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黔江區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31 23:0:4

          一、單項選擇題(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 1.探究環境因素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時,若假設“霉菌適宜在潮濕和溫暖環境下生長”,那么探究活動應設置的對照實驗有(  )

            組卷:28引用:3難度:0.7
          • 2.為了“檢測用過的口罩上是否有細菌、真菌”,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用無菌棉棒在口罩內側擦拭后,接著在無菌培養基上輕輕擦拭。上述操作叫做(  )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3.學習完植物的分類知識后,某同學將葫蘆蘚和腎蕨歸為一類,將蓮、柏樹和小麥歸為另一類。他劃分的依據主要是(  )

            組卷:100引用:31難度:0.7
          • 4.生活在海洋中的形似植物百合的動物——海百合,關于它和植物百合的區別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 5.每年5月份,可在羅漢松枝條上觀察到裸露的胚珠(如圖)。據此判斷羅漢松屬于(  )

            組卷:38引用:2難度:0.9
          • 6.蝙蝠外觀很像鳥類,但它屬于哺乳動物。主要判斷依據是(  )

            組卷:156引用:10難度:0.5
          • 7.縊蟶[yì chēng]是我們熟悉的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中。下列關于其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41引用:1難度:0.7
          • 8.在魚體內有時會發現寄生蟲,如異尖線蟲(屬于線形動物)、華枝睪吸蟲等。下列對這兩種寄生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49引用:1難度:0.6
          • 9.森林腦炎病毒可通過蜱蟲傳播給人類。關于該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99引用:5難度:0.5
          • 10.2021年2月,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頒布,下列動物都在名錄中,其中屬于爬行動物的是(  )

            組卷:244引用:11難度:0.5
          • 11.毛霉菌是真菌中的一個屬,有些能使衣服或食物發霉變質,有些能用于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關于毛霉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65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5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 34.人們發現,深海熱液口區溫度高、壓力大,且含有重金屬、硫等有毒物質,但是這里生活著大量的蛤蜊、貽貝、管狀蠕蟲等生物。這些生物是如何生存的,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1)深海熱液口區的生物與
             
            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這里一片漆黑,沒有綠色植物,原因是綠色植物在此處無法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這體現出環境能影響生物的
             

            (2)管狀蠕蟲是熱液口生命的典型代表,人們對其結構及生活方式進行了研究(如圖)。
            ①管狀蠕蟲身體為圓筒形,由很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初步判斷其屬于
             
            動物。
            ②管狀蠕蟲鰓冠上有許多細小的羽毛狀分支結構,擴大了與海水的
             
            ,有利于其從海水中獲取硫化氫,以及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
            ③將管狀蠕蟲身體組織切片放在
             
            下觀察,可觀察到體細胞及其周圍分布的毛細血管。
            (3)進一步研究發現,管狀蠕蟲的部分體細胞內棲居著大量的硫細菌。
            ①硫細菌利用管狀蠕蟲吸收的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一部分有機物進入管狀蠕蟲的毛細血管,被運送到其他部位的組織細胞中。由此推測,管狀蠕蟲和硫細菌之間是
             
            關系。
            ②硫細菌能利用硫化氫氧化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供其他生物利用。因此,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上看,硫細菌相當于該系統的
             
            者。
            (4)條件極為惡劣的熱液口區的生物,打破了人們對生命生存極限的認識,對它們的研究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出一點即可)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35.閱讀科普文章,回答問題。
            暮色蒼茫,元江奔騰,14頭亞洲象緩緩地從老213國道元江橋上走過,消失在叢林……
            2021年8月8日20時許,當無人機監測到亞洲象群成功回到棲息地時,現場工作人員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歡呼。
            2020年3月開始,這群原本棲息在云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在成年雌性“族長”的帶領下,持續北遷。象群中有6頭幼象,其中包括在遷移途中分娩產下的“新生兒”,研究人員還拍攝到它們吃奶的珍貴畫面。象群一路上集體活動,覓食、嬉戲、甚至連睡覺都很有秩序。成年象總是把幼象們圍在中間,當警衛象覺察到危險,它會發出吼叫聲,象群中其他個體會向聲音發出的地方靠攏并把幼象保護在身下。
            幼象們在遷移途中學會了很多生存技能。它們會在成年象的帶領下到水塘里洗澡。洗澡時,水分被儲藏在皮膚的褶皺中。由于亞洲象沒有汗腺,褶皺中的水分在緩慢蒸發過程中會不斷帶走熱量。幼彖也會跟著成年象尋找甘蔗、野芭蕉、粽葉蘆等植物當食物,還會跟隨成年象找到礦物質豐富的硝塘補充鹽分。
            亞洲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30年間,我國野生亞洲象的保護取得了良好成效,數量由150頭增至300頭左右。此次遷移的原因較為復雜,研究人員有不同的猜測:一是亞洲象保護區原有的森林生態系統中“高大喬木-灌叢-草地”的林況變得單一化,森林幾乎被高大喬木占據,適合亞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減少;二是象群族長年輕、經驗不足,導致迷路;三是太陽風暴誘發的地磁暴激活了亞洲象的遷移本能。
            此次象群繞行1300公里左右,最終順利返回傳統棲息地。象群的平安回歸,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育方面的能力和決心。“象”往之路,是人們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深度探索之路。
            (1)用無人機跟蹤監測象群行為的研究方法屬于
             
            法。
            (2)從研究人員拍攝到幼象吃奶的珍貴畫面判斷,亞洲象屬于哺乳動物。幼象在出生前依靠
             
            從母體獲取營養。這種生殖及撫育后代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的
             

            (3)亞洲象遷移過程中表現出
             
            (答出一點即可),說明亞洲象具有社會行為。
            (4)亞洲象沒有汗腺,褶皺中儲存的水分緩慢蒸發過程中不斷帶走熱量,有利于其維持體溫的
             

            (5)幼象在遷移過程中獲得各種生存技能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
             
            而獲得。以下行為中,有利于幼象適應生活環境的行為有
             
            (多選題,“①泥塘洗澡”“②尋找甘蔗”“③找硝塘補充鹽分”)。
            (6)結合文中列舉的對象群遷移原因的猜測,提出保護亞洲象的合理建議:
             

            組卷:9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