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浙江省名校協作體高三(下)開學生物試卷(3月份)
發布:2024/11/30 23: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下列有關人類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CO2含量是城市空氣質量公布的項目之一 B.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氣層中會導致臭氧層破壞 C.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是不連續的一個薄層 D.酸雨現象與工業發展有關,我國降酸雨的頻率和酸度自北向南逐漸加重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2.下列關于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分子之間形成氫鍵會釋放熱量 B.葡萄糖和乳糖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單糖 C.磷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兩種基本結構單元組成 D.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一旦發生改變,便會失去生物學活性 組卷:44引用:3難度:0.7 -
3.下列關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決定培養組織的形態建成 B.生長素是化學信息的載體,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 C.赤霉素和脫落酸協同調節種子萌發的過程 D.干旱可促進植物體內脫落酸的合成,從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組卷:3難度:0.7 -
4.下列關于免疫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注射青霉素抑制體內細菌繁殖屬于被動免疫 B.可以用模擬呼吸道黏膜的培養基培育新型冠狀病毒 C.病原體侵入人體,并非所有的抗原都會被巨噬細胞降解成肽 D.被瘋狗咬傷后,注射狂犬病毒疫苗目的是刺激機體內記憶細胞的增殖與分化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5.某RNA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其遺傳物質需要經過轉變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組中。物質Y與某種脫氧核苷酸結構相似,可抑制該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細胞的增殖。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h2>
A.物質Y可能通過堿基互補配對與病毒RNA結合,從而抑制該病毒的增殖 B.物質Y可能通過影響病毒的逆轉錄過程,從而抑制該病毒的增殖 C.該RNA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經逆轉錄后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 D.該RNA病毒增殖過程中,可能以其RNA為模板直接指導病毒蛋白質的合成 組卷:14引用:2難度:0.8 -
6.下列關于細胞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巨噬細胞中的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 B.汗腺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能產生包含汗液的分泌泡 C.心肌細胞中的線粒體在缺氧的條件下能進行厭氧呼吸產生乳酸 D.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在黑暗條件下能利用細胞溶膠中的ATP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7.如圖為馬鈴薯植株,其中①②③為不同的器官,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A.馬鈴薯被水淹時,③細胞呼吸需要乳酸脫氫酶的催化 B.②的細胞進行厭氧呼吸時不會有[H]的積累 C.水淹時,整個植株細胞呼吸產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D.①細胞中檸檬酸循環的場所為線粒體基質和嵴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8.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活動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哺乳動物的紅細胞衰老過程中多種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增大 B.在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約有50%的細胞凋亡 C.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核膜解體形成小泡,小泡在末期重新聚集成細胞板 D.細胞分化不改變遺傳物質,故同一個體不同細胞中遺傳物質的數量相等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9.科研人員檢測到乳腺癌細胞內蛋白A的表達量高于癌旁組織,為了探究蛋白A與乳腺癌細胞增殖的關系,科學家用體外培養的乳腺癌細胞株MCF-7懸液和不同濃度的X溶液(用B液體配制)、B液體等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如圖,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
A.乳腺癌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不是紡錘絲牽引的結果 B.可利用乳腺癌細胞染色體組型圖分析染色體上是否發生基因突變 C.清除蛋白A或者抑制蛋白A基因的表達可為乳腺癌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D.物質X能促進癌細胞的增殖,消耗更多的腺嘌呤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10.下列關于激素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下丘腦的功能會受到垂體功能的影響 B.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可通過垂體門脈運輸到垂體后葉 C.胰島素和甲狀腺激素都能促進細胞利用葡萄糖,起降血糖作用 D.垂體、甲狀腺、性腺和胰島組織都是人體的重要內分泌腺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50分)
-
30.回答與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關的問題:
(1)將野外采集的某植物葉片經消毒處理后,去除下表皮,再將其置于經
(2)為培育抗蟲的轉基因植物,將含抗蟲基因的DNA和質粒用
(3)為了檢測抗蟲基因是否存在于該轉基因植物的不同組織細胞中,某同學用PCR方法進行鑒定。在鑒定時應分別以該植物不同組織細胞中的
A.mRNA
B.總RNA
C.DNA
D.mRNA或DNA組卷:8引用:1難度:0.7 -
31.動物初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接受同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再次免疫應答,而對不同的抗原仍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免疫應答時產生抗體數量更多,速度更快,抗體量維持時間也更長。為驗證上述結論,請根據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完善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
材料與用具:生長狀況相似的正常小鼠若干,適宜濃度的抗原甲溶液、適宜濃度的抗原乙溶液,無菌生理鹽水,無菌采血器,血液抗凝劑、試管、橡膠手套等。
(要求與說明:通過分離血清,加入抗原鑒定相應抗體的量。分離血清的具體操作不做具體要求;鑒定抗體量的具體操作不做具體要求。兩種抗原初次注射10天后均能在血液中檢測到抗體,15天后抗體量達到峰值,25天后抗體下降到穩定值。兩種抗原注射后血漿中抗體濃度峰值可能不同)
(1)實驗思路:
①選取生長狀況相似的同一品系正常小鼠若干,用無菌采血器采集各組血樣后加入適量的血液抗凝劑,分離血清后分別加入抗原甲和抗原乙。選取均無凝集反應發生的小鼠隨機均分為A、B、C三組。
②第0天,A組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B、C組注射等量適量的抗原甲。
③每隔一定時間用采血器采集各組血樣后加入適量的血液抗凝劑,分離血清后測定各組甲抗體的量,
④
⑤
⑥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預測實驗結果(設計一個坐標系,用曲線圖表示各組相應的抗體產生量,并標注兩次注射時間)
(3)分析與討論:
①在接觸抗原前,體內
②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抗體更迅速、更多的主要原因是:
③為了進一步驗證該原因。在實驗思路的分組與處理中,可增設組D(實驗材料可以從上述實驗材料中選取或實驗對象中獲得),其處理是組卷:10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