) 餐后(個/克)
            公筷組 非公筷組
            涼拌黃瓜(涼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涼菜) 2000 2800 4300
            清炒蘆筍(熱菜) 30 30 530
            燴三鮮(熱菜) 140 90 3200
            醬油蒸河蝦(熱菜) 15 1400 35000
            甜豆炒火腿(熱菜) 20 2100 110000
            (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兩份,目的是
             
            。
            (2)餐后每道菜中,細菌數量較多的都是
             
            組。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3)提倡使用公筷,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屬于
             

            (4)請結合檢測數據,另提出一個合理且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
             
            (合理即可)

            組卷:83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