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師大實驗華夏女子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8 5: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把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
-
1.枯葉蝶形態和顏色與周圍落葉非常相似,這屬于( )
A.環境影響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 C.生物影響環境 D.環境制約生物 組卷:347引用:49難度:0.9 -
2.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鴟鸮和狐貍等生物都可以捕食鼠類。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 B.鴟鸮和狐貍之間有競爭關系 C.太陽能是能量的根本來源 D.狐貍數量的減少一定會引發鼠害 組卷:91引用:4難度:0.3 -
3.如圖為撕取菠菜葉片表皮制成裝片觀察到的細胞,將左圖視野換成右圖視野時,不需要的操作是( )
A.調節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亮 B.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對準通光孔 C.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調節粗準焦螺旋升高鏡筒避免物鏡碰到玻片 組卷:24引用:1難度:0.4 -
4.下列關于植物開花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子是植物新個體發育的起點 B.被子植物能開花結果,只能通過種子繁殖后代 C.傳粉、受精完成后,子房將發育成果實,珠被將發育成果皮 D.花生中含有多粒種子是由于子房中含有多個胚珠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5.白鶴芋是家庭室內綠植,在給其葉面噴水時,常常看到有水珠掛在葉片表面,而沒有滲進葉片內,其原因是( )
A.表皮細胞排列緊密,水分不易進入 B.氣孔關閉 C.表皮細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質層 D.水分過多,已吸收飽和 組卷:104引用:4難度:0.5 -
6.在連續多霧的天氣里,大白菜葉常會表現出缺鈣癥狀,主要原因是( )
A.蒸騰作用減弱,影響鈣的吸收 B.蒸騰作用加強,影響鈣的吸收 C.蒸騰作用減弱,影響鈣的利用 D.蒸騰作用加強,影響鈣的運輸 組卷:24引用:5難度:0.7 -
7.白細胞種類多、作用大,是人體的衛士。以下不屬于白細胞功能的是( )
A.可產生抗體 B.能清除衰老、死亡、破損的細胞 C.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 D.能吞噬病菌 組卷:37引用:2難度:0.5 -
8.2020年8月,華東師范大學科學家因護送99只海龜回大海而上了熱搜。海龜屬于爬行動物,下列有關爬行動物敘述錯誤的是( )
A.既能用鰓呼吸又能用肺呼吸 B.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 C.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 D.頭部后面有頸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9.黃鼬在遇到敵害追擊時會釋放一種“臭氣”,利用這種氣體將敵害“擊退”或“擊暈”.該行為屬于( )
A.先天性、防御行為 B.先天性、攻擊行為 C.后天性、防御行為 D.后天性、攻擊行為 組卷:121引用:327難度:0.7 -
10.如圖表示甲乙兩個雙胞胎個體發育的部分過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過程①是在子宮內完成的 B.過程②是通過細胞分化實現的 C.甲和乙的性別不同 D.甲乙的性別主要取決于受精時精子中的性染色體 組卷:35引用:8難度:0.4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45分。
-
31.蝗蟲是農業害蟲,大山雀是其天敵之一。蝗災爆發的最關鍵原因是蝗蟲從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轉變。
(1)圖1中,可能通過保護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
(2)科學家檢測發現,兩種類型的蝗蟲釋放不同揮發性物質的量存在差異(圖3)。其中差異最顯著的是
(3)綜合圖2和圖3的研究結果嘗試推測,群居型蝗蟲被捕食率很低的原因可能是:群居型蝗蟲
(4)為探究上述推測,研究者設計如下兩組實驗。按照下表選取不同蝗蟲與饑餓處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籠中,相同時間后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組別 第一組實驗 第二組實驗 蝗蟲 散居型蝗蟲 ? 群居型蝗蟲 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蟲 蝗蟲數量 50只 50只 50只 50只 饑餓處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②第一組實驗中“?”處選取的是
a.涂抹苯乙腈的散居型
b.去除苯乙腈的散居型
c.涂抹苯乙腈的群居型
d.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
③可以預期實驗結果:實驗一中散居型蝗蟲被捕食率大于“?”處選取的蝗蟲,實驗二中群居型蝗蟲被捕食率組卷:49引用:3難度:0.3 -
32.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毛毛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是自然界最奇妙的現象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昆蟲的身體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科學家們利用黑腹果蠅,了解了昆蟲完全變態發育的整個過程。
顯微觀察發現,在幼蟲體內有一些微小而透明的盤狀結構,稱為“成蟲盤”。成蟲盤對應著未來成蟲身體的主要結構,包括觸角、口器、足和生殖器等附肢,乃至眼、翅和頭胸部的外骨骼。此外,幼蟲體內還有大量“成蟲細胞”,對應著成蟲體內的主要臟器。成蟲盤和成蟲細胞在昆蟲的卵期就形成了,在整個幼蟲階段都安靜地休眠著。進入蛹期后,組成幼蟲的絕大多數體細胞瓦解成一大團富含營養的“漿糊”,為發育提供營養,同時,成蟲盤和成蟲細胞迅速生長發育為不同結構。
完全變態的昆蟲都采用這樣的發育機制。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如蟑螂、蝗蟲,它們早在卵期就已啟動了觸角、口器、足等的分化,孵化出的若蟲是成蟲的縮小版,只剩性器官和翅等特殊器官需蛻皮后逐漸長出。
化石和解剖學的證據表明,完全變態是由不完全變態演化而來,這種演化來源于大約兩億八千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一種名為 broad 的基因對于完全變態昆蟲的蛹的形成非常關鍵。敲除這個基因,毛毛蟲將永遠不會形成蛹并且不能變成蝴蝶。
完全變態的主要優點是減輕了卵的營養儲備負擔,而且蛹期不需要進食。最關鍵的是,完全變態讓幼蟲和成蟲在生理和習性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差異,極大地減輕了成體和幼體在物種內部的競爭。具有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數目龐大,說明了這種繁殖策略極為成功。
(1)黑腹果蠅的發育方式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其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變化最劇烈的時期是
(2)成蟲盤形成昆蟲翅、足等器官的過程中,細胞數量和種類均增加,這是由于
(3)敲除 broad 基因的毛毛蟲不再形成蛹,該現象說明了
(4)根據文章中的內容,下列關于昆蟲發育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蝗蟲在卵期就已啟動了觸角、口器、足等的分化
B.在蛹期,家蠶大部分體細胞中的物質供成蟲盤和成蟲細胞利用
C.果蠅的成蟲盤是蛹期形成的
D.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是從不完全變態發育演化而來
(5)根據文章內容,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在適應環境上的優勢有組卷:118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