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菏澤外國語學校八年級(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布:2025/1/1 2:30:2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鳧水(fú) 怠慢(dài) 潺潺(chán) 銷聲匿跡(nì) B.斟酒(zhēn) 橄欖(gǎn nǎn) 酬謝(chóu) 屋舍儼然(yǎn) C.農諺(yàn) 連翹(qiáo) 甘醇(chún) 豁然開朗(huò) D.載途(zài) 炎熱(yán) 簌簌(sù) 袒胸露乳(tǎn) 組卷:192引用:8難度:0.9 -
2.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追溯 兩棲 湊齊 密蜂 B.薏仁 煨燉 兩頰 元霄 C.巴結 歸省 行輩 攛掇 D.過癮 健脾 落慕 鳥臀目 組卷:7引用:2難度:0.9 -
3.下列語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冬天來了,各種蟲兒銷聲匿跡,大地開始進入冬眠期。 B.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不能目空一切,自恃強大。 C.在老師講解完這道數學題后,我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 D.班長很好強,他不希望自己比別人慢,所以做事情總是一馬當先。 組卷:254引用:10難度:0.8
二、閱讀。
-
10.閱讀《黃瓜苦不苦,基因說了算》,完成問題。
①黃瓜清脆可口,是老百姓菜籃子里最為常見的一種蔬菜。然而,黃瓜單產較低,且我國廣泛種植的華南類型黃瓜(俗稱“旱黃瓜”)的苦味較重,成為制約黃瓜商業價值提升、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難題。
②調控黃瓜味道的關鍵“開關”究竟是什么?能否培育出不苦的黃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領銜研發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項目成功“解鎖”了這個問題,項目成果獲得2018年度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③想搞清楚是什么控制著黃瓜的苦味,科學家們從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入手。2007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自籌1200萬元,發起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由黃三文率領團隊緊跟國際前沿,抓住第二代低成本測序技術出現的契機,破解了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清晰勾勒出世界上主要黃瓜資源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過程。
④黃瓜的身世就此揭開--最早的野生黃瓜劇苦,原產于印度,是當地的草藥,后經過人類馴化選擇,逐漸苦味降低,成為人們喜歡的蔬菜。后來傳播到不同地域,形成了三個主要類型:歐亞黃瓜、東亞黃瓜、西雙版納黃瓜。研究組還發現,東亞黃瓜與印度黃瓜的品種分離時間與張騫出使西域給中國帶回這個大眾蔬菜的史實相吻合。以上成果為發現黃瓜重要農藝性狀控制基因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和信息,也為黃瓜種質資源的育種利用提供了理論框架。
⑤以此為基礎我國科研人員已克隆和定位了50多個黃瓜農藝性狀基因,推動黃瓜育種進入分子設計時代。進而,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黃瓜苦味形成的關鍵基因。“原來,黃瓜的葉子依然保留著苦味,是為了防御蟲害、保護自己。”黃三文介紹。研究顯示,黃瓜中的合成葫蘆素C能夠導致果實變苦,極低量的葫蘆素就能引起明顯的苦味,比典型的苦味劑咖啡因還要苦100倍左右。
⑥通過基因分析,研究組發現了黃瓜中合成葫蘆素C的9個相關基因,并發現有兩個“開關”基因分別在葉片和果實中控制苦味物質的合成。被馴化的黃瓜中,控制果實苦味的“主開關”經常是關閉的,因而味道清爽,葉片苦味“開關”則開啟著,以抵御蟲害。但生長條件一不如意,一些“任性”的黃瓜便把果實上的苦味“開關”打開,9個基因立即生產葫蘆素C,果實也就變苦了。
⑦研究表明,把果實“開關”關上,就可以不讓黃瓜變苦,把葉片“開關”打開,反過來又能讓葉片苦來抗蟲。通過這項苦味物質精確調控,控制果實味道的“開關”被找到,就能讓培育不苦的黃瓜成為可能。
(摘自《光明日報》)(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就是黃瓜。
B.由黃三文率領團隊緊跟國際前沿,抓住第二代低成本測序技術出現的契機,破解了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清晰勾勒出世界上黃瓜資源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過程。
C.研究組已經發現了調控黃瓜味道的關鍵“開關”,所以培育不苦的黃瓜不再是夢。
D.第⑥段中“經常”一詞,說明被馴化的黃瓜中,控制葉片苦味的“主開關”大多數情況下是關閉的,也有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想搞清楚是什么控制著黃瓜的苦味,科學家們從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入手。
(3)文中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組卷:42引用:2難度:0.5
三、寫作。
-
11.作文。
有人認為,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也有人認為,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沒有了路。
還有人認為,世界上有路還是沒路,只有自己去走了,才能知道。
其實,一個人、一個國家或者整個人類都面臨“路在哪里”的問題。以上三種觀點你對哪種最有感觸,請結合材料,聯系現實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要求:(1)緊扣主題,內容具體充實;(2)有真情實感;(3)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4)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組卷: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