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忠縣九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27 0:0:2
一、選擇題(共30分,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羅伯特?虎克用自制顯微鏡發現了細胞,開啟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之旅。如圖一是顯微鏡的結構,圖二是某同學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步驟,圖三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不同視野。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圖二中制作臨時裝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c→a→d→b,步驟c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生理鹽水 B.圖三由視野甲到乙時,應先向右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C.觀察細胞時可調節圖一中的②使物像清晰 D.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比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少了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組卷:178引用:7難度:0.6 -
2.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分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其遺傳物質會改變 B.細胞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的形態不變 C.細胞分化將會導致細胞形態發生變化 D.細胞分化不會導致細胞功能發生變化 組卷:184引用:12難度:0.5 -
3.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 B.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 C.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D.能夠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結構是線粒體 組卷:33引用:5難度:0.5 -
4.2022年4月,中國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其標志中包含了我國特有珍稀裸子植物銀杏和水杉等元素(如圖)。這兩種植物的基本特征是( )
A.具有假根、莖和葉的分化 B.不具有輸導組織 C.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 D.生活在陰濕環境 組卷:553引用:30難度:0.6 -
5.動物在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下列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蝗蟲的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 B.青蛙用肺呼吸,皮膚裸露、濕潤,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C.揚子鱷體表覆蓋有角質鱗片,用肺呼吸 D.蝗蟲、蝦的身體里有脊柱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6.如圖表示生物興趣小組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過程。下列對實驗過程及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探究了唾液和溫度對饅頭消化的影響 B.饅頭屑的用量應該多于饅頭塊 C.需要放在37℃溫水中5~10分鐘 D.現象是①試管變藍,②③試管不變藍 組卷:451引用:17難度:0.4
二、非選擇題(共20分,每空1分)
-
18.北京時間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在太空授課第二課中,王亞平老師將冰墩墩直著拋向了葉光富老師,葉老師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飛來時,冰墩墩反射的光線經過圖中【
(2)在太空授課過程中,同學們能夠聽的懂,看的明白,這與⑥中特定的神經中樞有關。該中樞參與的反射活動都屬于
(3)當看到屏幕顯示太空授課完成,北京主會場的同學們熱烈鼓掌,請用圖中的數字、字母及箭頭寫出這一反射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過程:B→C→⑥→⑧→
(4)三位“太空教師”在太空失重狀態下,需要依靠艙內的扶手固定自己,保持“站立”姿勢,給我們上課。而在地球上的我們,維持身體平衡主要依靠圖中【組卷:90引用:1難度:0.5 -
19.今年秋季以來,從新疆到重慶,由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如下表示曉明和媽媽在疫情期間的經歷,請回答下列問題。
因接觸過陽性患者,曉明和媽媽被安排去方艙隔離 一周后核酸檢測陽性,但均無相關的癥狀(無癥狀感染者)。 轉入定點醫院進行醫學隔離,繼續觀察。 曉明核酸檢測轉陰,幾天后出院。 媽媽咳嗽發燒,出現肺部病變,轉為確診感染者,繼續治療。
(2)曉明媽媽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抗體檢測為陽性,說明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三道防線在發揮作用,這屬于
(3)疫情期間,江北區的居家人員可以使用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自行檢測(如圖),推測試劑盒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質是
(4)有同學認為,已接種的新冠疫苗對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有效性減弱,不必再接種疫苗加強針了。分析從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5月11日,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年齡段、不同劑次疫苗接種人群死亡率的統計數據(如下表),從中獲得的信息是年齡
死亡率%
接種情況0-19 20-39 40-59 60-79 80+ 沒有接種疫苗 0.06 0.10 1.09 7.64 16.48 接種一劑 0.02 0.03 0.21 2.02 7.07 接種兩劑 0.00 0.01 0.07 0.74 3.82 接種三劑 0.00 0.01 0.02 0.20 1.23 組卷:38引用:1難度:0.7