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德州九中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1/4 1:0:3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32分)
-
1.意大利洞穴專家毛里奇?蒙佩爾獨自住進一個地下溶洞。一年中,蒙佩爾在設備優越、起居舒適卻封閉的環境中,吸了380盒香煙,看了100部錄像片,在健身車上騎了1600多公里。一年后,當走出溶洞時,他臉色蒼白,情緒低落。盡管他渴望熱鬧、渴望與人相處,但已經喪失了交際能力。這說明( )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立的 C.人需要在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D.該專家內心不夠強大,應該更加自立自強 組卷:20引用:12難度:0.8 -
2.從古代的“同硯”“硯臺”“窗友”“同門”“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學、學友、書友、校友、學長,這些社會關系的確立都是基于( )
A.血緣關系 B.業緣關系 C.地緣關系 D.法律關系 組卷:763引用:189難度:0.8 -
3.小濤是爺爺奶奶的孫子,是爸爸媽媽的兒子,是某中學八年級(1)班的學生,是班上的體育委員,是小麗的同桌,他和班上的小楊是鄰居。對于小濤擁有的多重身份,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 B.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C.小濤是善變的,沒有可以確定的身份 D.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社會關系分為多種 組卷:4引用:7難度:0.6 -
4.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有( )
①小峰通過網絡了解到很多事情,他認為“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所以,人是可以脫離社會的”
②孩子年齡越小,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越強。所以,低齡化出國留學對孩子的成長一定會產生積極影響
③個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個人是社會中的人,而進入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少了
④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8引用:5難度:0.7 -
5.“當我離開,愿愛留下”“死亡并非落寞,而是生命的延續”。18年前就簽下遺體捐獻公證書的老人,18年后捐獻遺體的故事感動了萬千網友。老人的善舉( )
①是平等待人的表現
②是親社會行為
③詮釋了生命的價值
④傳遞了社會正能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52引用:17難度:0.7 -
6.聊城要以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魯西北地委舊址、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等為重點,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對紅色文化研學活動認識正確的是( )
①有利于學生主動了解黨史、國史,提高學生家國意識
②研學活動就是變相的旅游,毫無價值
③研學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能夠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④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親社會行為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2引用:6難度:0.7 -
7.下列行為中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有( )
①孔融讓梨
②浩軒課外活動時喜歡跳繩
③《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鋒三進火海舍己救人
④科學家孫家棟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1引用:13難度:0.7
三、價值判斷(每題6分,共24分)
-
22.小芳在影劇院看電影,興奮之余,手舞足蹈,大聲叫好,引起周圍觀眾的不滿。周圍觀眾制止她時,她卻說:“這是我的權利和自由,我想怎樣就怎樣!”
判斷:
理由:組卷:16引用:3難度:0.4
四、探究實踐(20分)
-
23.材料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網絡上層出不窮如“保持喉嚨黏膜濕潤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病毒”、“湖北產的大米上可能有病毒,不能吃”、“雙黃連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等虛假信息,多人對自己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憑空想象肆意編造并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我思考】材料體現了互聯網上的什么現象?這種現象有何危害?
材料二:因網絡購物、快遞包裹而引發的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頻繁出現,成癮的網絡游戲、邪惡動漫、不良小說、互聯網賭博等不斷出現,造成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游戲、行為失范、價值觀混亂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習近平主席談到互聯網時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互聯網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給人類自己帶來無盡的傷害。
【我分析】當用不好互聯網時,它就變成潘多拉的魔盒。思考:這個“魔盒”會帶給我們什么影響?
材料三:據南京市人民檢察院2021年3月1日消息,檢察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的規定,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對犯罪嫌疑人仇某明批準逮捕。2月19日,犯罪嫌疑人仇某明在新浪微博上使用其個人注冊賬號“辣筆小球”,先后發布兩條信息,貶低、嘲諷衛國戍邊的英雄烈士,相關信息在微博等網絡平臺迅速擴散,社會影響惡劣。
【我踐行】仇某明因網絡言論不當被批捕,這警示我們在使用網絡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組卷:58引用:3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