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小升初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50分,每小題2分)
-
1.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進化理論的科學家是( )
A.愛因斯坦 B.達爾文 C.哥白尼 D.牛頓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2.“智慧科學”小組的同學在科技館收集到早期人類頭骨化石的資料:頭骨A的腦容量420毫升,頭骨B的腦容量980毫升,頭骨C的腦容量650毫升。下列關于這三個早期人類出現的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A.A→B→C B.A→C→B C.B→C→A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3.張燦同學在爸爸的陪同下考察了家附近的水庫,發現水面有大量漂浮物,水中有很多渾濁物,水還有臭味。她對水庫的水質做出正確的鑒定是( )
A.水庫的水被污染了,人體不宜直接接觸 B.水庫的水沒有被污染,但不能飲用 C.水庫的水可以直接飲用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4.王亮同學整理了下列關于太陽和太陽系的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
A.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除太陽外)都圍繞太陽運行 B.月球只繞地球轉,不繞太陽轉 C.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小不同 D.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星球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5.“月有陰晴圓缺”,月相最圓、在天空中時間最長的是( )的晚上。
A.農歷十五 B.農歷初八 C.農歷二十二 D.陽歷十五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6.袁隆平爺爺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采用的是( )技術。
A.嫁接 B.雜交育種 C.基因工程 D.扦插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7.動物容易攜帶病毒、有害細菌和寄生蟲。目前,科學研究發現,下列動物中( )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A.蝙蝠 B.老鼠 C.熊 D.蛇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8.夏天下暴雨會引發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自然災害,這種情況屬于( )
A.地球自身改變地表 B.人類改變地表 C.外星人改變地表 D.植物改變地表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9.“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兩句詩中的“黃蝶”就是黃粉蝶,它適應環境的主要方式是( )
A.冬眠 B.遷徙 C.擬態 D.保護色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探究題(35分)
-
27.科學資料研究:
不善奔馳的三趾馬在青藏高原上曾經繁衍著三趾馬,中趾發達,兩個側趾基本退化并懸空,但還不善奔馳。
最早出現的是1000多萬年前的“西藏三趾馬”,身長只有1.5米,是一種森林型古馬。它們穿行在森林中,沒有必要拼命生長和奔跑。可以想象,當時的青藏高原上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古生物學家因此推測1000多萬年前的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還只有2000多米。
“福氏三趾馬”出現在720萬年前,古生物學家對福氏三趾馬化石的牙齒研究發現,福氏三趾馬吃下的草本植物中有耐熱植物,也有耐寒植物。而在海拔40000米的地方,生長的都是耐寒植物。古生物學家推測福氏三趾馬時期的海拔高度為3000米左右。
460萬年前的“札達三趾馬”的生活環境變成了開闊的草原。科學家同樣對札達三趾馬的牙齒進行研究,札達三趾馬吃的全部是耐寒植物。可見,此時的青藏高原已達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
雖然三趾馬在200多萬年前滅絕了,但三趾馬的演化證據成了研究青藏高原古環境的重要依據。青藏高原至少在距今1000萬年的時間里還在經歷顯著升高的過程。
(1)認真閱讀和分析資料,完成下列選擇題。(只有一個最正確的答案)
①三趾馬在青藏高原的演化經歷了
A.始祖馬、草原古馬、現代野馬三個時期
B.西藏三趾馬、札達三趾馬兩個時期
C.西藏三趾馬、福氏三趾馬、札達三趾馬三個時期
②青藏高原在形成過程中地形高度變化是
A.1000多萬年前海拔2000多米高,到460萬年前海拔4000多米高
B.1000多萬年前海拔2000多米高,到720萬年前海拔4000多米高
③古生物學家推測青藏高原地形高度的方法是
A.從不同時期的三趾馬化石特征分析當時的生存環境再推測當時地形高度
B.誰也沒有經歷青藏高原千、百萬年前的地形變化,可以隨便假設
④下列關于三趾馬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三趾馬就是現代馬
B.三趾馬在青藏高原的演化過程是環境變化的結果
(2)從科普資料中摘錄一句你認為最重要的話,作為你可以引用的證據。組卷:26引用:1難度:0.5 -
28.科學實踐:
“我和花兒齊開放”是荷塘區小學生喜愛的科學種植實踐活動,讓我們多了一份走進自然的體驗和童年的快樂!
(1)我在種植活動中的收獲:
(2)展示我栽培的一株植物:
(在框內寫出植物名稱,簡單畫出它的樣子)
(3)我喜歡這株植物的原因:
2020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的主題是“關愛自然,刻不容緩”。當你告別小學階段的科學探究,開啟新的學習旅程的時候,請記住:關愛自然,從每件小事做起!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