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3年單元測試卷(B)
發布:2024/8/17 14:0:1
一、選擇題
-
1.住宅失火時,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其滅火的主要原理是( )
A.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B.隔絕氧氣 C.降低著火點 D.清除可燃物 組卷:23引用:3難度:0.7 -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工業上大量燃燒含硫燃料 B.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C.臭氧層被破壞 D.森林遭到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平衡 組卷:4引用:2難度:0.8 -
3.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進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機 B.貴重圖書資料著火,用“干冰”滅火器撲滅 C.“鉆木取火”是通過摩擦生熱提高木材的著火點 D.在森林大火蔓延線路前砍伐一條“隔離帶”,以控制火勢 組卷:401引用:17難度:0.5 -
4.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繼續燃燒,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溫度達不到著火點 B.火柴梗著火點高 C.火柴梗接觸氧氣少 D.火柴梗潮濕,不易繼續燃燒 組卷:22引用:3難度:0.9 -
5.下列關于能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氫氣是21世紀的理想能源 B.科技發展可促進能源的開發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方向轉型 組卷:221引用:15難度:0.8 -
6.2月6日重慶南川煤礦發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為了防止類似安全事故發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去溶洞探險,用火把照明 B.掏空沼氣池前做燈火實驗 C.礦工進入廢棄煤礦的礦并用火把照明 D.用點燃的方法檢驗天然氣管道是否泄漏 組卷:38引用:4難度:0.7 -
7.在消防知識中有一個詞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發生的爆炸,下列各項描述中屬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廚房中因燃氣泄漏而爆炸 B.高壓鍋因排氣孔堵塞而爆炸 C.節日煙花在空中爆炸 D.礦井發生瓦斯爆炸 組卷:366引用:21難度:0.9
五、解答題
-
22.《2015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如圖是我國能源結構變化的調整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化石燃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從2015、2030、2050年能源結構變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
(3)在新能源開發中,化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種新型多功能復合催化劑,通過如圖示意的Ⅰ、Ⅱ、Ⅲ三個環節,將二氧化碳成功轉化為汽油(圖中c、d是最終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
①在一定溫度、一定壓強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環節Ⅰ除生成CO外,還生成了一種化合物,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觀察圖中c和d兩種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發現c和d的分子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結構不同,化學上將其稱為同分異構體。你認為c和d的化學性質
③c分子的化學式為
④物質c含有組卷:19引用:2難度:0.6
六、科學探究題
-
23.線上化學課堂中,老師演示了“吹氣生火”實驗,他向包有過氧化鈉(Na2O2)粉末的脫脂棉上用導管吹氣,脫脂棉燃燒了起來。同學們對該實驗產生了濃厚興趣,復學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脫脂棉燃燒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據燃燒條件分析:①脫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氣體可能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了氧氣;③反應放出熱量,滿足了溫度達到脫脂棉的
【進行實驗】在如圖所示裝置中,向過氧化鈉粉末中不斷吹氣,觀察到過氧化鈉粉末由淡黃色逐漸變為白色,在導管口P處放置
【得出結論】吹出的氣體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了氧氣,同時反應放出熱量,滿足了脫脂棉燃燒的條件。
探究二:試管內殘留白色固體的成分。
【查閱資料】①吹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有氮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②過氧化鈉不與氮氣反應。
【作出猜想】
猜想1:CO2參加反應,固體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參加反應,固體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參加反應,固體成分是
【實驗驗證】過程略
【實驗結論】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水蒸氣都能反應,猜想3正確。請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拓展延伸】化工廠存有過氧化鈉時,一旦失火,不能選用
A.二氧化碳滅火器
B.細沙
C.水基型滅火器組卷:189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