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廬江中學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5/1/1 2: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就中國的文化源頭而言,無論是孔、孟,還是佛、老、墨翟、申、韓,孜孜汲汲,惕勵憂勤,無不以濟世安民為己任,懷抱一種死而后已的念頭。自莊子、列子之后,繼之以巢父、許由,乃至西晉的王衍之輩,倡導潔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達士,隱士之風驟然而起。兩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別:孔、孟認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為了天下國家;而莊、列則認得“我”字真,視天地萬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實確乎如此。在儒家學者中,孔、孟到處周游,轍環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為事勢不得不然,舍此無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為孔、孟懷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為何必須出仕做官?從原始儒家的觀點來看,顯然是為了達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擔任官職是士人維持小農生存、實踐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書中所廣泛記載的隱士、逸民,盡管他們遠離官場,然此類隱居行為之所以被不斷強調,還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懷抱一種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積極入仕體現為一種對國家體系的依附。當然,這種依附性尚不足以證明士人階級的存在完全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憂樂觀足以證明士人階級原本懷抱一種“孔顏之樂”的理想情操。“孔顏之樂”自宋儒周敦頤提出之后,已經成為宋明理學的核心理念。所謂孔顏之樂,就是孔子“疏食飲水”,樂在其中;顏子身處陋巷,簞食瓢飲,不改其樂。究其本義,并非是說孔子以“疏食飲水”為樂,而是孔子將“不義而富貴”,視之輕如浮云。至于顏子之樂,則是倡導身處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處富貴,仍能堅持自己的節操。儒家又有“仁者不憂”之說。所謂“不憂”,就是不憂于未來,是一種不對個人未來禍害加以擔心的境界。至于萬民之憂,卻被儒家一直系掛心頭。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則憂其民,處江湖則憂其君”之論。
隨著士大夫社會的確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開始發生異化,也就是從做官為了“養民”、“愛民”,進而異化為做官為了追逐個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對國家體系的依附,也從高尚的淑世理想,轉而變成單純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識。隨之而來者,則是官員為官意識、習氣的三大轉變:一是從“養德”轉變為“養態”,士大夫不再為可怒、可行之事而顯現出剛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寬厚渾涵,不再任事敢言、憂國濟時的俗狀;二是從“策名委質”轉變為“營營于富貴身家”,士大夫不再為了任天下國家之事而不顧個人的安危得失,而是營營于富貴身家,將社稷蒼生委質于自己,不再認真做事;三是“功名”觀念的轉變,也就是從做官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轉乾旋坤,繼往開來,轉而變為追求富貴。
(選自《中國官本位意識的歷史成因》)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儒家學者中,孔孟周游列國,謀政于諸侯,完全是因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懷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從原始儒家的觀點來看,士人出仕是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書中記載的隱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說曾希望通過做官來實踐這一公共理想。
C.因為士大夫社會的確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開始發生異化,由做官是為了“養民”“愛民”異化為追逐個人 的一己私利。
D.士人的“功名”觀念轉變,是指 士人從為了任天下國家之事而不顧個人的安危得失轉變為將天下國家之事委命于自己。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段從文化源頭說起,指出“仕”與“隱”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別,引出文章討論重點“士人為何必須出仕”。
B.段從原始儒家的觀點分析“士人必須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強調士人階級對國家體系的依附不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
C.段著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異化的情況,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國家體系的性質、官員為官意識與習氣的轉變。
D.文章運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對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異化的原因進行了多方探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為了維持小農生存、實踐其公共理想,積極入仕成為士人的必然選擇。
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懷抱“孔顏之樂”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憂”的精神境界。
C.如果想要糾正官僚寄生意識、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應該轉變官員為官的意識、習氣。
D.按照原始儒家的論斷,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憂”,是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組卷:3引用:19難度:0.6
二、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2分)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一些電商平臺會利用滿減、紅包、優惠券等活動,通過“先漲價再促銷”的方式,以假折扣誤導消費者。某些網店經營者為吸引消費者,不惜在商品標題或宣傳頁面中夸大甚至虛構部分產品功效或性能。許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銷售劣質商品。還有許多商家把錢花在“刷單”上,很多消費者容易被虛增的部分好評或銷量蒙蔽。網購不僅要看商品評價和成交量,還要注意銷量突增或突減現象。不少網店經營者斷章取義,利用聲明、規則、通知等形式“秒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約定,使用技術手段強行搭售,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一些“網絡專供款”不僅質量參差不齊,售后待遇也大相徑庭,售后維權的成本較高、周期較長,這種既費時又費錢的等待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種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針對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消費層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容易導致訂同樣的酒店、買同樣的服務,蘋果手機用戶比安卓手機用戶貴;同樣的打車起點和終點,不同用戶價格也不一樣。
(摘編自《市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網購的八大“陷阱“》,《鹽阜大眾報》2019.03.15) 材料二:不再“單純”的微信朋友圈已發展為網絡營銷的一種常見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購物糾紛事件也頻頻發生。微信屬于社交媒體,通過微信朋友圈購物,賣家很分散,而且沒有一個像阿里或其他電商這樣的專業電商平臺來規范買家和賣家的關系,沒有對賣家資質的審核、驗證以及信用評價,導致微信朋友圈的賣家質量和信用良莠不齊。從平臺的角度來講,作為社交平臺,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臺基于對用戶隱私權的尊重,不能監控人們的日常通信,所以發在朋友圈的廣告以及微信交易確實很難監管。
據統計,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1.6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5%.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在激發市場經濟活力、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諸多消費糾紛--2018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68.2萬件,同比增長高達126.2%,虛假廣告、假冒偽劣、質量不合格、經營者拒不履行合同約定等成為投訴的主要問題。
(摘編自《微信“朋友圈”漸成“商業圈”網購還有多少痛點待解》,《光明日報》2019.04.22) 材料三:針對網購行業的種種亂象,2019年1月1日起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明確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義務,同時還強化了經營者的舉證責任,這無疑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也再次表明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無論是線上網店還是線下門店,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都不能突破合規的基本框架。
無論是電子商務法對商家行為的規范,還是平臺經營者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本質上都是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規則的重塑。當然,從缺少規則、野蠻生長向透明化、規范化過渡,可能會伴有轉型陣痛,但從長遠看,只有電子商務經營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來參與市場競爭,履行自身義務,整個電商行業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
要真正讓網購環境清朗,必須構建起買賣雙方和監管者共同發力的消費環境。盼望隨著相關配套法律法規不斷落實、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網購平臺的自我凈化以及消費者維權意愿的不斷提升,未來的網購商品不僅能讓人們買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對網購亂象不能“自認倒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05.01)(1)下列對材料中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電商平臺的滿減、優惠券等促銷手段都存在著假折扣,還有夸大其詞的宣傳,購物時應多比較甄別。
B.微信購物不同于專業的電商平臺購物,賣家的資質審核、驗證等難以進行,因而賣家的信用難保證。
C.政府相關部門出重拳、立法規,主要目的是告訴人們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其經營活動要符合規則。
D.當前電子商務仍處于野蠻生長期,從長遠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規去約束電商,對電商平臺就有益處。
(2)下列對材料中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網絡平臺上,商品評價和交易量是購物參考依據,但如果某商品銷售量突增突減則是商家在“刷單”。
B.一些“網絡專供款”商品品質較差,其售后服務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消費者維權成本較高、周期較長。
C.我國網絡購物市場增長迅猛,但實際上也存在諸多痛點,由網購引發的消費糾紛成倍增長,問題突出。
D.只有構建起買賣雙方和監管者共同發力的消費環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購物環境、舒心的購物體驗。
(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規范網絡購物市場的措施。組卷:7引用:16難度:0.6
三、解答題(共1小題,滿分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影子劉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學究。
老街的門店多,許多都是老招牌。看著不起眼的小店,門口的招牌上卻是乾隆康熙所賜,在老街度過歲月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鄭板橋之類的文匠騷客,他們題寫的招牌楹聯,不經意間就會出現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幾個朝代。老街流傳個笑話,兩個青年打架,一個用鐵锨拍人,結果人沒有拍到,卻拍倒了一段土墻。這個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墻,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書先生多,有許多還給皇親國戚做過先生。所以,老街有著尊師重教的傳統。
霍老、喬老、賈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標志性人物。在老街,只要是有沾點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請的。三位老者都是鶴發童顏,神采奕奕,往場合里一站,就覺得文風氤氳,儒氣蕩漾,場合就顯得有了品位,提了檔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稱兄道弟,一派和祥。其實,背地里誰也不服氣誰,論年齡,三人同庚,出生月份不同;論資格,都是畢業于北京的名牌大學;論學識,也都出版過自己的文集著作。老街有場合時,請一位還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場,如何排座次就是個費死腦筋的問題了。常常是因為前后的次序不滿意,有的老者就會拂袖而去,弄得主家不尷不尬。
天下事沒有難得住老街人的。有人就刨根問底兒,看看是誰最先發表過文章。三老提供的資料竟然都是同一年。那就看看誰發表的報刊級別高,居然也都是當年的《人民日報》。那就再看誰發表的文章字數多,三人都含糊著說記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圖書館,查到了三老當年發表的文章,還復印回來了。結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喬老的文章770字,賈老的文章602字。霍、喬、賈的排序就被默認了。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領頭羊了。老街的一些臉面的事務,霍老也就當仁不讓地坐在主席臺子的中間。
面子上的事情解決了,心理感受還是不舒服的。在有的場合上,有意無意地就會涌出點暗波。霍老若是發了言,喬老隨后就會提點不同看法,與之“商榷”。喬老若是發言了,賈老也要從另一個角度看看問題,把喬老的意見給間接地損一番。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都心照不宣,卻能相安無事,得過且過。
賈老是心里最不安分。三個人當中,只有他年齡雖大,比霍老早來到世上二十五天,比喬老早活了四十五天。賈老也比那兩位早畢業一年,在學校也是一支筆桿子,若不是當年自己把不住滑,犯了點小小說的作風問題,早留在京城混出個模樣了。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紀了,還是個“小三”,這讓賈老很是不爽。排在老三,實際上就是個搭頭,有你沒你都一樣。
老伴最能理解賈老的心境,安慰他說,現在要看誰能熬過誰。我看那老霍老喬都不如你結實,好好鍛煉吧,機會都是留給活得最長的人。賈老心中豁然開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養身計劃,把自己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出席一些場合,他就特別注意觀察老霍老喬的狀態,閑聊聽他倆念叨這個脂肪高那個血糖高的賈老就特別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氣高。
事情總是在發生著變化,先是霍老中風住院去世,喬老接替了一大推的名譽頭銜。后是喬老心梗,撒手人寰,賈老繼承了一大堆名譽頭銜。以后,只要有車接,有飯局還有點小意思,賈老都會顯身于各種場合。
賈老在場合上可以名正言順地坐在正中間了。坐在中間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著,因為場合上的發言不是長官就是老板經理董事長,輪到賈老該說話時,就到了饑腸轆轆的開宴時分,個個都心不在焉,交頭接耳,賈老也就沒有了講話的興致。
有一次,賈老坐著場合的中間,百無聊賴,忽然覺自己的靈魂離開了肉身,在場合上空游蕩,看到自己的那副沒有靈魂的空殼,就如同影子一樣在耗費鐘點。賈老恍然,其實在場合上,自己就是被用來做影子的。
賈老覺得影子很好玩。
(選自《百花園》,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老街人辦事愛請三位老者,主要是因為他們是老街文化的標志性人物,有他們在場,場合就一下子顯得有了品位,提了檔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對于其他兩位,年齡最長的賈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對自己是個“小三”耿耿于懷。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養生計劃,其實是在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準備。
C.小說開頭說老街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可是后來在場合上,輪到賈老說話時,大伙個個都心不在焉,交頭接耳,這說明大家對賈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師重教是徒有虛名。
D.小說人物個性鮮明,語言詼諧幽默,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敘述故事,以浪漫主義的手法結尾,既有歷史的厚度,又融進和散透出濃烈的地方文化氣息。
(2)小說第二段寫老街的“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3)小說標題“影子”有哪些含義?請結合小說內容予以探究。組卷:1引用:3難度:0.6
八、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11分)
-
9.請根據下列圖表合理推斷,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詞語或短語,每處不超過6個字。
組卷:3引用:2難度:0.7
四、作文(共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16歲女生武亦姝成為《中國詩詞大會》比賽第二季冠軍,很多粉絲驚呼,這位00后少女“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實際的學習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誦兩千首古詩詞,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頂后,她淡定地表達:“比賽結果都無所謂,只要我還喜歡詩詞,只要我還享受詩詞帶給我的快樂,就夠了。”
高考語文試卷,古詩文默寫只占5分。不少學生甚至家長一直以來存在這樣的質疑:為了只占幾分的古詩文默寫,值得讓學生花那么多時間學習背誦嗎?
針對這則材料,你有什么感觸?請從你的學習體驗和生活經歷出發,闡述你的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組卷:7引用:2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