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貴州省黔東南州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5 16:30:7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麻風桿菌是可以引起麻風病的一種細菌,可通過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下列有關麻風桿菌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2.下列有關真核細胞中部分膜的結構及功能的表述有誤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3.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5引用:2難度:0.8
          • 4.研究發現,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的初始序列為信號序列,當它露出核糖體后,在信號識別顆粒的引導下與內質網膜上的受體接觸,信號序列穿過內質網膜后,蛋白質合成繼續,并在內質網腔中將信號序列切除,合成結束后,核糖體與內質網脫離,重新進入細胞質基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6引用:3難度:0.4
          • 5.哺乳動物斷奶后,乳糖酶數量逐漸減少。1萬年以前,人類開始食用家畜的乳汁,成年人體內乳糖酶含量明顯增加,而少數人不能產生乳糖酶,被稱為“乳糖不耐癥”。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4引用:3難度:0.6
          • 6.間充質干細胞存在于多種組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在體內或特定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胰島B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修復胰島B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6
          • 7.烏柏大蠶蛾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已知有無斑紋和觸角長短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未知。某科研小組用純合有斑紋短觸角雌蛾與純合無斑紋長觸角雄蛾進行雜交,F1的表現型均為有斑紋長觸角,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有斑紋長觸角:有斑紋短觸角:無斑紋長觸角:無斑紋短觸角=9:3:3:1,且F2中雌雄個體關于有無斑紋性狀的表現型及比例均相同。不考慮Z、W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2引用:2難度:0.6
          • 8.科學家比較了人類與黑猩猩等近緣靈長類動物染色體的差異,確認人類第2號染色體是由古猿的兩條染色體融合而來,其余染色體數相同。人與這些靈長類動物在第4、5、12和17號染色體上的倒位變異也存在一些差異。據此做出的推測不合理的是(  )

            組卷:2引用:3難度:0.7

          (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在第25、26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 25.白色污染問題已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降解塑料的研究和開發是解決白色污染的理想途徑之一。某科研小組人員發現被塑料污染的土壤中有能降解塑料的菌株M,為了研究和利用,需要對菌株M進行培養、分離、鑒定與計數等。回答下列問題:

            (1)取樣前要將錐形瓶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
             

            (2)圖1所示微生物接種的方法是
             
            ,在5個平板上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適當培養后,5個平板上菌落數分別是19、61、64、65和66,則1g土壤中的活菌數約為
             
            個。該方法所得測量值一般比實際值偏低的原因是
             

            (3)圖2是某科研人員利用不同于圖1方法分離菌株的示意圖。接種環通過灼燒來滅菌,完成圖2過程共需灼燒接種環
             
            次。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原因是
             

            (4)為了更好地研究這些微生物的生命特征,研究人員往往要先配制適宜的培養基,通常用
             
            對菌種進行擴繁,用
             
            來觀察菌落特征以辨別菌種。

            組卷:3引用:3難度:0.7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 26.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懷孕后胎盤滋養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制備抗HCG單克隆抗體可用于早孕的診斷。圖1是抗HCG單克隆抗體制備流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要用到
             
            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給小鼠注射的HCG相當于
             
            ,使小鼠產生能分泌相應抗體的漿細胞。
            (2)在細胞內DNA合成一般有兩條途徑。主要途徑是在細胞內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進而合成DNA,而氨基蝶呤可以阻斷此途徑。另一輔助途徑是在次黃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況下,經酶催化合成DNA,而骨髓瘤細胞的DNA合成沒有此輔助途徑。根據這樣的原理,向經誘導后的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混合培養液中添加氨基蝶呤
             
            (填“能”或“不能”)篩選雜交瘤細胞,原因是
             

            (3)懷孕女性的尿液中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會與驗孕試紙上的相應抗體結合。將試紙有MAX標志線的一端插入尿液后平放,若有HCG,則會隨尿液向右擴散,與包埋在標志線右側的被顯色劑標記的抗HCG抗體1發生特異性結合,形成復合體后繼續隨尿液向右擴散至檢測線處,與固定于此的抗體2結合成新的復合體而在此處顯色。對照線區域的抗體3也會捕獲上述抗體1而顯示出顏色。若女性已懷孕,則她尿檢時顯色的是
             
            (填“MAX標志線”“檢測線”“對照線”或“檢測線和對照線”)。
            (4)為了更多地生產出人HCG,有人構思采用胚胎分割技術,把一個胚胎分割成很多份數,進而培育出大量相同的轉基因牛生產HCG,這種方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若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大量獲得人體抗HCG抗體,可用
             
            技術對人體抗HCG抗體基因進行擴增。

            組卷:5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