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5講 人類的家園-地球》2023年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4/9/6 15:0:11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圖所示的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組卷:6引用:6難度:0.5 -
2.我國黃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態、人類農業文明歷史悠久,同時也是一個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區。但經過近年來的生態保護,環境日益改善。右圖示意黃土高原某地林木分布狀況。林木的生長情況與土壤水分條件有關。讀圖可知,圖中林木密集區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頂 組卷:59引用:3難度:0.6 -
3.如圖為“某地區等高線圖”,完成3,4題
讀圖判定該地區的地形類型以及A點和甲村的相對高度分別是( )A.山地 大于500米 B.山地 小于500米 C.丘陵 大于500米 D.丘陵 小于500米 組卷:15引用:4難度:0.5 -
4.有關內、外力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B.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形成的,因為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C.內力作用使高山削低、低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D.干旱地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冰川,濕潤地區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組卷:10引用:4難度:0.5 -
5.若下列四幅地圖圖幅面積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亞洲地圖 B.中國地圖 C.貴州省地圖 D.興義市地圖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6.下列哪種陳述表現了小比例尺地圖的特點( )
A.反映區域面積小,但內容詳細 B.反映區域面積小,但內容簡略 C.反映區域面積大,但內容簡略 D.內容比大比例尺地圖更詳細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7.張三家在30°N上,張三先向正北方向走100km,然后向正東方向走100km,再向正南方向走100km,緊接著向正西方向走100km.請問最后張三在他的家哪個方位( )
A.正西 B.正東 C.剛好在家里 D.不能確定方向 組卷:39引用:3難度:0.9 -
8.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地震產生的根源是( )
A.板塊是在軟流圈上漂浮的,本身就不穩定 B.板塊和板塊相撞,發生了地震 C.火山爆發,引發了地震 D.地殼的大規模變形,引發了地震 組卷:28引用:3難度:0.9 -
9.地球上的0°經線與0°緯線相比( )
A.等長 B.稍長 C.稍短 D.相差約1倍 組卷:7引用:4難度:0.9 -
10.在陸地表面的五種基本地形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高原與平原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低平 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高峻 C.盆地的海拔可高可低 D.除平原之外的其它地形起伏都較大 組卷:11引用:4難度:0.9 -
11.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中,處在最內層的是( )
A.巖石圈 B.地殼 C.地幔 D.地核 組卷:5引用:2難度:0.9 -
12.一般地圖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顏色是( )
A.黑色 B.藍色 C.白色 D.紅色 組卷:26引用:3難度:0.9 -
13.最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世界地圖顯示( )
①美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②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③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④我國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還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組卷:7引用:3難度:0.9
四、解答題
-
38.世界上的事物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如海陸變遷,板塊運動。讀局部板塊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測量,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這是因為B
(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知識,分析喜馬拉雅山是怎么形成的?組卷:6引用:3難度:0.5 -
39.如圖所示,讀板塊運動與海底地形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處地形區名稱是
(2)海洋最深處②的名稱是
(3)③處地形名稱是組卷:5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