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廣雅中學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9月份)
發布:2024/9/18 21:0:8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2分)
-
1.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記載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B.《天工開物》——“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 C.《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D.《抱樸子》——“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組卷:481引用:13難度:0.8 -
2.某學生測定了下列幾個實驗數據,其中操作正確且數據合理的是( )
A.用托盤天平稱取11.58g食鹽 B.用10mL量筒量取5.5mL水 C.用“右物左碼”方式稱取4.7g糖 D.用100mL量筒量取7mL酒精 組卷:61引用:2難度:0.8 -
3.下列關于木炭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是一種黑色的多孔性的固體 B.容易被敲成塊狀或碾成粉末 C.木炭粉能浮于水面 D.能燃燒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4.在“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證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使等量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 B.判斷呼出氣體含有氮氣的依據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 C.證明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較多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上結下水珠 D.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較少的證據是:呼出的氣體使木條燃燒更旺 組卷:34引用:9難度:0.7 -
5.小紅同學做蠟燭燃燒實驗時,做了如下的觀察記錄,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柴梗如圖放置約3s后取出,a處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壓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質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燒杯,內壁出現了水霧 D.蠟燭吹滅的瞬間看到一縷“黑煙”升起 組卷:25引用:1難度:0.7 -
6.危險化學品要在包裝上印有標志性標志,浸泡過氫氧化鈉溶液的雞爪變得腐爛變形,盛放氫氧化鈉的試劑瓶應有的標志是( )
A. B. C. D. 組卷:20引用:2難度:0.7
二、填空題(共48分)
-
18.某實驗小組對教材內測量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如圖1)進行改進,并取得成功(如圖2)。
?
【實驗準備】具支試管和小氣球內空氣總體積50mL,注射器中留下空氣體積為50mL。
【實驗探究】裝入藥品,按圖2所示連接好儀器。用酒精燈在紅磷部位加熱,加熱時不斷拉注射器活塞,氣球忽大忽小,并不斷將氣球中的氣體全部擠入試管中。
【現象分析】
(1)實驗開始時應先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裝置后,將注射器活塞向內推,觀察到氣球變
(2)紅磷燃燒的現象是
(3)實驗結束后,停止加熱,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待注射器活塞穩定后,讀取注射器內剩下氣體的體積為
【得出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反思評價】(4)實驗前,為保證實驗結果準確,紅磷的用量必需
(5)實驗中,加熱時不斷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6)圖2實驗裝置與圖1實驗裝置相比,優點是組卷:16引用:1難度:0.5 -
19.化學小組對蠟燭的燃燒進行探究。
Ⅰ、蠟燭燃燒過程探究。
(1)火焰結構特點探究:點燃蠟燭,將一張濾紙從火焰上方蓋下,1-2秒后取出,觀察到濾紙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圖A),得出結論:
(2)焰心所含物質探究:如圖B,點燃蠟燭,用注射器在燭芯附近抽取氣體物質。
(猜想假設)同學們對該物質主要成分提出三種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氣;③石蠟蒸氣,理由是液態石蠟受熱會汽化。立即將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動活塞。觀察到注射器口產生火焰,物質能燃燒。說明猜想③
(補充實驗)將蠟燭熄滅,瞬間可觀察到一縷“白煙”輕輕升起,立即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白煙”,“白煙”
(實驗結論)石蠟燃燒是固態石蠟受熱熔化,在燭芯處形成石蠟后才燃燒。
Ⅱ、蠟燭熄滅原因探究。
(3)同學們對圖1實驗中蠟燭(足量)熄滅的原因展開研究。
(猜想與假設)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氣含量;②可能是氧氣被完全消耗。
(探究與結論)甲同學收集1瓶含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氣體,將點燃的蠟燭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才慢慢熄滅。
①根據實驗現象可知:假設①
②乙同學使用氧氣傳感器測量密閉裝置內蠟燭(足量)從燃燒到熄滅的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判斷或結論正確的是
A.實驗開始時,密封裝置內是純凈的氧氣
B.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瓶內氧氣已經耗盡
C.蠟燭熄滅后瓶內氣體是純凈的二氧化碳
D.氧氣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熄滅組卷:50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