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四川省自貢市田家炳中學高三(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30 7:0:2

          一、現代文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是當下我們追求的目標。生態文明時代的審美形態在尊重生態這一前提下應該擁有諸多形態,但樸素是其中標志性的美。
                  距今兩千多年前,中國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樸素”觀。“樸”是沒有雕琢的木,“素”是沒有染色的絲。老子用它們代表事物原本的狀態即自然的狀態。老子從哲學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認為自然才是事物的極致,也是人精神所應追求的極致,“見素抱樸”是“道法自然”的美學表達。樸素觀首創于道家學派,亦為儒、墨等學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學說。在現實生活層面,樸素觀與主要由墨家、儒家創立的節儉觀結合,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觀、審美觀。
                  中國農業社會倡導由道家創立的樸素觀,在精神上發展出一種以自然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學觀、道德觀、美學觀,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本色觀。崇尚天然、崇尚純真,以本色為真、以本色為美。二是恬淡觀。不慕繁華、不貪名利,以清廉為貴、以平淡為美。三是清新觀。不繁復、不艷麗,清雅、簡潔,充滿生氣,以清廉為貴。
                  進入工業社會,樸素觀被工業社會追求財富、追求享受的價值導向排擠,奢華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香餑餑”,進而腐蝕人心、催生腐敗,引發嚴重社會問題。以大量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奢華生活方式可以說是工業文明發展之“殤”。基于工業文明掠奪資源造成環境嚴重破壞的現實,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文明與生態共生的生產方式誕生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提出來了;與之相應,一種新的審美觀念--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更受推崇了。
                  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既是對工業社會那種嚴重破壞生態的奢華美的批判,又是對農業文明時代具有生態意味的樸素美的回歸,但回歸不是復舊,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華,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與農業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有著實質不同。在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中,雖然也類似農業文明時代樸素審美觀那樣尊重自然、奉自然為美,但實際上這種尊重的立足點是生態,因而可以說,不是自然而是生態才是樸素美的靈魂。樸素作為生態文明時代標志性的美,必須是資源節約型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談不上樸素;必須是環境保護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產生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這種生活方式就與樸素無緣;必須符合生態公正原則,這種公正一是體現為對動植物生存權利的尊重,二是體現為在精神上尊重動植物自身的價值。
            從人類利益出發,我們所希望的生態不是與人類利益相敵對的生態,而是有利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然而,生態自有其規律,完全不會迎合人類。人類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調節人與生態的矛盾,盡量實現文明與生態的協調發展。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就建構在這一宏偉的歷史使命中,作為一種審美精神,它又反過來促進這一宏偉歷史使命的實現。
            (選自《人民日報》)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樸素觀由老子首創,得到儒、墨等學派的認同和采用,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觀、審美觀,對中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老子的樸素觀,以自然為本位,具體包括本色觀、恬淡觀、清新觀三個方面。
            C.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是對農業文明時代樸素觀的繼承和發展,生態是其靈魂。
            D.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要求人們保護自然環境,正視當前人類社會出現的垃圾問題,反對產生過多垃圾,倡導對垃圾進行回收利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就提出了論點,接著論述了樸素觀的源起,然后從三個不同時期展開分析論證,末段與開頭呼應,結構嚴謹。
            B.文章以工業社會人們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而導致環境嚴重破壞的事實為立論依據,論證了建構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的必要性。
            C.文章分析論證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生態文明時代審美觀的特點,但生態文明時代的審美觀是論述的重點。
            D.文章主要采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以突出生態文明時代樸素審美觀的歷史性與巨大的傳承價值。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在當代備受推崇,是因為工業文明時代奢華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環境的嚴重破壞。
            B.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觀與農業社會的樸素觀有著實質的不同,可見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不是節約型和保護環境型的。
            C.在生態文明時代的樸素審美觀的指引下,人類要注意在尊重生態規律的基礎上與生態相互容讓,避免矛盾,協調發展。
            D.自然才是事物的極致,也是人精神所應追求的極致,所以樸素美是最值得推崇的審美形態。

            組卷:20引用:9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2013年-2014年用戶使用手機和應用程度的年增長水平

            (摘自《中文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手機上癮者報告》)材料二:
                  智能手機確實在偷走對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的一樣東西:睡眠。總體而言,青少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對20個國家690747名青少年的數據(1905~2008年)分析發現,青少年的睡眠時間比100年前少了1個小時。
                  英國華威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薩卡里?萊莫拉(Sakari Lemola)最近發現,有智能手機的青少年在晚上睡得更晚。萊莫拉說,“我們還發現,睡覺前使用電子設備與睡覺時長減少、失眠癥狀增加有關。而較短的睡眠和較差的睡眠質量又與抑郁癥狀有關。”
                  萊莫拉解釋了幾種可能的關聯。今天的電子屏幕發出了大量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褪黑素是一種在晚上或黑暗環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物鐘。社交媒體上,來自朋友的消息或評論讓孩子很難睡著。另外,在無盡的娛樂信息的吸引下,讓青少年把手機關閉格外困難。
                  萊莫拉指出,近期另一項研究顯示,在剛成年的年輕人當中,較差的睡眠質量是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如精神錯亂癥狀)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數青少年能夠很好地適應社交媒體提供的新機會”,萊莫拉說,“另一方面,跟之前幾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臨著更高的風險。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的增加,睡眠質量下降以及睡眠時長的縮短,這些因素很有可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其他因素,從城鎮化到在校壓力,也多少會對青少年有所影響。”(《智能手機損害青少年大腦?》)
            材料三:“在以前,如果有人問我什么對青少年好,是小提琴還是電子游戲《刺客信條》,我會覺得這是一個可笑的問題”,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疾病中心負責人杰伊?吉德說,“但是現在,我意識到玩《刺客信條》需要策略、記憶力、對模式的識別以及反應能力。另外,觀看優質的視頻可能是比閱讀更好的學習方式。對我來說,說這些話很困難,但是考慮到大腦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這樣。”
                  提到青少年面臨的威脅,引人注目的新科技總是比那些熟悉和難以改變的問題更容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種偏差可能會使我們的感知發生偏離。除了使用手機導致糟糕的睡眠質量,家庭沖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艾倫說:“不僅沖突和壓力會影響大腦,缺乏溫暖和社會支持同樣會影響大腦。有這么多證據都表明,其他因素會對青少年產生影響,為什么我們還在擔心手機?”美籍指揮家斯坦伯格表示認同,他認為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是創傷、貧窮、暴力和毒品,因為它們對青少年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節選自《南方周末》2018年3月1日16版)材料四:
                  實際上,蘋果公司已經提供了一些家長控制舉措,例如“要求購買”功能,要求家長批準購買商品和服務;限制訪問某些應用程序、內容和數據使用情況;使用了內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這些還遠不足以解決日益嚴重的青少年智能手機上癮問題。
                  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讓?特溫吉教授發明了“iGen”一詞來指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機成癮兒童。讓?特溫吉曾表示,把iGen描述為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精神健康危機的邊緣并不夸張,這種惡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們的手機。近日,北美放射學會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機或患網癮的青少年的大腦,發現智能手機成癮的青少年大腦獎賞回路的化學成分存在差異。而根據“常識媒體”在2016年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約半數美國青少年感覺自己存在手機成癮問題,并感到有壓力需要立刻回復手機信息。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科技公司雖然沒有公開承認他們的電子產品可能會讓人上癮,但一些硅谷內部人士已經開始向媒體透露,電子產品、移動應用程序和社交媒體網站是如何被設計成讓人上癮的,并盡可能長時間地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不可否認的是,智能手機的一些應用,比如臉書、Snapchat和Instagram,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年輕用戶。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經采取措施,愿意改變他們的產品以回應家長的擔憂。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8年1月9日22版《蘋果需正視青少年手機成癮問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2013年-2014年,手機使用增幅從大到小分別是上癮用戶、超級用戶常規用戶。
            B.有科學家認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臨諸多威脅,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機并非最大問題根源。
            C.萊莫拉認為:青少年因使用手機導致的睡眠時短和質量差與電子屏幕抑制褪黑素產生有關。
            D.手機引起了諸多問題,故萊莫拉對多數青少年適應社交媒體提供的新機會態度不樂觀。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比城鎮化和學業壓力,電子設備使用時長的增加,才是引發精神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
            B.杰伊?吉德過去認為,小提琴比電子游戲《刺客信條》對青少年更有益,但現在所持觀點有所改變。
            C.某些游戲能鍛煉人的多種技能,提供的優質視頻可能改善學習方式,這些都是智能手機有價值的東西。
            D.蘋果公司推出的“要求購買”“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手機上癮的問題。
            (3)如何看待青少年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請結合材料分條說明,并概述科技公司解決此類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3.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張愛玲
                  祿興銜著旱煙管,叉著腰站在門口。雨才停,屋頂上的濕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黃泥潭子,汪著綠水。水心里疏疏幾根狗尾草,隨著水渦,輕輕搖著淺栗色的穗子。迎面吹來的風,仍然是冰涼地從鼻尖擦過,不過似乎比冬天多了一點青草香。
                  祿興在板門上磕了磕煙灰,緊了一緊束腰的帶子,向牛欄走去。在那邊,初晴的稀薄的太陽穿過柵欄,在泥地上勻鋪著長方形的影和光,兩只瘦怯怯的小黃雞抖著粘濕的翅膀,走來走去啄食吃,牛欄里面,積灰塵的空水槽寂寞地躺著,上面鋪了一層紙,曬著干菜。角落里,干草屑還存在。柵欄有一面摩擦得發白,那是從前牛吃飽了草,頸項發癢時磨的。祿興輕輕地把手放在磨壞的柵欄上,撫摸著粗糙的木頭,鼻梁上一縷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淚水泛滿了眼睛。
                  他吃了一驚--聽見背后粗重的呼吸聲,當他回頭去看時,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祿興娘子已經立在他身后,一樣也在直瞪瞪望著空的牛欄,頭發被風吹得稀亂,下巴頦微微發抖,淚珠在眼里亂轉。他不響,她也不響,然而他們各人心里的話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雞在狗尾草窩里簌簌踏過,四下里靜得很。太陽曬到干菜上,隨風飄出一種溫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雞沒有叫,祿興娘子就起身把灶上點了火,祿興跟著也起身,吃了一頓熱氣蓬蓬的煨南瓜,把紅布縛了兩只雞的腳,倒提在手里,興興頭頭向蔣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麗的雨過天青色,樹枝才噴綠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灑人一身。樹叢中露出一個個圓圓的土饅頭,牽牛花纏繞著墳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進暴露在黃泥外的破爛棺材里去。一個個牽了牛扛了鋤頭的人唱著歌經過它們。
                  蔣家的牛是一只雄偉漂亮的黑水牛,溫柔的大眼睛在兩只壯健的牛角的陰影下斜瞟著陌生的祿興,在祿興的眼里,它是一個極尊貴的王子,值得犧牲十只雞的,雖然它頸項上的皮被軛圈磨得稀爛。他儼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護衛統領,一種新的喜悅和驕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聲吹著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時候,放牛的孩子負著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嚀他,又立在一邊監視他為牛架上犁耙,然后離開了他們。他開始趕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開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來,任憑他用盡了種種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陰影下狡猾地斜睨著他。太陽光熱熱地照在他的棉襖上,使他渾身都出了汗。遠處的田埂上,農人順利地趕著牛,唱著歌,在他的焦躁的心頭掠過時,都帶有一種譏嘲的滋味。
            “雜種畜牲!欺負你老子,單單欺負你老子!”他焦躁地罵,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個雜種的畜牲,還敢欺負你老子不敢?”
                  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著眼望他,鼻孔漲大了,噓噓地吐著氣,它那么慢慢地,威嚴地站了起來,使祿興很迅速地嗅著了空氣中的危機。一種劇烈的恐怖的陰影突然落到他的心頭。他一斜身躲過那兩只向他沖來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滾,骨碌碌直滾下斜坡的田隴去。一面滾,他一面聽見那漲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聲,覺得那一雙猙獰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車輪一樣大,后來他覺得一陣刀刺似的劇痛,又咸又腥的血流進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覺,耳邊似乎遠遠地聽見牛的咻咻聲和眾人的喧嚷聲。
                  又是一個黃昏的時候,祿興娘子披麻戴孝,送著一個兩人抬的黑棺材出門。她再三把臉貼在冰涼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亂發揉擦著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馴的戰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滿了眼淚;她低低地用顫抖的聲音告訴:“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會吃會做的壯牛……活活給牽走了……銀簪子……陪嫁的九成銀,亮晶晶的銀簪子……接著是我的雞……還有你……還有你也給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覺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戀的東西都長了翅膀在涼潤的晚風中漸漸地飛去。
                  黃黃的月亮斜掛在煙囪,被炊煙薰得迷迷濛濛,牽牛花在亂墳堆里張開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搖著栗色的穗子。展開在祿興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個漫漫的長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雞聲和祿興的高大的在燈前晃來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該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
            (節選自《張愛玲文集》)(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小說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暗示祿興家以前也養過牛,牛讓別人牽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點出了祿興家的窘迫現狀,也為后文借牛做了鋪墊。
            B.小說注重細節描寫,“撫摸著粗糙的木頭,鼻梁上一縷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現了祿興對已被牽走的牛的深厚感情,還有對生活困窘的憂慮。
            C.祿興娘子的形象很飽滿,她勤勞堅忍,與丈夫辛苦持家,卻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她怨怪丈夫的魯莽,可預見的是,她也無法擺脫悲慘的命運。
            D.小說頗具畫面感,既有具體描寫,又有簡筆勾勒,比如對祿興被牛攻擊的場景,作品做了具體描繪,能讓人聯想到當時的血腥畫面。
            (2)小說兩次提及農人牽牛唱歌的情景,請分別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充滿了悲涼意味,這篇小說的最后一段,就體現了濃濃的悲涼味;也有人說,結尾一段是畫蛇添足,可以刪去。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2引用: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

          • 9.如圖是某老師給學生講解的抒情方式架構圖,請以“間接抒情”為陳述對象,介紹該圖的基本內容。要求:內容完整,語言表述準確、簡潔、連貫,不超過80個字。

            組卷:3引用:7難度:0.6

          四、寫作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材料1:習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學參觀時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
                  材料2:多年前,有人問金庸先生:人生該如何度過?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材料3:記者采訪《小偷家族》中老奶奶的扮演者樹木希林:“對于年輕人,你有什么樣的人生建議?”她回答說:“請不要問我這么難的問題。如果我是年輕人,老年人說什么我都是不會聽的。”
                  對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致正值青春的我們”為標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39引用:20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