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四校聯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29 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0分。第1~12小題,每題2分;第13~16小題,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實驗材料的選擇與實驗目的相匹配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關于酶實驗的選材與實驗目的不相匹配的是(  )

            組卷:11引用:6難度:0.6
          • 2.據《周禮》記載酸菜又稱為“菹”,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解釋道:“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間,不得爛也?!边@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保藏蔬菜使其不壞的一種方法——腌藏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4難度:0.8
          • 3.細胞會經歷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歷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6難度:0.7
          • 4.下列有關生命科學發展過程中重要實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7引用:4難度:0.7
          • 5.如圖表示在自然條件下,甲、乙兩種植物的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55難度:0.7
          • 6.如圖所示為某基因表達的過程示意圖,①~⑦代表不同的結構或物質,Ⅰ和Ⅱ代表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0難度:0.6
          • 7.考古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類和已滅絕的生物,都突然出現在寒武紀地層,而更古老的地層中卻沒有其祖先的化石被發現。澄江生物群是我國保存完整的寒武紀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近期英國《系統古生物學》報道了赫德蝦類奇蝦在澄江生物群中的首次發現,共計六種,包括至少兩個新種,這表明大型肉食型奇蝦類動物在寒武紀早期已經高度多樣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7引用: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

          • 20.在栽培某種農作物(2n=42)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現單體植株(2n-1)。
            (1)單體植株的形成是因為正常親代中的一方在減數分裂過程中
             
            未分離。
            (2)單體植株在減數分裂Ⅰ時能形成
             
            個(填數字)四分體。如果該植株能夠產生數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則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體組成類型及比例為(體細胞中一對同源染色體同時缺失的植株稱為缺體)
             
            。
            (3)現有兩種類型的(2n+1)該作物,即6號或10號三體。三體植株減數分裂時產生的染色體數異常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已知該作物抗?。˙)對感?。╞)為顯性,但不知該對等位基因到底是位于6號還是10號染色體上。現以純合抗病普通植株(BB)為父本,與三體感病植株(母本)雜交,從F1中選出三體植株作為父本,分別與感病普通植株(bb)進行雜交,其過程及結果如下。

            三體感病母體 6號 10號
            F2 抗病 325 402
            感病 317 793
            請回答以下問題:
            ①若等位基因(B、b)位于三體染色體上,則親本甲的基因型是bbb,F1三體乙產生的花粉種類及比例為B:b:Bb:bb=
             
            ;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②綜上分析,依據表中實驗結果可知,等位基因(B、b)應位于
             
            號染色體上。

            組卷:13引用:2難度:0.6
          • 21.白洋淀水底的污泥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重金屬污染的重要原因,對白洋淀進行生態修復,不僅要清除底泥,還要對底泥中重金屬進行凈化。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水體富營養化是由于水體中N、P等營養物質富集,引起藍細菌、綠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導致水質污染,藍細菌在生長過程中能產生毒素,抑制其他藻類植物的生長,從而在群落演替過程中成為
             
            ,藍細菌具有很強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以它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其具有的強大的
             
            使其不易受外界干擾破壞。
            (2)鎘(Cd)是白洋淀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鎘可通過
             
            逐級積累,最終危害人體健康。沉水植物由于整株處于水體中,其根和莖、葉對Cd有較強的富集能力,因此科研人員嘗試利用沉水植物對白洋淀底泥中的Cd進行凈化。他們選擇黑藻、狐尾藻、菹草等三種沉水植物種植在白洋淀底泥中進行培養,并進行以下測定實驗:一是通過三種植物隨時間的生長情況測定它們對Cd的耐受性(結果如圖),二是測定三種沉水植物對底泥Cd的富集和遷移能力(結果如表),并從中選出最適合修復白洋淀Cd污染水體的沉水植物。
            三種沉水植物Cd的富集系數和遷移系數
            沉水植物 富集系數 遷移系數
            地上部 根部
            黑藻 0.33±0.02 0.41±0.01 0.79±0.11
            狐尾藻 0.05±0.01 0.14±0.02 0.34±0.01
            菹草 0.21±0.04 1.01±0.12 0.21±0.01
            注:富集系數是指沉水植物對底泥中Cd的富集能力;遷移系數是指沉水植物對Cd由底泥向地上部的遷移能力(富集系數和遷移系數越高,淤泥中Cd的殘留量越少)
            ①三種植物中對Cd的耐受能力最強的是
             
            ,由表中富集系數的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②科研人員最終認為黑藻是最適合修復白洋淀Cd污染水體的沉水植物,他們做出這樣判斷的依據是
             
            。
            (3)利用黑藻修復白洋淀Cd污染水體的過程中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藍細菌和綠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下的光照強度很弱,影響了沉水植物的擴張或恢復。科研人員嘗試利用白蝦改善水體光照條件,經研究發現向白洋淀中投放白蝦也能起到治理水體富營養化和生態修復的作用,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應考慮的因素有
             
            (答兩點)。

            組卷:10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