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清華園學校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
1.2019年6月26日,廣東省海豐縣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李某、張某等九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非法集會、游行、示威,聚眾擾亂交通秩序案,法院分別判處李某、張某等9名被告人兩年有期徒刑至十年有期徒刑不等刑罰。基于此案,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②社會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③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④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3引用:4難度:0.7 -
2.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
A.違反規則要受到輿論譴責 B.違反規則要追究刑事責任 C.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D.社會秩序明確社會規則的內容 組卷:168引用:38難度:0.8 -
3.2021年3月21日上午,田樸珺狀告微信號“獸樓處”名譽侵權案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公開宣判,判決結果為:被告在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將發表的文章內容予以刪除,并在微信公眾號首頁和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連續發布致歉聲明十五天。被告在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原告田樸珺精神撫慰金、財產損失等共計6萬元。此案的判決說明( )
①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
②言論自由應當以守法為前提
③建立規則是為了限制人們的自由
④違反規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組卷:2引用:2難度:0.8 -
4.一女子趙某原打算是從浙江金華到湖南郴州的,為了省下車費,只買了一站短途車票到浙江衢州,并將衢州的衢字損毀,謊稱是買到郴州,結果被識破。民警對此事件進行了嚴肅處理。這主要告訴我們,遵守社會規則需要( )
A.模仿他人的行為習慣 B.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 C.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習慣 D.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組卷:9引用:8難度:0.6 -
5.2017年4月20日中國網消息:近日,武漢金銀潭大道上的一個路口人行橫道線旁,安裝了人行道閘機通道,閘機會隨紅綠燈切換來打開或關閉,防止行人闖紅燈。紅燈時關閉,綠燈時打開,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規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材料警示我們要( )
①自覺遵守規則
②堅定維護規則
③積極改進規則
④敢于對抗規則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組卷:16引用:14難度:0.7 -
6.“我每天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于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和今后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告訴我們( )
A.社會為個人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個人應努力回報社會 B.承擔社會責任,不應追求回報 C.社會要對我們負責 D.付出多少,收獲多少 組卷:12引用:7難度:0.9
三、材料分析題(共26分)
-
20.八年級學生小東和伙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區活動室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小學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鉆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通過活動,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1)根據材料說說小東是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社會成員的?
(2)老師號召大家向小東學習,請你談談原因及如何向小東學習?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1.一女子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名外國異性朋友,該名“網絡男友”三番五次游說她無需再學習,因為他將寄一張機票給她,以便安排她到該國會面。結果,該女子竟然聽信了他的話,工作也辭去,每天專心在家等候其消息。但是日復一日,不見網友的進一步消息,而這名女子依然堅信對方會信守承諾,最終因為在家無所事事,養成一種依賴和惰性。
(1)該女子應如何處理網絡交往與學習的關系?
(2)網絡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媒介,請你說說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網絡?組卷:0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