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七年級上冊《3.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3.6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023年單元測試卷(二)
發布:2024/8/10 4:0:1
一、選擇題
-
1.素有“綠色水庫”之稱的生態系統是( )
A.生物圈 B.海洋生態系統 C.濕地生態系統 D.森林生態系統 組卷:5引用:5難度:0.9 -
2.如圖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產物的實驗裝置,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此實驗在有光或無光下都可進行 B.此實驗可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 C.此實驗可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中有氧氣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3.下列對圖中各曲線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表示在透明的密閉溫室里,水稻種子從萌發到長成幼苗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第10-20天之間,氧氣濃度增加是因為幼苗不進行呼吸作用 B.圖乙是密閉蔬菜大棚內一天中某氣體的含量變化曲線,可判斷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C.圖丙表示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度的影響。根據a、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差異可知,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 D.圖丁12時綠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溫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氣孔部分關閉 組卷:775引用:7難度:0.3 -
4.秋季來臨,丁香的葉片紛紛落下。小明發現:丁香的葉片正面顏色更深,且大多數的葉片是背面朝上落地。結合葉片結構示意圖,小明做出了如下解釋,你認為其中錯誤的是( )
A.丁香葉片背面氣孔數量更多 B.葉片的表皮細胞排列疏松 C.靠近葉片正面的葉肉細胞排列緊密,數量多,合成的有機物多 D.靠近葉片背面的葉肉細胞排列疏松,數量少,合成的有機物少 組卷:173引用:8難度:0.6 -
5.某同學選取生長旺盛的盆栽斑葉植物進行探究。先將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選取一片較大的帶白斑的葉片(B區是白斑區,其余部分是綠色的),進行如下處理,A處主葉脈用小刀切斷,再將它移至陽光下數小時,然后摘葉、脫色、漂洗、顯影、觀察現象,該實驗可以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葉綠體 B.葉綠體和陽光 C.水和陽光 D.水和二氧化碳 組卷:73引用:8難度:0.3 -
6.大面積植樹造林不僅美化環境,還能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這是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 )
A.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B.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 C.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 D.降低空氣的溫度 組卷:9引用:2難度:0.9 -
7.如圖表示水果存放時,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與二氧化碳釋放量之間的關系。你認為存放水果以什么狀態下的氧氣濃度為最好( )
A.A B.B C.C D.D 組卷:65引用:30難度:0.9 -
8.將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2小時,觀察實驗現象。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A能證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體蒸騰作用散失出來的 B.B能證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C.C、D兩個裝置對比,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較多的是C D.C和D做對比能證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組卷:109引用:5難度:0.6
三、解答題
-
24.圖1為植物葉片的生理活動示意圖(箭頭表示物質進出的方向),圖2為該植物在夏季的天氣中不同時間點某些生理過程的變化曲線(實線為曲線Ⅰ,虛線為曲線Ⅱ,兩線相交于點a和點c),圖3為葉的橫切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1中的
(2)分析圖2中的曲線,在
(3)人們會給植物施加“氣肥”(二氧化碳),目的是增強植物的
(4)習主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提倡植樹造林是因為綠色植物在涵養水源、維持生物圈中組卷:142引用:3難度:0.3 -
25.農業生產離不開我們對農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下面是生物科技小組利用玉米植株所做的有關光合、呼吸作用的實驗及結果,圖一為葉片進行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二為“水培”植物的示意圖,圖三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溫度變化的關系,圖四為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和種植密度之間的關系,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圖,①可以表示二氧化碳,②可表示氧氣,③可表示水分等,④可表示
(2)圖二培養植物的方式稱為“水培”。其培養液中,除了玉米苗所需的水分之外,還應加入一定種類的
(3)圖三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溫度變化的關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制造有機物的質量,通常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表示。分析圖三可知,在其他環境因素適宜時,該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速率達到最大時的溫度是
(4)由圖四可知,與M點相比,N點單株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原因可能是
(5)若要提高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是組卷:310引用:5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