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市石景山區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3 9:0:3
一、選擇題,共35題,1~20題每題1分,21~3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地球上瑰麗的生命畫卷是富有層次的生命系統。下列關于人體的結構層次排序正確的是( )
A.細胞→器官→組織→個體 B.組織→細胞→系統→個體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D.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組卷:38引用:2難度:0.8 -
2.水和無機鹽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由水和結合水都能參與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 B.同一植株,老葉細胞比幼葉細胞自由水含量高 C.哺乳動物血液中K+含量太低,會出現抽搐等癥狀 D.點燃一粒小麥,燃盡后的灰燼是種子中的無機鹽 組卷:47引用:6難度:0.8 -
3.下列關于生物組織中物質鑒定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待測物質 實驗材料 鑒定試劑 實驗結果 A 蛋白質 豆漿 雙縮脲試劑 藍色 B 還原糖 梨汁 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淀 C 脂肪 花生子葉 蘇丹Ⅲ染液 橘黃色 D 淀粉 馬鈴薯勻漿 碘液 藍色 A.A B.B C.C D.D 組卷:63引用:8難度:0.7 -
4.把含有花青素的紫甘藍放在清水中,水的顏色無明顯變化。若對其進行加熱,隨著水溫的升高,水的顏色會逐漸變成紫色,原因是水溫升高( )
A.使水中的化學物質之間發生了顯色反應 B.增大了紫甘藍細胞中花青素的溶解度 C.破壞了紫甘藍細胞的細胞壁 D.使紫甘藍生物膜破壞而喪失其功能 組卷:36引用:4難度:0.7 -
5.在電子顯微鏡下,藍細菌(藍藻)和黑藻細胞中都能被觀察到的結構是( )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核糖體 D.內質網 組卷:28引用:9難度:0.7 -
6.各種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都有一定差異。其中,線粒體、葉綠體和內質網的共同點是( )
A.與能量轉換有關 B.具有膜結構 C.含有酶和色素 D.含有少量DNA 組卷:33引用:2難度:0.8 -
7.如圖為細胞核結構模式圖,對其結構及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是雙層膜 B.②是染色質 C.③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 D.④有利于大分子出入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8.欲通過液面高度變化探究溫度變化是否影響水分通過半透膜的擴散速率,有關實驗設計正確的是( )
A.須使用活細胞進行實驗 B.半透膜兩側溶液滲透壓須相同 C.半透膜兩側溶液顏色須不同 D.各實驗組的溫度須不同 組卷:28引用:2難度:0.8 -
9.將剛萎蔫的菜葉放入清水中,菜葉細胞含水量能夠得到恢復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B.主動運輸和胞吞 C.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 D.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 組卷:197引用:62難度:0.7 -
10.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能脫離活細胞發揮作用 B.應在酶最適溫度下保存 C.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D.可以為化學反應提供能量 組卷:61引用:7難度:0.7 -
11.螢火蟲腹部的發光器由部分組織細胞構成,離體的發光器會逐漸失去發光能力。將發光器研磨液分為兩組,分別滴加等體積的ATP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后,ATP組立即重新出現熒光,葡萄糖組重新出現熒光的時間滯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發光器離體后細胞內能源物質逐漸耗盡 B.實驗結果說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質 C.實驗結果說明葡萄糖不能作為能源物質 D.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可轉化為發光的光能 組卷:65引用:8難度:0.7 -
12.如圖為ATP的結構示意圖,①④表示組成ATP的物質或基團,②③表示化學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為腺嘌呤,即結構簡式中的A B.若化學鍵②斷裂,可生成化合物ADP C.化學鍵③為普通磷酸鍵 D.在ATP-ADP相互轉化時④可被重復利用 組卷:19引用:1難度:0.7 -
13.如圖是在相同條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兩組實驗裝置。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個裝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條件下進行 B.裝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處的CO2 C.裝置乙中應讓Ⅱ密閉放置一段時間后,再與Ⅲ連接 D.裝置乙中Ⅲ處石灰水渾濁程度高于裝置甲中的石灰水 組卷:153引用:18難度:0.7 -
14.科學家研究小麥20℃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點時,小麥葉肉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 B.b點時,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ab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D.cd段曲線不再持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溫度限制 組卷:177引用:8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7題,50分
-
41.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圖像,請分析回答問題。
(1)制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取材之后,需進行
(2)圖中的細胞在一個細胞周期中正確的排序是
(3)已知洋蔥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16條,請判斷細胞a含有
(4)資料顯示,在體細胞增殖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與黏連蛋白解聚有關。分離酶能使黏連蛋白解聚。通常情況下,分離酶與securin蛋白結合而不表現出活性。進入有絲分裂后期時,細胞中的后期促進復合體(APX)被激活,此復合體能特異性選擇并引導securin蛋白降解,激活分離酶。APX自身不能獨立工作,需要Cdc20(一種輔助因子)協助。請推測如果某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細胞內的姐妹染色單體不分離,其原因可能有組卷:8引用:1難度:0.7 -
42.學習下面的資料,完成(1)~(4)題。
淀粉人工合成從“0”到“1”
淀粉是糧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2021年,我國科學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了重大顛覆性和獨創性的突破,第一次在實驗室里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從頭合成。
我國科學家模擬和借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31個物種中選擇合適的酶,在無細胞系統中構建了一條只有11步反應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徑(ASAP),利用太陽能成功實現了淀粉的人工合成,大致流程如圖所示。
簡單來說,首先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甲醇(C1),然后將甲醇轉化為三碳化合物(C3),再轉化為六碳化合物(C6),最后聚合成淀粉。ASAP途徑合成的淀粉與天然淀粉在結構上是基本一致的。自然界中淀粉的合成過程涉及60多個化學反應及復雜的調控機制,ASAP顯著降低了合成淀粉的復雜度。初步測試顯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約為傳統農業生產淀粉的8.5倍。在充足能量供給的條件下,按照目前的技術參數,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應器的淀粉年產量相當于中國五畝玉米田的淀粉年產量。這條路線使淀粉生產方式從傳統的農業種植向工業制造轉變成為可能,也為從CO2合成復雜分子開辟了新的技術路線。
在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后,這項科學成果還需要盡快實現從“1”到“10”和“10”到“100”的轉換,最終成為解決人類發展面臨重大問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1)在植物體內,淀粉儲存于植物種子、塊莖或根等部位,是CO2參與光合作用
(2)根據文中信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適合的酶是確保ASAP有序進行的關鍵
B.ASAP過程與細胞內一樣能循環進行
C.ASAP中碳的轉移途徑為CO2→C1→C3→C6→淀粉
D.ASAP過程中CO2轉變為淀粉儲存了能量
(3)假設在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況下,人工合成過程中糖類的積累量
(4)請從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本研究可能的應用前景。組卷:1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